最佳論文二十七:打造黨建工作新品牌,激發黨建領航驅動力(以黨建品牌為引領,推進基層黨組織建設高質量發展論文)
報送單位/ 兗州煤業股份有限公司鮑店煤礦黨委
【摘要】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步伐的加快,國有企業所面臨的形勢日趨復雜,黨建工作已經成為國有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關鍵。促進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和生產經營融合發展,是國有企業強根鑄魂、提升核心競爭力,團結帶領廣大職工群眾做大做強國有經濟的重要法寶,對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發展壯大國有經濟具有極強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鮑店煤礦黨委深刻把握新形勢下國企黨建工作的客觀規律和自身要求,始終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黨委領導核心、政治核心作用,深化拓展以“加強黨的領導,創新工作實踐,提高黨建工作科學化、制度化水平”為軸,以“黨建融入安全生產經營,黨建引領和美鮑店建設”為雙翼的“一軸雙翼”黨建工作模式,為安全、綠色、智能、高效“四型礦井”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組織保證。
強基固本,打造“規范黨建”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黨支部是黨在基層的“神經末梢”,是黨執政大廈的根基。提升支部戰斗力、發展戰斗堡壘作用,務必牢固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 深化過硬黨支部建設,從基礎環節、基本任務抓起,不斷推動基層支部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注重意識形態工作,擰緊“總開關”。黨支部發揮著工作托底、任務落實和組織保證的重要作用。當前,國有企業改革改制、轉型升級正處于深水區和攻堅期,個別黨支部政治功能不強、組織軟弱渙散,嚴重制約了企業高質量發展勢頭。為有效破解基層黨支部突出問題,鮑店煤礦黨委以增強思想引領力為先導,充分利用國有企業黨的建設調研基地、礦井發展史展廳、黨建 企業文化主題廣場等教育陣地,常態化開展戶外主題黨日活動、開放式組織生活,凝聚共識、凝聚人心;深度挖掘紅色資源和優秀歷史文化資源,創建黨員紅色教育課堂,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以先進先輩為標桿見賢思齊,時刻繃緊政治之弦、筑牢信仰之基。
圍繞企業中心任務,織密“服務網”。一流企業需要一流黨建,一流黨建引領一流企業。鮑店煤礦黨委始終堅持聚焦中心不偏離,把保證安全生產、強化經營管理、助推增盈提效、維護大局穩定作為檢驗過硬支部建設的首要標準,豐富拓展優秀團隊創建內涵,70 余項考評內容涵蓋安全生產經營全過程,真正實現了黨政工作內嵌互融、聯動互補。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最堅決的態度,把安全工作納入黨委工作重要議事范圍,充分發揮黨、工、團組織職能作用,扎實開展“黨員無‘三違’,支部無事故”、黨員安全責任區、安康杯競賽等活動,有效形成了人人抓安全的強勢氛圍。
實施市場化運作模式,壓實“硬指標”。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改革改制的完善,當前基層黨建工作普遍存在工作制度與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不匹配,工作機制與現代企業運行機制不適應等困局。實施黨建市場化運作模式,將黨支部各項工作與安全生產、經營指標、節能降耗等中心任務緊密融合,落實在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做得到的具體工作中, 使黨建工作變無形為有形,進一步提升黨支部書記“抓好黨建是本職、不抓是失職、抓不好是不稱職、出了問題是瀆職” 的責任意識。對完不成經濟指標、安全生產出現問題的黨支部, 均實行“一票否決”制,并予以通報批評、媒體曝光,既要“丟票子”還要“丟面子”。
加強黨員管理培養,選好“護旗手”。黨員是黨的肌體細胞。筑牢黨支部前沿陣地,首先要嚴把發展黨員入口關,把政治標準放在首要位置,注重“把骨干培養成黨員、把黨員培養成骨干”雙向培養,注重向生產一線、技術骨干、優秀青年傾斜,抓好發展黨員全程紀實。黨支部要切實擔負起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的職責,進一步提高黨支部活動的生命力和吸引力,通過開展“為黨員過政治生日”、“黨支部書記為黨員佩戴黨徽”等系列活動,有效增強黨員的政治榮譽感和責任感,切實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沖在工作一線, 帶頭到最艱苦、矛盾最多的地方去,示范引領廣大職工投身到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
國有企業黨的建設調研基地揭牌儀式在鮑店煤礦黨建 企業文化主題廣場舉行
人才為本,打造“活力黨建”
發揮黨建作用、提升黨建活力,高素質人才隊伍至關重要。建設一支政治強、專業強、結構強、活力強的人才隊伍,務必始終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黨建工作的切入點,最大限度激發廣大黨員干部職工的活力和創造力,積極培養、造就適應現代企業高質量發展所需要的各類人才。
注重政治標準,構建科學有效的選人用人機制。堅持首關不過,余關莫論。從嚴把好政治關,在選人用人上要突出政治標準,真正把政治素質好、“四個意識”強、理想信念堅定,以及敢擔當、善作為,尤其是關鍵時刻站得出來、頂得上去的管理人員提拔到關鍵崗位。從嚴把好審核關,實行署名推薦和“凡提四必”制度, 從源頭遏制“帶病提拔”等問題發生。從嚴把好能力關,把培養選拔年輕干部人才作為政治任務,將年輕化、專業化、資歷化作為考量因素,切實以能力論英雄。
注重專業素養,扎實推進干部隊伍專業化建設。堅持按需配備,全面調研了解基層單位班子管理現狀、工作重點等,優化調整班子知識結構、專業結構,既注重選配復合型干部人才,也重視選拔專業型干部,確保每個班子專業素養適應企業高質量發展和“四型礦井”建設需要。構建“深入一線、深入基層” 的全覆蓋工作格局 , 專職黨務工作人員既要精黨務又要懂業務,通過開展政工骨干包掛基層黨建、“1 1 N”黨員聯系服務職工群眾等工作,在解決基層黨支部存在的問題不足, 提升專職黨務工作者的整體素質的基礎上,也有效杜絕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等中心任務各自為陣、互不融合的“兩張皮” 現象。
注重考核實效,健全完善黨員干部考核體系。深入實施“亮諾評星創優”,健全落實黨員設崗定責、承諾踐諾等制度, 推廣黨員責任區、黨員先鋒崗等做法,著力解決少數黨員干部黨的觀念不強、黨性修養不夠、模范帶頭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問題。發揮考核評價工作的指揮棒、助推器作用,注重工作實績和民主測評,健全完善管理人員績效考評辦法,經常性、近距離、有原則的了解管理人員,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考核管理人員,激勵引導各級管理人員擔當作為、履職盡責,更好的推動企業發展。
注重載體創新,切實提升日常監督管理水平。好干部是選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學習借鑒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探索實施管理人員日常監督管理“三種常態”,堅持教育在先、關愛提醒,使“治病于未發”成為常態;堅持咬耳扯袖、紅臉出汗,使抓早抓小抓苗頭成為常態;堅持從嚴查處、震懾警示,使提醒函詢問詢誡勉等組織措施運用成為常態。結合大數據信息系統,探索建立管理人員監督大數據庫,收集、整合管理人員工作各環節信息,組建清晰明確的監督鏈條,用數據體現監督成效,并通過數據比對測算、量化分析,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提醒,對能力素質不足的及時培訓,對不適宜擔任現職的及時調整,解決管理人員重選輕管、一任了之等問題。
注重實踐鍛煉,著力提升年輕干部領導能力。堅持缺什么補什么,圍繞企業文化建設、“四型礦井”建設等發展需要,深入開展各類專家講堂活動,邀請資深專家、高級講師來礦授課,幫助解決思想上的疙瘩、工作上的難題、能力上的短板。強化源頭培養、跟蹤培養、全程培養,用好過硬支部建設、安全生產、節能降耗、科技創新、智能化建設等人才培養主陣地,讓年輕管理人員、技術骨干,經受吃勁崗位、重要崗位、生產一線磨煉,進一步增強干部素質培養的系統性和科學性。
深度挖掘紅色資源和優秀歷史文化資源,創建黨員紅色教育課堂
擦亮品牌,打造“創新黨建”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新時代黨建工作要求將會越來越高。作為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務必緊扣時代脈搏,扎實開展黨建創新提升年活動,跳出“就黨建抓黨建”的舊框框, 突破黨建工作靠經驗、靠傳統、靠教育的傳統路子,努力形成科學、健全、有效的黨建創新體系。
堅持文化創新。企業文化作為國家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 是企業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規范。多年來, 鮑店煤礦黨委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在加強企業管理、塑造企業形象、提高隊伍素質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取得了豐碩成果。但隨著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需求的不斷提升, 思想意識、工作理念、精神狀態發生了深刻變化,迫切需要對現有企業文化進行優化提升。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需求, 鮑店煤礦黨委立足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全局高度,繼承創新、與時俱進,厚植“和美文化”理念,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干部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集思廣益,群策群力,提煉形成“和諧尚美、創新超越”鮑店精神,有效凝聚起“一家人、一條心、一股勁、一個目標”思想共識。
堅持實踐創新。實踐創新需要深入調查研究。基層黨員職工對黨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感受最直接、體驗最真切,如果沒有調研,開展工作就沒有發言權,就沒有指導權,更沒有創新權。新時期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務必堅持從基層中來、到基層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線,常態化開展“大學習、大調研、大改進”活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結合調研實際、聽取意見建議,認清形勢、找準短板,做好黨建項目化管理“選題”工作,努力破解黨建工作難題。探索實施“企業管理 紅色教育”調研模式,將企業文化調研和黨建調研、業務調研有效結合,學習優秀企業文化、管理經驗,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
堅持制度創新。創新是當今時代發展潮流,也是推進黨的建設的強大動力。建立更加符合企業發展的黨建制度,必須在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主題黨日等制度的基礎上,將制度創新貫穿于過硬黨支部建設等各個方面、各個環節,切實以制度創新鞏固深化基層組織建設成果。激發基層黨建工作活力、實現過硬黨支部創建率 100%,務必牢牢抓住黨支部書記這一“關鍵少數”,將“抓班子帶隊伍”納入黨支部書記述職評議重要內容,提高黨支部書記抓黨建、促發展的能力。擦亮排頭、立起標桿,通過采取“抓兩頭、促中間”、過硬黨支部“1 1”結對共建等方式,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切實將黨支部的組織優勢、政治優勢轉化為推動企業改革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