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平城區堅持“選優配強”充分發揮黨建指導員作用
記者觀察網山西9月9日電(記者 周世俊) 大同市平城區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組織部《全省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指導員管理辦法(試行)》嚴格標準,制訂下發《關于選派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指導員的通知》,從區直、街、社選出 122 名黨建指導員,確保充分發揮黨建指導員作用,把工作落到實處。
精準選派,實行“對號入座”。一是“選的優”。嚴把選人程序,執行調查摸底、報名推薦、審查備案、擇優派駐、建組進站5個步驟選派模式,采取“一人多企”的選派方式,組織推薦和個人自薦相結合的報名形式。通過報名推薦、黨(工)委審核、區委組織部篩選,把好人選政治關、品行關、廉潔關、能力關,從硬性標準、工作履歷等方面逐人審核,擇優篩選。截止目前,從區直單位黨員干部和區委組織部機關的年輕黨員干部中擇優選派了122名政策理論水平較高、思想政治素質較好、組織協調能力較強和熟悉黨務工作的黨員干部擔任“兩新”組織黨建工作指導員。同時,建立起263人的黨建工作指導員后備人才庫。二是“派得準”。“兩新”組織選派有重點。通過調研走訪對“兩新”組織進行系統的摸底、分類,重點向尚未組建黨組織、新建黨組織、聯合組建黨組織、黨建工作基礎薄弱、被評為示范黨組織的“兩新”組織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其中尚未組建黨組織的“兩新”組織做到全覆蓋。黨建指導員選派有側重。結合個人專業特長和“兩新”組織特點進行科學選派。如,選派網格員黨員干部到樓宇企業,選派衛體局黨員干部到社區衛生服務站,選派黨委干部到軟弱渙散企業。截止目前,共確定向1069家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選派。三是合理配置。在安排指導企業時,按照“1 4”配派,即1個已建立黨組織單位加4個未組建黨組織單位,讓每個指導員都有用武之地和發揮作用平臺。對全區重點打造的10個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創新項目,實行“1名指導員牽一頭牛”,實行點對點全程指導,發揮黨建工作指導員力量打造示范點。
完善制度,加強日常管理。一是教育培訓制度。為了讓指導員明白干什么、怎么干,按照哪級選派哪級培訓的原則,市、區每年舉辦指導員培訓班,;著力提高培訓實效,推行培訓結業考試制度,考試成績納入指導員年度考核項目,調動指導員參加培訓的主動性積極性。二是工作日志制度。每年印發黨建工作指導員《工作手冊》,根據年度工作要點,要求黨建工作指導員詳細記錄每次聯系指導和實地走訪情況,每月向區委組織部匯報1次,并明確黨建工作指導員每半月至少深入每個駐點開展工作1次,確保其到“兩新”組織工作的時間與精力。提高黨建工作指導員管理信息化水平。三是進站管理制度。按照基層黨建工作區域化、網格化、全覆蓋的思路,分別依托黨建工作室、黨建工作聯盟、行業網格和黨組織活動圈,建立黨建工作指導站13個,指導員納入指導站管理,初步實現了黨建工作指導員由松散型向緊密型管理轉變、由單打獨斗向集團作戰轉變、由年度一次性考核向常態化管理轉變、由看得見管不著和管得著看不見向實體化管理轉變。
強化激勵,實現干有所為。一是落實專項工作補助。區財政將本級黨建工作指導員工作補助列入預算,每年給予經費支持,按照500元標準,根據考核結果拉開檔次兌現工作補貼,如指導員考核優秀的年底有1000元獎勵、不稱職的不發工作補助。通過財政預算解決專項工作補貼,調動黨建工作指導員積極性。二是綜合運用考核結果。黨建指導員的日常管理及考評工作由縣委兩新工委牽頭抓總,各行業部門黨組織具體負責。考評工作每年進行一次,考評標準由區委兩新工委統一制定,考評等次一般為優秀、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對結果不稱職的黨建工作指導員約談選派單位,并要求及時調整,在年度考核中不得被評為“優秀”等次。三是落實選派單位責任。督促選派單位加強對派駐指導員的管理,將黨建工作指導員工作表現情況作為選派單位領導班子年度綜合考核的依據,表現優秀的,增加相應分值,不稱職的,扣除相應分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