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深化“黨建+網格化”疫情防控模式紀實(南寧市進一步規范醫療機構常態化疫情防控實施方案)
社區人口密度較高、人員結構復雜、疫情防控難度大,不僅是基層治理體系的基本單元,更是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和第一線,無論是應急狀態防控還是常態化防控,筑牢社區防線對打贏疫情阻擊戰至關重要。
面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挑戰,南寧市堅持“管住為王、以快制快”,市委第一時間發令動員,組織部門第一時間吹哨集結,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第一時間響應行動,充分發揮“黨建 網格化”管理作用,精準有效開展社會面管控,力爭以最短時間、最低代價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全市各核酸檢測點都能看到黨員志愿者參與協助工作的身影。記者 宋延康 攝
分秒必爭出臺實施相關政策舉措
今年7月12日,當人們在海邊享受清涼時,新冠病毒悄然而至。
在市委部署安排下,南寧市快速響應、立即行動,全面排查、嚴密布防。各環邕高速路口檢查站加大排查力度,24小時對過往車輛進行嚴格防疫檢查;南寧火車站、南寧東站增設重點人群核酸采集檢測點;社區網格員入戶或開展“一戶一查”,及時提醒有疫情地區旅居史的居民按要求報備……
7月13日,南寧市賓陽縣開展對外來人員核酸檢測時發現1名新冠肺炎核酸陽性人員,經診斷為新型冠狀病毒無癥狀感染者。疫情發生后,南寧市立即啟動突發疫情應急響應,迅速開展精準流調溯源、隔離管控、核酸檢測等防控措施。此后,青秀區、西鄉塘區、經開區相繼在隔離管控人員中發現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
越是疫情防控關鍵時刻,越要科學研判形勢、優化防控策略,做到精準防控。作為疫情防控的前沿陣地,守好社區“防疫線”,才能筑牢群眾“安全網”。長期以來,南寧市注重以黨建為抓手,不斷提升黨員干部基層治理能力,將“網格”作為基層黨員干部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金鑰匙”。
為了進一步提高“黨建 網格化”統籌調度資源能力,短短幾天內,南寧市迅速制定實施了《充分發揮“黨建 網格化”管理作用筑牢社區新冠肺炎疫情防線行動方案》《關于建立黨委發令組織部門吹哨工作機制的通知》《關于提升應急響應能力切實筑牢社區疫情防線的通知》等系列文件,著力健全完善“黨建 網格化”社會治理體系和常態化長效化工作機制,對疫情早發現、快處置。
小區出入口管控工作尤為重要。記者 宋延康 攝
領導干部下沉網格凝聚防疫強大合力
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南寧市委果斷發出干部“集結令”,組織部門聞令而動、迅速吹哨,于7月18日早晨火速組織部分市直單位處級干部到所住小區協助開展值守和人員排查,帶動全市16個縣(市、區)、開發區(含五象新區)501名處級領導干部、6392名科級干部下沉社區(網格)報到,推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把疫情防控要求落實到底、落實到位。
選派干部下沉社區后以身作則,亮明身份、沖鋒在前,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堅決服從社區管理、嚴格遵守防疫制度,積極參與門崗值守、人員排查、資源調配等工作,“黨旗紅”和“志愿紅”交相輝映,凝聚起防疫“大能量”。
“鳳翔社區共劃分了16個網格,在疫情防控期間,領導干部直接參與社區防疫工作,有效充實了防疫一線工作力量。”青秀區南湖街道鳳翔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雷新穎舉例說,有的小區出入口較多,比較容易導致排查不夠細致。而自從領導干部參與小區門崗值守以來,他們不僅工作認真負責,更能對小區保安起到監督作用,尤其是在與居民溝通交流時,領導干部從法理、情理上做好解釋說明工作,居民們也十分愿意配合各項防疫措施。
領導干部下沉社區,最大限度減輕了社區防疫壓力,也讓“黨建 網格化”基層治理模式在應對此次疫情時發揮出更大的作用,確保防控政策第一時間傳達、防控摸排信息第一時間上報、防控排查措施第一時間實施、居民需求第一時間滿足。
一組數據顯示,截至7月21日,全市累計組織市直部門處級干部2611人次下沉一線,參與值守小區585個;市直機關132個黨組織組織黨員干部9358人次,到1397個住宅小區以及833個超市、農貿市場和酒店等報到值守,切實做到“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
鳳翔社區黨員干部和黨員志愿者入戶上門登記排查。記者 宋延康 攝
黨員主動帶頭共筑基層嚴密防線
社區防控是遏制疫情蔓延的第一道防線,黨員干部則是沖鋒陷陣的先行者。在西鄉塘區新陽街道,城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組建了“黨員先鋒隊”,設立黨員先鋒崗,更先后組建了物資配送隊、心理疏導隊、值班值守隊、后勤保證隊等4支黨員服務隊伍,全力做好封控小區核酸檢測、排查管控、物資保障等各項工作。
“防疫工作人員真的很辛苦,大家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新陽街道壯錦社區居民蔣桂蘭感動地說,社區里的老人大多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社區工作人員、黨員志愿者們便逐戶上門登記排查。每當看到防疫一線人員忙碌的身影,蔣桂蘭的心里總會泛起陣陣暖意。
南寧市青秀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邢義波介紹說,青秀區于2021年7月就著手建立“黨建 網格化 大數據”模式運用于疫情防控。在本輪疫情發生前,青秀區已建立起“城區—街道(鎮)—社區(村)—專業網格—小區單位網格—樓棟”六級網格體系,共劃分“小區單位網格”1702個,“樓棟”網格18183個,并為每個網格設置1名網格長,靈活配備網格數據員、網格民警、防控點長、志愿者等專業工作力量,實現“一網多員”的隊伍模式。
得益于“智慧防疫”“線上 線下”網格化管理,翡翠園小區的第1例無癥狀感染者被快速發現,因為管控及時沒有造成社會面外溢。上述病例初篩陽性后,青秀區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統籌下沉黨員干部和小區內黨員、志愿者等網格力量,成立了2個臨時黨支部、4個黨員先鋒崗、1支黨員先鋒隊,40余名黨員帶動了150余名志愿者參與防控工作,為被實施區域臨時管控的1427名群眾提供物資配送、核酸檢測等服務。
今年62歲的老黨員玉雪竹家住青秀區鳳翔社區怡心園小區,退休后便積極參加疫情防控、便民服務、文明創建等各類社區志愿服務活動。本輪疫情發生以來,身為樓棟長的玉雪竹再次響應社區號召,加入到社區防疫隊伍之中,在所住樓棟被列為臨時管控區域時,與樓棟里的另外一名黨員志愿者主動當好防疫“排頭兵”,確保樓棟核酸檢測不落一戶、不漏一人。
如今,年輕的黨員志愿者正成為基層疫情防控隊伍中的主力軍。陸世康和鐘碧園是一對“90后”黨員夫妻,兩人同為賓陽縣黎塘鎮荷城小學教師。從7月13日起,陸世康便堅守核酸檢測采集點,常常連續工作到凌晨兩三時。鐘碧園則擔負起后勤保障工作,為醫務人員搬運物資,維持核酸檢測現場秩序,燒煮涼茶給群眾解暑。夫妻二人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共產黨員的無私奉獻,將初心與使命書寫在抗疫一線。
(來源:南寧云—南寧晚報 記者陳蕾 實習生廖藝婷)
編輯:韋瑋
值班編審:湯潔葵
(作者:陳蕾 廖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