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在线看黄的网站-可以免费在线看黄的网站-可以免费看污视频的网站-可以免费看毛片的网站-欧美电影免费看大全-欧美电影免费

天津推進“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 抓實基層黨建(持續推進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總結)

夜幕下的天津文化中心廣場,健身操、廣場舞、太極隊、腰鼓隊、合唱團……幾十支隊伍或悠揚演奏,或翩翩起舞,游人如織,秩序井然,每個隊伍周圍,會看見幾個佩戴著紅袖標的人,他們是銀河文化社團聯合會的黨員骨干。

今年4月,為進一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天津市深入開展“維護核心、鑄就忠誠、擔當作為、抓實支部”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這是活動中的一個縮影。

天津文化中心日均接待市民近2萬人,節假日甚至超10萬人,自發文化體育團體紛紛涌現。由于社團規模不等、活動形式多樣、地點隨意、人員流動大且管理松散,時間一長,彼此間難免產生矛盾和摩擦。

針對此問題,黨總支實行網格化管理,建立黨總支成員值班制度,協調解決各團隊間問題,使社團由自發、流動、松散活動轉變為組織有網絡,管理有制度,活動有場地,場所有標識,工作有記錄;引領群眾文體活動健康發展,打造廣場文化社團匯聚正氣源、傳播正能量的“紅色氧吧”。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強調,“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要抓實基層支部。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就要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功能、組織優勢、組織力量,牢牢扭住基層黨支部這個重點,抓好黨支部制度建設這個關鍵,讓黨支部吹響“集合號”。

公交八路是天津公交行業的一面旗幟。八路車隊黨支部堅持“公交線路就是群眾路線”的服務理念,結合窗口單位特點,把理論學習延伸到站區、到車廂。打造開放的“宣傳站”,從站區標語到候車廳展牌,從多媒體視頻到車隊《支部園地》《團青園地》《工會園地》,“兩學一做”基本知識隨處可見、隨處可學,以“小標語”贏得了“大陣地”。打造流動的“宣傳車”, 制作“兩學一做”學習教育、“迎保全運會、喜迎十九大”等車身公益廣告,設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文化車廂、廉政文化車廂和《黨章》車廂扶手,通過公交“流動課堂”第一時間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傳達給廣大市民乘客。

小車廂連著大社會。車隊共有179名職員,其中有30名黨員,支部班子沖在前,黨員干在前。他們中有的15年如一日,甘愿上早班、跑首班;有的帶病堅守一線,做好運營服務管理工作;有的連續十五晝夜在崗值班,保證車輛更新任務順利完成。多年來在海河兩岸留下了一條閃光的轍印,被市民乘客廣泛譽為“海河岸邊好八路”。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為民是最好的作風。在和平區,基層黨建以“三認四百雙結對”活動為抓手,讓基層黨組織在為民服務中成為“一線的工作站”,讓廣大黨員當好“最近的貼心人”。

“三認”通過組織黨員下沉社區認崗位、認窮親、認難題,搭建黨群 “連心橋”。目前,黨員干部共認領服務項目和崗位1491個,結對幫扶困難群眾2243余戶,完成“微心愿”1260個。

“四百”則通過組織黨員融入群眾,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織密黨群“感情線”。近兩年,黨員主動聯系困難家庭2700余戶,解決了3900多個“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問題,做到了老百姓的事兒件件有回音。

“雙結對”組織機關黨組織與社區黨組織結對、駐區單位與社區黨組織結對,開展黨建聯抓、環境聯建、治安聯防、衛生聯管、服務聯手、教育聯辦等“六聯共建”活動。目前,63個社區與573個駐區單位簽訂共建協議,解決企業用工、家屬安置等問題700多個,有效提升了共駐共建共享的實效性。

為民解一件難事,就是為黨增一分民意。在南開區向陽路街道昔陽里社區,黨委班子成員帶頭將聯系方式在社區公開,承諾上班有時間,為民服務無時限,黨員群眾有事隨叫隨到,居委會全年無休,不分時段為居民服務。每位昔陽里社區工作者都有一本民情日記,記載日常入戶情況、居民來電來訪,更記下處理過程和處理結果,定期跟蹤服務。多年來,民情日記記滿了27本,解決社區居民遇到的急難問題1000余件,辦結率100%。

和平區朝陽里社區是國家民政部命名的“全國第一個社區志愿者組織發祥地”,于2000年成立了全市第一個社區黨委。朝陽里社區黨委把學習教育融入志愿服務活動中,把改善民計民生作為切入點,提高黨員履行義務的自覺性,把理想信念融入工作中。把過去社區志愿服務的“老三送”(即送煤、送菜、送爐具)轉變為現今的“新三送”(即送崗位、送知識、送健康),讓服務內容不斷適應居民群眾的現實需求。

每一名黨員都是中國共產黨這片森林中的一棵樹木,而黨又深深根植于人民群眾這片更為廣闊的森林之中,每名黨員都應當融入到群眾當中去。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就是要求廣大黨員站穩一切為了群眾的立場,就能夠在服務群眾的新常態中,取得服務群眾的新成績。天津市委書記李鴻忠指出,黨支部是黨組織的最基層單位,是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只有把黨組織工作的落腳點、著力點放在基層支部,讓黨組織的每一個“細胞”都健康良好,每一個支部都堅強有力,才能綱舉目張,真正織密黨組織的“網絡”。要堅持“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原則,針對基層黨組織建設薄弱等突出問題,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增強支部戰斗力和凝聚力。

(責編:唐心怡、魏炳鋒)

相關新聞

聯系我們
聯系我們
在線咨詢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