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項措施做好基層非公黨建工作(五項措施做好基層非公黨建工作情況)
一、摸清底數,熟悉情況 。一是做好非公企業和社會經濟組織的調查摸底工作,聯合市場監管分局對轄區內非公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調查摸底,摸清黨員數量、運營情況、產值、規模、黨組織建設等情況,建立了基礎排查臺帳,為進一步扎實開展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提供基礎工作臺賬。二是開展組建工作。按照從業人員10人以上的非公企業,凡有黨員3人以上的必須全部建立黨組織,做到應建盡建;黨員人數不足3名的,就近與其他非公企業或組織中的黨員建立聯合黨支部。對已經注銷或長期停運的以新排查出正常運營的非公企業或組織進行替換,嚴格把握好標準條件,掌握好政策,確保組建質量。
二、加強宣傳,注重溝通。一是加強對企業和社會組織法人的思想引導。提高其對黨建工作的認可程度,促進非公經濟黨組織順利組建并發揮作用。對不支持、不配合、不理解的,及時做好思想工作,幫助提高認識、消除思想顧慮。加大宣傳力度,提升影響力,協同各方力量,加強對規模較大、影響面寬的企業主、社會組織法人的教育引導,為其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持,幫助他們思想上增進對黨的認知、情感上對黨的認同。二是引導向黨組織靠攏。從企業生產經營和黨建工作的實際出發,通過宣傳教育,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增強他們對黨的感情,引導他們在企業或社會組織中建立黨組織,積極組織開展黨建工作,對符合條件的優秀管理人員,積極主動培養吸收其加入黨組織。三是強化宣傳,提升影響力。通過實地走訪、開展座談及電話溝通等方式,加強宣傳引導,加大宣傳力度,樹立非公黨建典型,充分發揮好典型的示范、導向和帶動作用。通過有效的宣傳動員,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的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良好氛圍。
三、合理規劃,優質組建。一是選優配齊黨組織負責人。非公組織中黨組織的支部班子成員,由黨員大會選舉產生。對黨員較少,暫不具備選舉條件的,黨組織負責人先由黨委指派或任命,待條件成熟后再進行選舉。黨組織負責人選擇本著認真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黨性觀念較強,政治素質較好,熱心黨務工作的管理者擔任,二是合理規劃聯建黨組織關系。按照有利于加強黨的領導、有利于開展黨的活動、有利于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的原則,對暫不能單建的黨組織進行聯建。按照就近管理的原則,對相鄰企業或社會組織進行溝通協商,聯建非公基層黨組織。三是選配好黨建工作指導員。按照雙向選擇的要求,通過從企業內部推薦、從鎮干部職工中的在職黨員選派等多種形式,選拔政治素質高、具備黨建工作經驗、有一定企業管理知識的同志,兼任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指導員。黨建指導員定期深入企業和組織,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培養入黨積極分子,指導企業黨組織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了解企業困難和發展需求,幫助企業排憂解難。
四、注重管理,強化落實。一是堅持引導原則對非公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的做好思想教育。從實際出發,貼合實際,貼近黨員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改進教育方法和手段,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加強教育引導,使其不斷增強黨員意識、責任意識、法律意識和發展意識。二是堅持服務原則為企業和組織做好服務保障。把黨組織的整體作用與發揮黨員職工個體的作用有機地結合起來,始終站在企業和職工的角度考慮問題,始終保持同企業的血肉聯系,切實維護職工群眾合法權益,積極為企業和組織向上爭取政策支持,及時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將黨的思想向企業、社會組織深入細致宣傳,不斷提高職工素質,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三是堅持務實原則處理黨組織活動與企業發展規劃。非公企業社會組織的黨組織活動要緊緊圍繞生產經營開展、原則性于靈活性相結合,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于企業的生產經營、發展規劃有機結合。活動時間上采取利用下班、空閑、零散時間開展黨組織活動,盡可能減少占用生產經營時間,在活動形式上采取少開會、多交流方式進行開展,把單向灌輸與雙向交流結合起來,促進互相溝通交流。
五、健全制度、強化督導。一是建立健全的“雙重管理”制度。實行以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組織為主,上級黨組織為輔的雙重管理辦法,加強對黨建工作指導和管理,引導黨組織有效發揮作用。二是推進黨員的發展和管理工作。及時發現職工中優秀人才,引導向黨組織靠攏,發展吸收到黨內來,重點培養中層以上管理人才和技術骨干,優先考慮發展。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員流動性交大,為切實做好黨員教育管理,在實際工作中,務必做好流動黨員組織關系的接轉工作。三是領導重視上下聯動黨組織建設。把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中建立黨組織工作作為基層黨委的重要工作,由基層黨委領導、組織,各涉及單位、企業、社會組織分工協作,形成上下聯動的工作方式,加快在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建立黨組織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