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實村干部檔案管理,東安這樣干(村干部檔案管理總結)
紅網時刻新聞12月20日訊為強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規范村干部檔案管理,近年來,東安縣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把屬性、突重點、樹導向、優制度”,積極探索“一二三四”工作法,不斷推動村干部隊伍管理科學化、規范化。
嚴把一個屬性,確保政治方向。嚴格把握“檔案工作姓黨”的政治屬性,充分發揮黨管檔案工作的體制優勢,把黨管檔案工作的領導體制具體化,認真履行“為黨管檔、為國守史、為民服務”職責,著力完善管理體制、健全工作制度、細化工作標準、創新工作方式,不斷深化業務建設,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全面提升村干部檔案管理工作效能,確保檔案事業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突出兩大重點,提升建管水平。按照“縣委組織部門統籌,村級收集資料,鄉鎮黨委審核,檔案部門管理”的模式,著力夯實基礎,做到科學建檔管檔。突出嚴格審核科學建檔。按照“一人一檔、應進必進”的思路,為全縣1835名在職村干部全部建立個人檔案。嚴格審查把關,逐一核對各項入檔材料,力求確保歸檔資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維護建檔工作的嚴肅性。同時,將各村(居、社區)支部書記檔案錄入全縣干部檔案信息化管理系統,實行紙質檔案與電子檔案信息化“雙線”動態管理,有力提升村干部管理水平。突出標準建設科學管檔。圍繞“分類準確、編排有序、目錄清楚、裝訂整齊”的建設目標,探索村干部檔案的“6 X”模式:將履歷類材料、學歷學位和教育培訓類材料、考核鑒定類材料、任免材料、表彰獎勵類材料、違規違紀違法處理處分類材料等六類材料列為“必入檔材料”,將其他可供組織參考的材料列為“其他材料”,實現村干部工作實績有考評、現實表現有證明、個人信息有認定,歷史問題有說明。
建設標準化村“兩委”干部檔案室。
樹立三個導向,強化成果運用。通過加強村干部檔案科學規范化管理,將建檔管檔成果運用到村干部的管理培養、獎懲任用等方面。作為人事任用的重要依據。把年度考核登記表納入檔案,將考核、獎懲、實績、培訓、領導考評情況作為落實工資待遇、績效報酬、離任補貼認定、干部評先選優、推薦“兩代表一委員”、選聘事業單位人員、考錄公務員等事項的重要依據。作為監管獎懲的重要依據。將獎懲情況作為重點入檔內容之一,利用人事檔案加強對農村干部隊伍監管,強化農村干部對日常言行的自我約束,在政風行風建設、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方面起到有效的警示監督作用。作為選拔人才的重要依據。深入挖掘村干部的專業技術能力和社會關系資源,發揮好農村基層干部和他們身邊的致富帶頭人,形成“頭雁效應”,為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夯實人才基礎。
鄉鎮檔案管理員整理檔案。
完善四項制度,科學規范管理。全面加強對各鄉鎮的培訓和技術指導,完善村干部檔案管理各項制度,為科學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完善專庫專柜專員管理制度。鄉鎮明確1-2名工作責任心強、認真仔細的黨員干部負責材料收集、甄別、審核、整理、歸檔、管理工作,按照“一人一檔、專柜保存”的要求,對村干部檔案實行專庫專柜存放。完善查閱移交制度。建立村干部檔案查詢、轉遞、移交等臺賬,明確查(借)閱登記、安全保密等相關要求,做到手續完備、登記齊全,實現檔案來源可靠、管理可信、長期可用的工作目標。完善動態更新制度。對村干部職務變動、學歷培訓、獎勵處分、年度考核等情況進行實時更新,和縣紀委監委、縣民政局、縣財政局建立互動機制,及時推送數據,同步補充完善,力求檔案管理的時效性。完善抽查通報制度。把村干部檔案建立管理情況納入基層黨建目標責任考核和述職評議考核,對建立規范、管理有效的,及時進行宣傳和表彰;對不重視不負責的,進行嚴肅批評、限期整改,不斷提升規范化水平。
目前,全縣16個鄉鎮場建立了規范化的村干部檔案管理機制,逐步形成了資料齊全、制度規范、設施完備、管理嚴格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