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領跑全省!軟件名城濟南如何脫穎而出?(濟南的軟件)
編者按
以主流價值為光,解讀“濟南故事”,解碼C位新聞。愛濟南客戶端推出“追光”欄目,發揮新型主流媒體權威性和創新性,著眼經濟社會發展緊要處、關鍵處、動人處,推出一批“帶露珠、沾泥土、冒熱氣”的全媒體作品,弘揚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以前所未有的“自信與豪邁”與您一起闊步前行。
近日,山東省2022年軟件工程技術中心公示名單出爐,127個企業達到門檻標準要求,擬認定為山東省軟件工程技術中心。這其中,有64家來自濟南的企業,占據了榜單的半壁江山。
無獨有偶,今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2022年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名單,濟南市共有4家企業項目入選,入選數量居山東省首位。以上事例,無不彰顯出作為中國軟件名城的濟南,軟件產業乃至數字經濟的雄厚實力。
近年來,濟南數字經濟發展持續領跑全省。今年1-6月份,以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主要構成部分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同比增長13.8%。其中軟件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4.8%,高于全國3.9個百分點,總量居全國第7位(包括4個直轄市),增速居軟件名城第1位。
名企名品不斷涌現
數字產業化規模突破5000億元
今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22年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名單中,山大地緯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區塊鏈的服務業大數據綜合服務平臺”赫然在列。
據了解,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遴選活動由工信部主辦,代表了中國大數據產業的最高水準。“成功入選“2022年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是工信部對山大地緯在大數據相關領域的技術優勢、研發實力和領先地位的肯定,也是對山大地緯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方面工作的肯定。”山大地緯有關負責人表示。
記者了解到,成立于1992年的山大地緯,經過30年的發展,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研究、應用開發方面居于全國領先水平;智慧醫保醫療、智慧政務、智能用電等業務板塊擁有全國領先的解決方案和影響力,業務覆蓋全國20余省份,為超過3.5億人提供信息化服務。
在濟南,像山大地緯這樣的軟件名企還有很多。累計入選國家鼓勵的重點軟件企業達到了11家、全國軟件百強企業13家、全國互聯網百強企業4家、上市軟件企業18家;累計獲批工信部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11個、工業互聯網APP優秀解決方案13個、網絡安全技術應用試點示范項目9個,國家網信辦區塊鏈備案產品25個,各項指標均居全省首位。
如浪潮的浪潮云連續8年蟬聯中國政務云市場第一位,浪潮云洲連續四年入選國家級雙跨平臺,位居28個平臺前六位。金現代、山大地緯、普聯軟件、山大歐瑪、積成電子、蘭劍智能等企業在電力、社保、能源、教育、物流等領域市占率排名前列。
隨著濟南軟件企業的不斷成長壯大,集群集聚效應凸顯,形成了濟南四大主導支柱產業中規模最大的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并被濟南市確定為優先發展的“十大千億級產業”之首。2021年,濟南以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數字產業化規模突破5000億元。
不斷打破國外壟斷
形成濟南特色的國產軟件生態鏈
軟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靈魂,是大數據產業的主力軍,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是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的關鍵支撐。然而,我國基礎軟件、工業軟件、信息安全軟件等領域,長期被國外企業所壟斷。
以工業軟件為例,隨著全球“傳統制造”加快向“智能制造”轉型升級,工業軟件正成為智能制造的核心基礎性工具,是支撐國家發展和創新的隱形“國之重器”。
然而,在目前中國三維CAD領域,無論是航空、航天、核電、船舶,還是高鐵、汽車,基本都被國外三維CAD軟件所壟斷。“如果我們自己不發展自己的工業軟件,一旦國外軟件不讓用,我們企業的設計模型就打不開了,產品的生產制造都會受到影響。三維CAD作為工業設計的掌上明珠,一旦被限制使用會帶來巨大影響。”山東山大華天軟件董事長楊超英說。”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華天軟件自主研發了國內首款、完全自主、基于云架構的三維CAD平臺CrownCAD,突破三維幾何建模引擎DGM和幾何約束求解器DCS兩大核心技術,一舉打破國外壟斷,為中國高端制造的安全自主奠定核心基礎。由于這套軟件可以在手機、電腦、超級服務器上運行,能滿足個人用戶、中小企業、高端制造的需求,華天軟件CrownCAD用戶迅速攀升至17萬戶。TCL、海爾、上航等頭部企業紛至沓來,邀請華天軟件與之成立聯合研發中心,攜手攻堅,聯合打造面向不同場景的解決方案。
“華天軟件提供以3D為核心的全線工業軟件,始終堅持研發國產自主的工業軟件。”楊超英表示,華天軟件與合作伙伴需求互補,形成了面向不同領域的解決方案,已助力三千多家制造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記者了解到,在濟南,正是有華天軟件、瀚高軟件、中孚信息等一批軟件企業堅持自主研發,致力于推進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和信息安全軟件的國產化,才形成了相對完整的國產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和信息安全軟件生態鏈,自主品牌應用軟件數量國內領先。
頂層設計賦能
軟件名城建設不斷提檔升級
濟南軟件產業乃至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與高屋建瓴的頂層設計是分不開的。
早在2008年,濟南就提出了建設中國軟件名城的發展戰略,2011年,被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認定為“中國軟件名城”。自此,濟南軟件名城建設可謂是突飛猛進,不斷提檔升級。
濟南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汲佩德介紹,近年來,濟南高點定位,超前謀劃,率先深入實施數字經濟引領戰略,在全國率先提出打造數字先鋒城市,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城市數字化協同發展。2021年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達到45%,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6%,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高出全省10個百分點,穩居全省第1位。濟南發揮中國軟件名城的優勢,謀劃實施部省市共建“中國算谷”重大產業生態項目,聚焦聚力打造算力產業新高地、數據匯聚共享新典范、未來智慧產業新航標,已成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國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三區疊加”的城市,工業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發展水平均居全國第8位。
在軟件名城建設方面,2019年以來,濟南市以軟件名城提檔升級為統領,全面實施“名城、名園、名企、名品、名展”五名工程,著力打造一流產業生態。濟南市委市政府先后印發《“十四五”加快數字化高質量發展規劃》《中國算谷發展規劃》《加快軟件名城提檔升級促進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政策》《促進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措施》《關于加快建設工業強市的實施意見及若干政策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打造了協調高效的“1 N”政策體系,有力支持了軟件產業和數字經濟發展。
如今的濟南軟件產業,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19-2021年,濟南軟件業務收入平均增速16.4%,高于全國平均增速0.7個百分點。2021年濟南市軟件業務收入3803億元,連續18年居山東省首位,同比增長20.3%,增速居軟件名城和副省級城市第2位;集群集聚效應凸顯,先后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工業互聯網示范區、首批國家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等“國字號”招牌;產業生態日趨完善,自主品牌應用軟件數量國內領先,軟件特色化、專業化、品牌化、高端化發展水平持續提升,高端軟件、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領先領軍企業不斷集聚,多元、開放、共贏、可持續的軟件產業生態不斷完善。重大項目紛紛落地。部省市共建中國算谷重大生態項目、華為三大創新中心及區域總部、阿里區域總部、百度山東數據標注基地、科大訊飛英語北方聽說總部、SAP北方智慧企業賦能中心、海康威視山東總部、東華軟件東區總部基地等項目先后落地濟南,為實現濟南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軟件名城提檔升級帶來強勁動力和支撐。(策劃:姚琳琳 記者:許凱 設計:于宏 出品:愛濟南經濟新聞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