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做游戲還賺:韓國漫畫APP暢銷總榜奪冠、常年TOP10(韓國漫畫app叫啥)
作為全球消費漫畫最多的地區,日本漫畫市場一直以來都保持著極強的輸出能力,在其他國家,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宅男”,與此同時,其他國家的漫畫及衍生產品想要進入日本市場,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網漫的崛起卻改變了這一點,作為一種相較于紙漫而言,作為一種更能滿足人們碎片化時間需求,閱讀條件靈活的漫畫形式,自然更受大眾歡迎。來自海外的漫畫也借此一點點撬開了日本市場的大門,其中最成功的就是來自韓國上市企業的網漫平臺《Line漫畫》和《Piccoma》。
就在今年1月,《Piccoma》就曾兩度登上日區App store暢銷總榜的第一(雖然很快被《智龍迷城》擠到了第二),《Line漫畫》也是緊跟其后,過去一個月里大部分時間保持在暢銷總榜前十位,最近幾天甚至一度排名第四,收入超過了絕大多數日本手游產品。
今年1月11日,Piccoma上線4年來第一次登上總榜第一
Line的母公司Naver從2004年就在韓國本土開始了自己的網漫業務,2011年Line進入日本市場后獲得巨大的成功、其地位近似于中國的微信,借助Line在日本的國民級IM應用影響力,《Line漫畫》于2013年4月推出,根據官方的數據,從2013年4月至2020年8月,《Line漫畫》的下載次數已經超過了3000萬次。
《Piccoma》是由韓國IM巨頭Kakao的子公司Kakao Japan開發,于2016年4月正式推出。截至2019年4月,已有100多家出版社的漫畫作品登陸Piccoma。雖然相較于《Line漫畫》,《Piccoma》上線的時間較晚,但憑借著獨特的商業模式,《Piccoma》后來居上,已經成為了全球最賺錢的漫畫平臺。
數字化的興起,紙張的衰落
日本漫畫業可謂歷史悠久,從12世紀的《鳥獸戲畫》到1862年發行的漫畫雜志《Japan punch》,全年齡層的讀者群體使得日漫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后,就成為了日本出版業的主要部分,著名的集英社、小學館、講談社都在五六十年代推出了自己的周刊漫畫雜志。
雖然紙漫的萎縮并不出乎任何人的意料,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直到2019年,紙漫的市場在日本才第一次被電子漫畫超過。根據日本出版科學研究所的數據,2019年日本紙漫的市場規模僅為1995年鼎盛時期的四成左右,電子漫畫市場(2593億日元)已經全面超越紙漫市場(2387億日元)。
《Piccoma》下載量已經突破了2400萬次
《Line漫畫》2013年上線,起初只進行漫畫書電子版的銷售,2014年開始和出版社進行合作,推出漫畫連載業務。目前平臺上有超過43萬部作品,除了一部分標注著“搶先看”的連載作品外,剩余的很大一部分漫畫需要付費購買。對于部分標注著“搶先看”的內容,用戶也可以購買專屬代幣,獲得“搶先看”的資格,當然這些內容在一定時間之后,用戶也可以進行免費閱讀。
和出版社的合作,在平臺發布初期迅速豐富了本地化漫畫內容,講談社、角川等漫畫出版社甚至會提供一些作品在《Line漫畫》上先行或獨占發布。《哆啦A夢》《家有女友》等經典作品都可以在《Line漫畫》上看到。
當然除了將本地漫畫搬上網絡,Line漫畫也一直在創作原創作品,根據官方的介紹,目前Line漫畫原創(LINE Manga Original)的作品也已經超過了370部,其中一些優秀的作品,比如《女神降臨》《外貌至上主義》《神之塔》等作品在日本國內,特別是年輕群體間,具有相當強大的影響力。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某電視臺在福岡的一所中學做調查時,一個有40位學生的班級里,只有2個人在看月刊漫畫,但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韓國網漫《外貌至上主義》。
在2020年之前,《Line漫畫》一直都是全球最賺錢的漫畫平臺,《Line漫畫》在2018年的全年營業額達到了166億日元,同比增長了44.4%,2019財年的第二季度,更是單季度收入63億日元,同比增長了76.5%。
而奉行“只要你等,就可以免費看”的《Piccoma》在去年8月之后,就彎道超車,成為了全球最賺錢的漫畫平臺。《Piccoma》和《Line漫畫》一樣,在剛剛進入日本市場時,也是尋求和本土的漫畫出版商合作,上線了包括《我是英雄》《日式面包王》《RE:從零開始的異世界生活》等大熱日漫。
與《Line漫畫》不同的是,《Piccoma》免費漫畫有兩種獨特的免費模式,第一種和《Line漫畫》一樣,選擇特定作品“等更新”,每過了24小時,就能免費閱讀下一話,另外一種模式類似限時免費、等24小時,就能一口氣閱讀很多話。
即使是人氣再高的作品只要用戶肯等,就一定可以免費看到。與此同時,《Piccoma》還提供了很多漫畫配套的小說,讓用戶可以在二者的轉化當中實現良性的循環,加上配套的免費閱讀活動,可以進一步地鞏固用戶的使用習慣。
當然,《Piccoma》除了本地的作品外,同樣也有大量制作精良的韓國漫畫借助《Piccoma》進入全球市場。比如在《Piccoma》大火,27個月全球銷量超過了1.74億元的《我獨自升級》,這部被譽為韓版“一拳超人”的漫畫作品,僅在日本,每天就有近100萬用戶在線閱讀。對于自己平臺上的作品,《Piccoma》也會針對日本讀者將原漫畫中的內容做本地化調整,畢竟日韓關系的緊張程度,很多時候都會表現在藝術作品上。
在免費加上獨占作品的模式下,《Line漫畫》和《Piccoma》在漫畫市場和網漫市場的份額也越來越大,特別是《Piccoma》,自2016年4月在日本上架以來,《Piccoma》的年銷售額以平均2倍的速度增長,2019年底扭虧為盈,2020就已經超過了耕耘了多年的《Line漫畫》,據Tag網站的統計,截至2020年12月19日0時,《Piccoma》在18天銷售額就達到了20.03億日元,遙遙領先于其他應用,是位列第二的《Line漫畫》的兩倍。
根據三文娛的數據,“《Piccoma》供應的漫畫已經超過了4萬多部,占據整個漫畫市場6%~7%的份額,在網漫市場則占據了47.8%的份額。”
網漫質量攀升,從單一作品到精品IP
雖然國漫出海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類似于騰訊動漫的《Wecomics》、廈門趣看的《webComics》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主要是在歐美地區,并且,在歐美地區國內的漫畫平臺也同樣地在受到韓國公司的沖擊。
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漫畫市場,日本擁有著337.44億元的市場,是美國和中國漫畫市場的4-5倍,而在如此大的市場當中,國漫的身影卻顯得形單影只。
在日本市場的動畫片領域,有歐美公司比如Netflix,Crunchyroll等,或獨立主導作品的企劃和創作,或聯合本地的出版制作公司,加上有錢任性的Buff,開拓了屬于自己的空間,而在漫畫領域,就是上文所提到了兩家韓國公司。
本就起步較晚的中國網絡漫畫,勢必很難在這個本就有著銅墻鐵壁的日本市場迅速闖出一片天。然而,這一切的影響卻遠遠不局限于此。雖然目前網絡漫畫,即使是《我獨自升級》這樣成績優秀的作品,與傳統《海賊王》《火影忍者》等作品,無論是在人氣,還是質量上,都有著一定的差距。
但是,韓漫平臺的良好付費表現,加上《Piccoma》等公司對角川等頭部內容的公司的投資,網漫的質量在未來很難保證它會依然處于劣勢,前有韓國版的“一拳超人”瘋狂攬金,后面又怎么能保證不會出現韓國版的“海賊王”成為一代經典呢?
這對于熱愛IP改編的中國游戲公司而言,定然不是一個好消息。雖然目前很多國產游戲出海依靠的是全球打全球的策略,但在未來海外市場競爭更加激烈,特別是像日本這種有著特殊文化氛圍的地區,個性化顯然是重中之重。個性化不僅僅是說語音或者文本翻譯,更重要的是需要依靠當地當前最熱的文化現象,最火的IP,最普遍的心理去針對性量身定制游戲產品。
個性化的市場加上韓漫的氣勢洶洶,雖然現在韓國網絡漫畫的影響力比不上美漫或日漫,但日后被人掐著脖子走的感覺肯定不會好受。
不是沒作品,而是慢人一步
在1月25日當天,除了日本漫畫市場的大事件以外,國內二次元氛圍最濃重的B站,也公布了“2020年國創區的年終盤點”,雖然其盤點的主要是動畫產品,但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有自己的漫畫版本,在畫面質量、情節等層面,這些漫畫大多也都有著較高的水平。
既然中國能在歐美地區打開屬于自己的天地,能將復雜得多的網文小說送往文化不通的西方,那么在日本,這個與中國在歷史上有著緊密聯系的國家,對于國漫的輸出,自然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雖然我們已經落后了韓國一步,但是在出海的經驗和精致的作品上,國內公司也一定能后來者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