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圓社區:黨建引領小區“微治理”,“三長”合力共建新家園(社區黨建引領小區建設)
小區是城市的最小細胞,是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在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中,小區黨支部是激活細胞、治理末梢的最小單元。近年來,雨花亭街道正圓社區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小區“微治理”模式,以小區微網格為最小治理單元,重點解決居民小區矛盾較多、治理水平薄弱等問題短板,深化“三網三長”融合機制,不斷強化“微治理”能力,將黨的領導植根于城市基層最末梢,推動基層治理效能不斷提升。
錦源小區是正圓社區管轄的老舊小區之一,經濟適用房小區,無物業,業主自治已長達10余年。長期以來,環境臟亂,基礎設施陳舊。近年來,在正圓社區的組織下,小區完成了新一屆業主委員會的選舉,積極引導居民共建共治共享,引導黨員參與小區管理,從最初的物業管理混亂到現在的管理有序,錦源小區完成了華麗轉身。
黨建引領:選好“領頭雁”配強“當家人”
在社區黨委的幫助指導下,錦源小區積極推進業委會換屆工作,一批責任心強、想干實事的被推選為業委會成員,積極參與小區事務。錦源小區聯合黨支部支委委員毛戈旗被推選為業委會主任,帶領業委會成員不斷優化完善小區黨支部、小區業委會、物業公司和居民的四方聯動議事機構,將民主協商貫穿小區建設始終,以座談議事、上門訪談、微信群征集等形式實現小區改造共商共議。打造居民身邊的治理共同體,通過協商議事會,引領各方參與小區“微治理”,關于小區安防、停車雜亂、飛線充電、沿街商鋪噪音等種種小區治理問題,都得到了及時、有效的解決。
“新一屆業委會成立之后,我們積極探索“家園共同體”共建共治共享新方式,激發居民的主人翁意識,搭建起“居民自治共治圈”,讓居民事好辦、難好解。”業委會主任毛戈旗坦言在接手自管的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自管小區沒有那么簡單,不是你想自管就能管好的。小區建設和物業管理事務繁雜,關鍵時刻業委會得豁得出去!我們小區資金來源少,物業費低,業委會接手是從白手起家開始。想做的事很多,都是苦于資金缺口。為了節省開支,最臟最累的活,都是我們帶頭干。我們能做的就是節約和合理利用好每一分錢,取之于業主,用之于小區。”
黨群共建:三長亮身份 提升基層治理
錦源小區聯合黨支部推選出能干事、肯干事的黨員、居民代表等19名作為“樓棟長”和“單元長”,統一亮身份上墻,參與社區治理與服務,形成“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分級負責的基層治理組織架構,彌補社區治理漏點與盲區,使組織體系涵蓋每一棟樓、每一單元、每一戶,工作內容覆蓋到治安、環保、監督、矛盾調解等多方面,不斷延伸基層治理觸角,從打通“最后一公里”到打通“最后一米”。同時,物業辦公室建立“黨員零距離服務點”,收集居民群眾需求和意見,形成問題清單,切實解決居民急難愁盼的問題,充分實現共建共享,提升小區治理效能,提高居民滿意度。
全民合力:多元齊參與 激發新活力
“在業委會和三長志愿者的努力下,激發了居民參與小區治理的熱情,很多問題在熱心居民的協助下迎刃而解。”毛戈旗介紹,小區建設靠大家,居民們積極為樓棟、小區治理與發展建言獻策,出錢出力。通過黨員帶領、居民參與,以“微治理”提升“軟實力”,小區引進了智慧門禁系統、新增高清探頭60余個,全方位覆蓋到各個角落;新建多個電動車充電樁,有效解決樓道飛線充電問題;和世貿協商解決好居民最關注的雨污管道安裝工程;同時對疏于管理的小區綠化帶進行了全面清理和植綠。越來越多的居民化被動為主動,樓道衛生、堆物清理、小區綠化帶清理,都有居民一起參與。“我們平時在小區施工或者做事的時候,總有熱心的業主送來熱茶、水果之類的;停車道閘系統升級的時候,缺少資金,業主們自發眾籌,幾十幾百不等;安裝防盜門的時候,有渠道的業主帶我們去拿進貨價;做廣告設計的業主,免費為小區提供服務,成本價都不收;業主自掏腰包提升樓道品質……每一個業主都在合力一起把小區建設得更好,大家就像一個大家庭一樣,我們都特別感動,也干得越發有勁頭。”“在毛主任、羅主任的帶領下,小區環境和基礎設施提升了,小區管護水平也明顯提高。我們的幸福感也越來越強啦。”居民陳女士說。
正圓社區黨委聚焦于老舊廠礦小區,通過黨群攜手社區改造,網格長、樓棟長、單元長積極與居民溝通,積極探索黨建引領 居民自治,蹚出一條“黨建領航,人人參與,人人治理,人人共享”的無物業管理新路子;讓老舊廠礦社區逐步實現環境更好、配套更好、治安更好、服務更好、文明更好的“五好社區”,使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