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獵獵風帆勁(旌旗獵獵下一句)
來源:江西日報
黨徽,在古縣余干熠熠生輝;黨旗,在鄱陽湖東南岸高高飄揚。全縣413個村(社區)黨組織、16727名農村黨員活躍在鄉村田野,時時爭先進、處處當先鋒,加快了鄉村振興步伐。
該縣緊盯農村和城市社區基層黨建,抓牢“書記工程”、創新“歸雁工程”、發展“造血工程”、力推“幸福工程”,以基層黨建引領鄉村善治,以組織振興促進鄉村振興,聚焦聚力抓基層、打基礎、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推動基層黨建全面過硬、全面進步、全域提升。
抓牢“書記工程”
以最強動力打造一流業績
“你是甘春愛吧?我是玉亭鎮民政所的干部,我們關注到你昨天在‘文旅新玉亭’APP上申請了低保,今天特意來對你家的情況進行核查。”玉亭鎮民政所干部張夢玲同引路的村干部一起來到石徐陽村村民甘春愛家上戶調查。
“沒想到,現在我們群眾辦事越來越方便了,昨天剛申請,今天你們就來了。”近日,甘春愛不出家門,在“文旅新玉亭”軟件上申請低保的事在村里傳開了,成了鄉親們茶余飯后熱議的話題,現在有智能手機的村民紛紛下載該軟件,也嘗試著“掌”上辦事。同時,以網格化管理為依托,該鎮在每個網格中設立代辦員,讓一些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群眾,也能實現“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上辦”。玉亭鎮黨委在基層黨建“三化”建設中,緊緊扭住信息化建設不放松,投資研發了“文旅新玉亭”軟件,并在群眾中廣泛推廣應用,方便了群眾辦事,提升了工作效率,“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已不再是一句空話,有力踐行了“為民解難事、辦實事、做好事”服務理念。
大抓基層,需要各級黨委把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強基固本,需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抓好農村基層黨建,關鍵在黨委重視、責任落地。
余干縣聚焦“四個方面定標準、六個方面立規范、一張網絡聯整體”工作要求,聚力實現到2021年建黨100周年之際,基層黨建做到領導班子好、黨員隊伍好、發展思路好、制度機制好、工作業績好、群眾反映好“六好”工作目標。出臺實施方案、健全工作機制、組建領導小組、成立工作專班,形成上下聯動、左右貫通、執行有力、嚴密有序的工作體系,抓好了961個基層黨組織“三化”建設,實現“三化創建點”百分之百達標。堅持以“三化”建設為引領,推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等各項中心工作,實現了基層黨建與各項中心工作高質量聯動發展。
瑞洪鎮前山村圍繞提升支部政治引領力、思想領導力、社會號召力、群眾組織力,突出打造“黨群服務 新時代文明實踐 N”基層綜合服務體系,充分發揮了支部戰斗堡壘作用、農村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百姓群眾主體作用,健全村干部值班制度、完善4大類58項便民服務內容,幫助群眾解決了急難煩愁和關鍵小事131件。
黃金埠鎮塘背村以提升黨群服務中心硬件建設為抓手,建成了集文明實踐廣場、幸福食堂、農家書屋、醫療衛生室為一體的基層綜合服務體,通過“三化”引領,發揮76名黨員干部先鋒作用,開展了重陽文藝匯演、健康體檢、冬至敬老日、清潔衛生志愿服務等活動,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加強了精神文明建設,提升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創新“歸雁工程”
以新鮮血液助推鄉村振興
“我以前就是一名幼師,如今在村部教孩子們,感覺再次站上了講臺。”江埠鄉米灣村大學生涂英英回村任職后,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利用村里的農家書屋開設了“四點半課堂”,為23名留守兒童打造了溫馨學園,有效解決了本村留守兒童放學后“看管難”問題。
涂英英只是余干縣371名回村任職的大學生之一。農村基層黨建從哪里抓起、從何處著手?余干縣針對村級干部隊伍文化水平較低、綜合素質較低、年齡結構偏高“兩低一高”問題,在全省創新實施了“大學生回村工程”,建立健全了報名推薦、面試考察、回訪公示為一體的選拔機制,從1089名本鄉本土優秀大學生中選拔出371名村級黨建文化法制宣傳員,為統籌推進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注入了新鮮血液。
“回村任職后,我感覺到我身上的責任很大、擔子很重,組織的認可、群眾的期盼、鄉村的發展,都是我們窮極一生、追其一世的事業。”楓港鄉增產村大學生余遠景,積極響應該縣“大學生回村工程”,畢業后毅然決然選擇“飛回山村”,擔任增產村黨支部書記,強有力地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黨支部為龍頭推動集體經濟發展,各項工作都取得顯著成效,成為群眾的貼心人。
飛回山村更能造福山村。回村任職大學生立足崗位,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將理想情懷、專業特長轉化為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動能。
大喇叭架設在村口,瑞洪鎮前山村黨建文化法制宣傳員張晶晶每天7時,準時推送的央視新聞、音樂或戲曲,是村民每天必備的文化大餐。不僅如此,大喇叭還在脫貧攻堅、基層黨建、好人好事等方面發揮重要的宣傳作用,架起黨和政府與村民溝通的橋梁,密切了干群關系。
“大學生張晶晶回村工作以后,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為依托,排演情景劇、組建合唱團、歌舞隊等,讓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瑞洪鎮黨委書記程淳說,不僅是張晶晶,鎮村兩級干部對回村工作的31名大學生齊聲稱贊。
“說家鄉話,辦家鄉事;在村里住,把村里建設好;工作創新勁頭足。”余干縣委常委、縣委組織部長占建芳說,從實施效果看,大學生回村讓鄉村治理升級了、智慧化了。
發展“造血工程”
壯大集體經濟鞏固黨建基石
“標準化廠房建起來,村集體錢袋子鼓起來,干部干勁足了,老百姓對村支部信心更足了。”黃金埠鎮胡家洲村黨支部書記胡春良臉上泛起了笑容。該村支部嚴格落實“一引雙推”工程要求,堅持黨建引領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村里積極爭取市級資金800萬元,購買了標準化廠房,并投資建設了占地1700平方米的菌菇大棚,為村集體帶來58萬元收益。
江埠鄉堅持“支部 合作社 生產基地”模式,采取支部黨建聯建輻射帶動鴕鳥養殖產業,整合4個村520余萬元資金,建立了養殖1000余只鴕鳥的堯咀村奔富鴕鳥養殖合作社基地,發展了鴕鳥孵化、鴕鳥觀賞、鳥肉加工、鴕鳥養殖技能培訓等多個鴕鳥養殖相關產業,302戶貧困戶連續四年分紅2400元,還為20余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下一步,我們要以鴕鳥養殖為核心,發展鴕鳥上下游產業鏈條,打造以鴕鳥為主題、特色鮮明的生態農業公園,從而真正提高綜合效益,帶領鄉親們共同富裕,為鄉村振興提供產業基礎。”堯咀村黨支部書記湯青海介紹,鴕鳥養殖效益好、市場俏,目前已經帶動了鷺鷥港鄉、社賡鎮等鄉鎮共5個村參與鴕鳥養殖。
為夯實基層黨建基石、鞏固基層黨建的基礎條件,該縣明確提出了“2020年所有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超過10萬元,打造一批超過50萬元明星村”的工作目標,出臺了《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增長與村“兩委”干部收入增長掛鉤的實施細則》,打破了村干部“干好干壞一個樣”“干與不干無區別”的舊習,通過激勵機制提升村干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動力與熱情。
物業租賃型、資本運營型、資源開發型、合作共贏型、異地置業型……因地制宜探索發展模式,該縣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堅持市場導向,打優勢牌、走特色路,不斷提升經營性收入水平,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該縣實現了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達6000余萬元,371個村均完成了10萬元經營性收入的工作目標。
力推“幸福工程”
以城市黨建引領社區治理
鄰里糾紛,小區居民自愿來化解;需要幫忙,小區業委會來協調;大事小事,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業一起幫忙處理……余干縣自2020年5月在全市率先成立城市社區黨工委以來,構建起社區黨委牽頭、小區黨支部引領、業主委員會實體化運行、全體業主共同參與的城市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和諧溫馨的情景處處可見,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
過去,余干縣大多數小區黨建工作空白,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在小區發揮得不充分;在過去“縣、鎮、社區”城市社會治理體制下,社區和小區之間鏈條缺失,居委會自治職能與小區居民現實需求脫節,小區治理大多處于無序狀態;物業服務企業與小區業主之間存在矛盾,公共服務缺位、走樣。
為此,余干縣于2020年5月成立了專門的城市社區黨工委、管委會,將15個城市社區、3個城郊村納入統一管理,同時將15個社區黨組織升級為社區黨委,設立了89個小區黨支部,延伸黨建觸角設立了27個樓棟黨小組,構建縣委、城市社區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五級黨建工作格局,通過理順城市黨建領導機制,為推動城市基層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組織保障。
眾行者易趨,獨舉者難起。針對城市社區治理力量不足、資源缺乏、基礎較弱問題,該縣大力推動了122個機關單位開展結對共建,實行了機關干部“社區便民接待日”制度,組織了2735名在職黨員到所居住小區報到服務,形成了統籌協調、條塊聯動、共建共育的“黨建 幸福小區”工作格局,替居民群眾解決了2000余個實際問題,著力破解了城市治理痛點難點問題213個。
實干余干,關鍵在干!
合起一條心,擰成一股勁。黨旗高揚,110萬干越兒女在建設湖光山色最美縣的征程中,共建幸福生活!
連起一條心,闖出一條路。黨徽生輝,110萬干越兒女在努力實現鄉村振興的大道上,共創美好未來!(張校明 段官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