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鎮上卓村:農家書屋“小陣地”,釋放精神文明“大能量”
上卓村位于縣城北5公里處,北鄰柳林鎮草岔溝村,南鄰卓尼縣城,西鄰柳林鎮東石溝村,東鄰臨潭縣流順鄉孫家莊村,下轄5個村民小組(一組、二組、三組、出路組、哇路組),現有村民376戶1602人(其中一組101戶420人,二組113戶437人、三組114戶510人、出路組23戶128人、哇路組25戶107人)。全村耕地面積3099.4畝,有草場面積6840畝,林地面積1233畝,全村現有專業合作社6個,家庭牧場7個,主導產業以勞務輸轉、種養殖業為主(種植業:主要種植中藏藥材、馬鈴薯、青稞、小麥、洋芋、大豆、油菜等;養殖業:主要有牛、羊、本地生豬及土雞養殖育肥等)。近年來,為切實解決全村村民“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的問題,不斷提高村民素質和全村社會文明程度,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社會協調發展,上卓村加快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將文化建設擺在與經濟建設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幫助下,多措并舉,扎實推進上卓村基層文化建設,結合“農家書屋”建設工程,統籌建設了20多平方米的農家書屋,藏書2000多冊。通過堅持把辦好農家書屋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讓農家書屋建設的更加標準化規范化、更有品質、更具活力,為豐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培育鄉風文明新風尚提供保障。
農家書屋“創新”宣傳模式,全村勁吹“文明風”
“農家書屋”項目是一件黨和政府切實為民辦實事的好項目,是解決廣大農民群眾“買書難、借書難、看書難”問題的好方法。再好的政策,如果不為群眾所知,那么也只是放在辦公桌上的幾頁紙;再新的舉措,如果不加以推廣,那么也只是跌入井底的一只蛙;再好的模范,如果不加以宣揚,那么也只是隱秘角落的一支花。只有廣大人民群眾都知道、都了解、都用上,才能真正叫好項目、好實惠。對此,上卓村在“農家書屋”宣傳工作上狠下功夫,采取了創新、多樣的宣傳方法:在“農家書屋”的宣傳工作上,村兩委及駐村干部打破以往在村委會公開欄上發出通知的宣傳方式,大膽創新,通過在全村五個村民小組群發“文字 語音”的通知和人流密集地方張貼宣傳海報等形式進行宣傳,真正做到了家喻戶曉。
“農家書屋”推動“掃黃打非”深入基層,引領鄉風文明“新風尚”
上卓村將“掃黃打非”與農家書屋工作有機結合,積極打造村級示范點,通過精心挑選一名村干部和支部黨員代表擔任“掃黃打非”監督員,及時發現、舉報全村違法違規行為,指導村民自覺抵制“黃”、“毒”出版物侵害,不斷提升服務效能。有效依托并充分利用農家書屋等公共文化設施推進“掃黃打非”宣傳工作,使農家書屋成為“掃黃打非”監督崗,用積極向上的文化幫助全村村民和學生遠離“黃”“非”文化垃圾和非法出版物,切實把基層“掃黃打非”工作落到實處,通過發揮農家書屋的監督作用,織密“掃黃打非”基層監督網絡,為維護基層意識形態安全、引領文明“新風尚”發揮重要作用,為青少年營造健康文明的成長環境。
“農家書屋 黨建”,打造鄉風文明“新地標”
今年以來,上卓村堅持黨建引領,將鄉村文化振興放在突出位置,通過“農家書屋 黨建”,積極推動農家書屋轉型升級,不斷加強鄉風文明建設,助力鄉村振興。上卓村農家書屋為書屋配備閱覽桌椅及各類書籍,進一步完善《農家書屋管理制度》《農家書屋借閱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做到制度上墻。安排支部黨員負責圖書歸類、上架、登記以及圖書借閱登記等,確保書屋規范運行。同時,上卓村將農家書屋作為理論政策學習的“站點”,積極利用農家書屋資源優勢,設置紅色閱讀角,配備《黨的基層組織工作手冊》等讀物,通過“三會一課”等方式組織黨員集中學習,帶動全村廣大群眾主動學習,不斷推動農家書屋成為基層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新陣地”、愛黨愛國情懷的“打卡地”和鄉風文明“新地標”,讓黨的好聲音更好地“飛入尋常百姓家”。
農家書屋“攜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砌起”村民“精神家園
近年來,上卓村將農家書屋打造成宣傳新時代文明實踐的前沿陣地和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有效載體,把鞏固農村文化陣地、推動理論學習教育向基層延伸作為抓手,以農家書屋為依托,以鄉村振興為目標,持續加強軟硬件建設,積極發揮農家書屋職能,助力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通過組織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參與,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農家書屋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融合共建,讓農家書屋真正“動起來、活起來、用起來”,切實發揮其職能作用,助推全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向縱深推進,使其成為農民群眾學習法律、文化、農業等知識的“智慧屋”、少年兒童學習閱讀的“益智園”,全村村民的“精神家園”,讓文明實踐活動真正深入到基層,惠及到群眾。(通訊員:后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