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垣:“大黨建”融入“大治理” “微服務”傳遞“巨能量”(黨建引領,服務大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記者在基層采訪中發現,襄垣在建強基層黨組織工作實踐中,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創建具有“襄垣范式”的“1 12 X”黨建服務體系,新思路、新舉措讓各級黨組織具有更強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戰斗力——
黨員有了責任感!
“入黨后,三年、五年過去了,黨員意識漸漸模糊。今天,在‘紅色禮堂’,從領誓、宣誓到寄語,我又找回了入黨初的那份自豪感和心靈震撼,從心底明白咱是黨的人,要一心一意跟黨走、方方面面勇爭先。”這是襄垣縣機關黨員張磊參加儀式教育后的真實心聲。
百姓有了獲得感!
“到柳林學了做莜面栲栳栳后,我做得不賴,但銷路不行。多虧黨群服務中心幫忙聯系,讓莜面栲栳栳成了好幾家醫院的‘營養餐’‘緊俏貨’。感謝家門口的黨群服務中心,圓了我的‘增收夢’。”這是古韓鎮栗家嶺村村民李國祥受益于黨群服務中心的肺腑感言。
發展有了動力源!
“創建企業黨群服務中心,架起了黨員職工‘連心橋’,為黨員職工提供了學習教育、溝通交流、展示才華的平臺,鍛造一批批青年工匠,為企業發展壯大催生了動力、注入了活力。”這是襄礦集團黨群服務中心運行后黨委書記米如中的切身感受。
喚醒黨員意識,讓黨員有黨員的樣子;創建全縣域黨建服務體系,讓基層黨建有溫度、有活力。襄垣縣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按照省委“三基建設”、市委“兩創新一規范”和全市組織工作會議要求,大力實施“黨建引領”戰略,在全省率先建立縣級黨群服務中心,明確“聯結東西南北中、服務黨政軍民學”功能定位,創建具有“襄垣范式”的“1 12 X”黨建服務體系,大大增強了黨組織的政治功能、服務功能,有效打通了服務黨員群眾、服務改革發展的“最后一微米”。
一個個堅強的堡壘筑起。從線上到線下,從“多屏互動”到“三級貫通”,打造1個縣級黨群服務中心、12個鄉鎮級黨群服務中心、X個各領域各鄉村黨群服務站點,構建縣、鄉、村三級“1 12 X”黨建服務體系。
一個個紅色細胞被激活。從“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報到”到“黨員家庭戶”掛牌,從“教育常態化”到“服務精準化”,一名名共產黨員走前列、當先鋒、作表率,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
一面面鮮艷的黨旗飄揚。從抓“三基”到強“根基”,從“萬千力量”到“引領發展”,著力建強黨的基層組織,一個個黨員志愿者、一批批群團組織、一位位基層書記、一支支黨代表隊伍,高高擎起一面面鮮艷旗幟,“黨建 ”凝聚起改革發展的磅礴偉力。
一年來,各項事業發展快馬加鞭——全省“四好農村路”現場會在襄垣觀摩,全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工作現場推進會在襄垣召開,全市固廢綜合利用現場推進會在襄垣召開,全市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暨轉型項目建設推進會在襄垣召開;水韻東湖、萬畝花海引爆“粉絲”經濟,高峰期每天接待游客近3萬人,帶動餐飲業、住宿業發展,帶來人氣旺、消費增。
一年來,各個重點項目建設萬馬奔騰——2018年必須完成的36項重點工程已有24項如期高質量完工,向“七一”“國慶”獻禮;太焦高鐵站前路、陽澤湖綜合治理等剩余12項重點工程正馬不停蹄、夜以繼日搶進度、趕工期、挖潛能、樹標桿,號角聲聲、戰鼓隆隆、振奮人心、激蕩山河。
由中央組織部全國組織干部學院副局級干部、對外合作部主任王斌帶隊的全國100多名縣級組織部長延伸教學觀摩團在襄垣觀摩調研時,高度肯定和贊揚襄垣縣全縣域黨建服務體系。
鑄強核心履使命,山川盡顯黨旗紅。
走在前列、勇謀新篇,襄垣用執著探索激發了黨建抓基層、黨建強基礎、黨建連民心的“紅色動力”。
創新進取、沖鋒在前,襄垣用實際行動譜寫了黨建促改革、黨建保發展、黨建惠民生的生動樂章。
黨建領航,構建社會治理“總樞紐”,黨旗飄起來
創建“1 12 X”黨建服務體系,基層黨建陣地體系更加健全,讓群眾找到黨員、讓黨員找到組織
“鵝湖山下稻粱肥,豚柵雞棲半掩扉。”9月23日一大早,小垴村五谷滿倉的祝福和嘹亮喜慶的鑼鼓,扣開了柴扉、催醒了農人。
在小垴村黨群服務中心,知青記憶館、文化站、代購代銷站里擠滿了省內外游客,灰磚灰瓦土墻的建筑風格勾起了人們的紅色記憶;在水木清華、槐花廣場、知青驛站、桃后山觀景臺等景點,人們不時駐足拍照……沉寂的小山村,煥發了新活力。“要不是縣黨群服務中心穿針引線,縣交通運輸局黨支部立項申報,幫我們拓寬了進村路,村里有再好的景色,外地游客也進不來。”黨支部書記王俊峰說。
問題解決了、村莊變美了、腰包變鼓了,這是襄垣縣創建黨群服務中心取得顯著成效的一個縮影。
緣何創建黨群服務中心?
一段時期以來,襄垣縣在推進黨建工作中發現,基層黨組織建設中強調組織、領導、管理多,而在服務黨員、服務群眾等方面有所忽視,基層黨建工作和服務群眾出現不同程度的“兩張皮”現象,減弱了黨員群眾對黨組織的認同感、貼近感、信任感,削弱了基層黨組織建設和作用發揮。
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抓黨建也要牢固樹立和切實踐行群眾觀點,只有抓住為人民群眾服務這個根本,黨建才有生命力。
抓發展,抓改革,抓一切工作,首先要從抓黨建開始。如何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號召力?如何讓黨員群眾時時觸摸黨建脈搏、感受黨建溫度?如何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凝聚全縣力量,“打造浪漫之城、建設美麗襄垣”?
堅持問題導向,襄垣縣委在市委領導下,在市委組織部具體指導下,經多方調研、研討論證后,在全省率先創建縣級黨群服務中心,圍繞“聯結東西南北中、服務黨政軍民學”的功能定位,創建“1 12 X”黨建服務體系,實現上下貫通、全域覆蓋,延伸拓展黨建服務工作,進一步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增強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進一步加強與廣大群眾的血肉聯系,讓黨員干部和普通群眾真正從內心深處感恩黨、相信黨、向往黨、靠近黨。
何為“1 12 X”黨建服務體系?
“1”即:以縣黨群服務中心為“一線指揮部”,組建正科級事業單位,組織專人專職承擔全縣黨群服務中心的項目策劃、資源配送、指導實施等工作;
“12”即:以12個鄉鎮(區)黨群服務中心為“一線作戰部”,各鄉鎮黨(工)委落實第一責任,實時對接全縣資源、組織落實各類服務、統籌協調各類需求;
“X”即:以縣直機關、鄉村、醫院、學校、非公企業等各領域、各村若干黨群服務中心(站點)為“前沿陣地”,各黨支部為責任主體,感知民情民意,“零距離、嵌入式、接地氣”服務黨員群眾。
縣黨群服務中心,圍繞政治功能,重點打造“公共服務廳”“襄垣記憶黨史教育廳”“美麗襄垣主題展示廳”“政治生活館”“紅色禮堂”“講習所”6大功能廳;圍繞服務功能,重點打造“領頭雁工作室”“黨代表工作聯絡室”“黨員回襄工作室”“黨員志愿者工作室”“新時代傳習所”“群團之家工作室”6大工作室。
縣交通運輸局黨群服務中心,以“修通幸福路,黨心連民心”為功能定位,創新實施“1 6”黨建工作模式,將黨建工作滲透到“建、養、管、運、廉、安”各項工作中,有效解決了機關黨建工作“兩張皮”問題。
襄垣二中黨群服務中心,聚焦服務、建強堡壘,組建“名師工作室”“家校共育室”等,開展新老教師手拉手、結對子“帶師魂”“帶師能”“帶師德”活動,以及德育教育大講堂等活動,點對點、面對面、成效好。
……
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具有“襄垣范式”的黨建服務體系,把“為民服務”作為黨建工作根本,把“黨建為民”理念貫穿始終。襄垣縣黨群服務中心投入運行以來,76個黨支部在“政治生活館”召開了規范化政治生活,300多個黨組織、6000多名黨員在“紅色禮堂”接受儀式教育。
在農村、社區、國企、機關、非公企業等各領域首批創建的9個示范點投入使用。全縣19個“黨代表工作室”開展活動623次,接待黨員群眾1848人次,走訪群眾985人次,共受理問題及建議326件,幫助解決311件,其他正在積極協調解決。
“組織全村黨員、村民代表到縣黨群服務中心開展重溫誓詞教育、組織生活規范化教育后,黨員有了榮譽感、責任感,好多村民也要求入黨,村里涌現出18名入黨積極分子。”夏店村黨支部書記孫永剛介紹說。據統計,今年夏店鎮入黨積極分子也達到近100人,同比增長40%。
趙勇是夏店村一名入黨積極分子。他說,在縣黨群服務中心聽黨課、學黨史、記黨恩,接受教育后,入黨的積極性更高了、愿望更強烈了。今年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盡快戴上黨徽,做一名合格黨員,貢獻力量、建設家鄉。
“黨的領導必須是全面的,哪個領域、哪個環節缺失了、弱化了,都會削弱黨的力量,損害黨和人民事業。創建黨群服務中心,通過增強政治功能、加強服務功能,打通服務黨員群眾、服務改革發展的‘最后一微米’。”襄垣縣委書記胡三虎介紹說。
一個個中心站點,一張張網絡體系,凝聚起磅礴力量,激發出強大合力,煥發了強勁活力,一個天地人和、日新月異、繁榮昌盛的大美襄垣正向我們健步走來!
襄垣縣黨建服務中心“紅色禮堂”儀式教育,喚醒黨員意識。
黨建貫穿,打造黨員教育“加油站”,黨性強起來
站點建在家門口,陣地就在“咱”身邊,政治生活規范化、活動開展標準化、教育管理常態化,黨員強信念、一心跟黨走
清晨,天邊泛起魚肚白,家住長興嘉禾小區的楊水祥便起身穿好衣裳出了門,在小區里開始一天的“巡邏”工作。
這段時間,最讓他操心的是各家各戶的垃圾分類。樓上一家住戶常常分不清餐廚垃圾和其他垃圾,楊水祥便經常往他家跑,現場教如何區分、如何放置,直到這家住戶不再分錯垃圾。
今年已經67歲的楊水祥是襄礦集團職工,退休后人閑不住,在小區干起了物業管理工作,成為垃圾分類監督員。被問及何來這么大心勁,他便指著自家大門上一塊寫有“共產黨員戶”的紅色牌子自豪地說:“咱是黨員啊,黨員就得起模范帶頭作用,要活到老、干到老。”
黨員“亮牌”,榜樣引領。黨員到居住地社區黨組織報到后,襄垣縣突出以基層黨建統領基層治理,實行“共產黨員戶”掛牌,探索實施樓長身份“紅”、小區團隊“紅”、物業工作“紅”社區黨建模式,充分發揮黨員“八小時之外”的作用,使其身上有壓力、肩頭有使命、心頭添責任、落實見行動,增強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感召力、戰斗力。
發揮社區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領導核心作用,襄垣縣6個社區在全市率先建立黨委,依托退休黨員50余個居民小區全部建立黨支部,讓黨組織成為基層治理的“主心骨”。
以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創新,襄垣縣構建黨建服務體系,增強政治功能,建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
以縣黨群服務中心引領基層黨組織建設,精心打造“襄垣記憶”情景黨課、“紅色禮堂”儀式教育、“講習所”精品黨課、“政治生活館”規范化要求四類常態化教育品牌,向全縣各級黨組織開放——
黨史教育常態化!
走進襄垣縣黨群服務中心,一塊渾厚凝重、肅穆莊嚴的太行山浮雕引人注目,更為特別的是一部形象生動的襄垣黨史宣教片在浮雕上循環播放。
“從1927年,襄垣第一個共產黨員梁品青播下紅色火種,到創建襄垣縣第一個黨組織……”這部引人入勝的宣教片便是黨群服務中心第一個單元“襄垣記憶”黨史教育廳的開篇。
“深受教育、備受鼓舞,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作為一名村支書,一定銘記歷史、不忘初心,黨建工作不馬虎,各項工作不放松,給村里干實事、為百姓辦好事。”岸底村黨支部書記李衛東學習后感觸頗深。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創新方式,深入挖掘“太行精神”在襄垣的積淀和傳承,通過圖文結合、多媒體等形式,打造“入耳入眼、入腦入心”的情景黨課,使黨員干部從中汲取精神養分,讓黨史教育常態化,激發起干事創業的精神力量。
一梭一線,編織“企業紅”。作為襄垣縣非公有制企業代表,山西襄子老粗布有限公司把黨史教育、組織生活融入生產經營管理方方面面,創建“織女驛站”“紅色禮堂”等主題園地,黨員戴黨徽、溫誓詞、誦黨章、學黨史,進一步提升和強化黨員的身份認同感、組織歸屬感、集體榮譽感,激發黨員干勁,實現關鍵崗位有黨員、重點攻堅有黨員、困難面前有黨員。
儀式教育常態化!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生,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
最近,下良鎮強計村黨支部過了一次難忘的組織生活。在縣黨群服務中心“紅色禮堂”內,觀看《中央政治局常委一大紀念館重溫入黨誓詞》紀錄片后,全村黨員整衣冠、佩戴黨徽、奏唱《國歌》,面對鮮紅黨旗,在領誓人帶領下,舉起右拳,莊嚴宣誓……
“這次組織生活,我過得萬分激動,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覺得我自豪、我光榮。”強計村黨支部書記劉成柱說,強計村也建起了“人民公社記憶館”,今后要利用好這個陣地,經常性、規范性地開展各類教育活動。
黨旗見證,誓言錚錚。在襄垣縣黨群服務中心,這樣莊重肅穆且意義深遠的一幕幾乎每天上演。襄垣縣精心設計標準化的“入黨宣誓”等各類政治儀式,從著裝、流程、情感等每一個細節入手,讓每一名黨員端正思想,正確認識黨員身份的責任和擔當,激勵黨員發揮示范、引領、導向作用。
理論教育常態化!
每隔幾天,永安社區黨員們就會來到黨群服務中心“講習所”,開展不同主題的講習活動,不時傳出陣陣掌聲。“通過不斷學習黨的理論知識,更加堅定了正確政治立場,時刻保持清醒的思想認識,忠于職守、愛崗敬業,多為社會作貢獻。”永安社區主任崔文衛說道。
以縣黨群服務中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講習所”為主陣地,根據不同行業、年齡的黨員需求,精心編排100余堂教學課程,采取線上線下同步推廣,用先進的理論武裝思想,讓每一名黨員始終與黨中央保持一致。
隨即,縣、鄉、村相繼成立300多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講習所”,課程以“菜單”形式遞交給各村自主選擇,通過多種形式將黨的聲音傳給黨員群眾,傳到千家萬戶。
政治規范常態化!
會議時間、會議地點、參會人員、缺席人員、記錄人、會議議題、會議內容……在縣黨群服務中心“政治生活館”內,一側擺放著“三會一課”規范記錄范例,另一側擺放著來此開展政治生活的黨支部會議記錄簿,隨手翻開一頁,目之所及皆是規范開展組織生活的會議記錄。
“以前,不知道‘三會一課’開什么、怎么開、咋規范。”善福鄉善福村黨支部書記魏成丕說,“這種方式很好、很有效,告訴我們咋樣把會開好開實、不走過場。在‘政治生活館’規范地開了一次后,回村里再開會就知道咋樣開了,一定嚴格按照這次的規范流程開展。”
精心落實黨組織政治生活規范化要求,通過范例文本、典型示范、全程監督、定期考核等規范各級黨組織政治生活。“一周一信息、一月一清單、一月一例會、一季一督查”解決了落實政治生活“有形無效”“有口無行”等問題。
理論武裝擺在首位、組織建設強在基礎、黨員管理放在關鍵、黨內監督嚴在日常,襄垣縣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不斷提升,黨員干部在各鄉鎮、各領域、各行業作用顯著增強,黨的旗幟在基層陣地高高飄揚。
永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服務黨員群眾“零距離”。
黨建聚合,建成基層群眾“服務站”,黨味濃起來
“心連心、點對點、面對面、實打實”,打造基層黨組織書記、黨代表、黨員志愿者、群團組織隊伍,精準服務黨員群眾、高效服務改革發展,黨心貼民心、共建美家園
“我找到‘家’了!幫我排憂解難,讓我感覺到‘家’的溫暖!”
在外地上師范大學的黨員韓小銳,今年即將畢業回到家鄉襄垣,正為找學校實習發愁之際,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來到黨群服務中心,令她驚喜的是黨群服務中心通過與縣教育科技局協調,為她爭取到去縣第一中學實習的機會。“畢業后期待回家鄉工作,為家鄉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心連心、點對點、面對面、實打實”,襄垣縣創新服務手段,整合各類資源和力量,打造基層黨組織書記、黨代表、黨員志愿者、群團組織隊伍,不斷增強服務功能,切實打通服務黨員群眾、服務改革發展“最后一微米”。
“點對點”,服務群眾更快捷。
家住永安社區的曹愛民,患有高血壓,前段時間跌斷了腿,出行困難,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求助。了解情況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其送去了輪椅、拐杖和米面油,并利用周末時間,組織黨員志愿者到曹愛民家中,幫助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兒,減輕其生活壓力。“多虧了黨群服務中心幫忙,有困難找黨員,黨組織就在咱身邊。”曹愛民逢人便講。
現如今,“百姓動嘴,黨員跑腿”成了襄垣縣不少黨群服務站點的常態場景。
“您幫忙看看黃蜀葵能不能在咱這種?市場行情咋樣?”聽說王村鎮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縣農委黨群服務中心組織機關黨支部黨員深入鄉村,現場把脈、開具“處方”,“點對點”傳經送寶,鄉親們前來“取經”。
“垃圾分一分,環境美十分;資源不浪費,美麗襄垣城。”懸掛橫幅、發放宣傳資料和環保購物袋……在縣黨群服務中心的倡導發起下,縣環保局黨支部、縣環衛中心黨支部走上街頭,組織開展“垃圾分類我先行”“美麗襄垣我是行動者”等宣傳活動,受到群眾“點贊”。
“黨員志愿者在行動”,是縣黨群服務中心推出的一項黨員帶頭參與、深受群眾歡迎的服務活動。醫療救助、政策宣講、環境保護、助老扶貧、交通勸導……在襄垣縣,黨員志愿者們活躍在大街小巷、田間地頭的每個角落,在各自領域提供“百花齊放”的服務,為襄垣人民帶來無盡的關懷和溫暖。
“心連心”,解決問題更精準。
虒亭鎮溫家莊村村民張卿赫不幸身患尿毒癥,每隔一段時間的血液透析治療費用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讓原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然而令他沒想到的是,作為襄垣縣人民醫院黨群服務示范崗,血液透析室在他還沒有交費的情況下保證了透析治療,還為他申請了縣民政局醫療救助,讓張卿赫心中的石頭終于落了地。“感謝縣醫院黨群服務中心,感謝醫護人員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在襄垣,像這樣充滿溫情的畫面,每天都在上演。醫院黨群服務中心重點從解除病人痛苦,特別是心理上的痛苦出發,主動為病人聯系名院、名醫,提供幫助;機關黨群服務中心將黨建深度融合到業務工作中,做實陣地與服務,切實做到務實、親民;學校黨群服務中心以黨建帶團建、以團建帶隊建,樹立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新時代接班人;社區黨群服務站點為居民提供矛盾糾紛調解、關愛弱勢群體、社會保障服務、就業幫扶維權等各種便利服務,拉近了黨組織與社區居民的距離,促進社區有效治理……
在群眾看來,自從有了黨群服務站點,便有了更靈活的“耳”“嘴”和“腿”,黨員常到服務站點坐一坐,把事情議一議、評一評,主動參與到黨組織的工作中,延伸了工作觸角,挖掘了黨組織的“潛在能源”,激活了基層黨組織的“神經末梢”,讓群眾解決大事小情變得越來越方便。
“面對面”,聯系群眾更有效。
群眾需求在哪里,服務管理就跟進到哪里,最大限度團結和凝聚廣大群眾,建設幸福美好家園。
一個車間一個品牌、一個班組一個典型、一個崗位一個亮點,襄礦集團黨群服務中心圍繞企業發展,為職工提供教育學習、溝通交流、展示才華的平臺。以黨員陳幸樂為代表的“幸樂創新工作小組”,手把手、點對點傳授技術、開展培訓,帶領團隊先后完成六項創新項目,為企業節省400多萬元。黨員代表姚耀春博士擔任襄礦集團中天鋰電池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研發動力和儲能型鋰離子電池及其關鍵材料,已申請20余項國家專利、授權18項,實施產業化推廣項目3項,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贏”。
企業發展需要什么、車間生產需要什么、群眾生活需要什么,“黨代表工作聯絡室”定時收集民情民意,受理問題建議,幫助解決難題,實現黨群服務中心功能拓展,將黨建優勢有效轉化為經濟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實打實”,推動發展更可靠。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每年五月,王橋鎮洛江溝村里2500畝的牡丹園一望無垠,一株株盛開的牡丹在風中搖曳,花香沁人肺腑,引得各地游客慕名而來、流連忘返。
曾經,洛江溝村是個無特色經濟、無村集體經濟、無產業項目的“三無”村;如今,一躍成為襄垣縣的“明星村”,這離不開洛江溝村有一個好帶頭人,有一個堅強的黨組織堡壘。“三會一課”規范化、“三基建設”制度化、幫難解困經常化,洛江溝村推行“黨建 村級治理”“黨建 產業發展”“黨建 美麗鄉村”模式,抓學習、抓班子、抓黨建,精耕細作、壯大集體經濟,增強了黨支部的凝聚力。
黨建服務體系延伸到村,每一個村猶如連接到一座資源富礦。在鄉村振興進程中,襄垣縣充分發揮黨群服務中心“領頭雁工作室”作用,“書記講給書記聽、書記帶著書記干、書記跟著書記學、書記做給書記看”,現場看聽學、共享“富民策”、實踐趕幫超。
“有了黨群服務站點,基層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就有了重要陣地,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就有了載體平臺。”廣大農村黨支部書記如是說。
“現在,參加組織生活更便捷、更規范了,活動更豐富了,感情更深厚了,更有榮譽感、責任感了。”廣大黨員共同評價。
“站出來的、挑擔子的黨員更多了,遇事有人幫、問題有人解了。”廣大群眾紛紛點贊。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每一次劈波前行的起航,每一次勇立潮頭的突破,每一次風正帆懸的開闊,都凝聚著全縣上下各級黨組織的智慧和力量。
黨旗高揚,引領航向。
28萬襄垣人民,正以勇爭第一的士氣、攻城拔寨的勇氣、戰則必勝的豪氣,奮力譜寫“爭當三晉第一縣、躋身全國百強縣”新篇章。(來源:長治日報 郭思嘉 王宏 常珍珍 徐姍)
(責任編輯:張文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