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縣“三三”工作法加強非公企業黨建(非公黨建三化建設工作匯報)
黃山新聞網5月2日訊(汪亞清)近年來,歙縣實行“三三”工作法,強力推進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努力實現企業發展和黨的建設同頻共振、互促共贏。
建好“三支隊伍”配強紅色先鋒
選優黨組織書記。按照守信念、講奉獻、重品行,懂經營、會管理、善協調,熱愛黨務工作和熟悉群眾工作的要求,采取內選外聘、公開選拔、組織選派等方式,配備了一支服務發展能力強、凝聚職工能力強的“雙強”型非公黨組織書記隊伍。同時在縣級集中輪訓的基礎上,以黨(工)委為單位,開展企業黨組織書記培訓126場次。配優黨建指導員。選派364名政治素質好、熟悉黨務工作、懂經營管理、責任心強的黨員干部奔赴企業擔任黨建指導員,切實發揮非公企業黨建指導員、綜治督導員、項目聯絡員、科技特派員“四員”作用。據統計,2016年度,全縣黨建指導員職工滿意度達90%,業主滿意度達到了92%。培優黨員隊伍。組織開展“雙培三幫帶”活動,并建立黨員跟蹤培養和結對培養制度,給培養對象交任務、壓擔子,變“自然成長”為“幫促成長”。活動開展以來,先后將33名思想素質好、工作能力強、技能水平高的黨員培養成業務骨干;引導35名業務骨干積極向所在企業或社會組織的黨組織靠攏。企業黨組織負責人中80%以上進入了企業決策層,70%以上企業黨員成為生產經營骨干和技術能手。
建立“三項制度”助力工作落實
建立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集縣紀委、統戰部、市場監管局等11家縣委非公工委成員單位負責同志召開聯席會議。今年以來,針對非公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深入64家企業開展專題調研、工作督查,共同協商解決黨組織組建、企業項目落地等有關問題24個,及時交流信息160余次,形成了強大的工作合力。建立工作責任和責任追究制度。實行非公黨建工作定期匯報和考核量化制度,把非公黨建工作量化、細化,確定明確的分值,年末進行專項考核,按考核結果評優薦優,對排序在后兩位的黨(工)委書記進行談話,做到人員、職責、任務、考核、獎懲等五落實。建立非公黨建工作督辦卡制度。每季度定期不定期督查兩次,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當場下達督辦卡,明確整改要求、時限和責任人。今年以來,縣委非公工委共下發了7張“督辦卡”,以點帶面,大大提高了全縣非公黨建痕跡管理成效。
搭建“三個平臺”促進作用發揮
搭建“經濟平臺”。充分發揮黨員在決策中的參謀作用、管理中的骨干作用和生產中的表率作用,深入開展“我為企業獻一策”、“百日攻堅,黨員爭先”等活動提高黨組織發展力,先后設立黨員責任區、黨員示范崗、黨員先鋒崗300余個,收集節能降耗、增收節支等意見建議1690多條,“金點子”120多個,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做出了積極貢獻。搭建“社會平臺”。在促進就業、脫貧攻堅、文明創建、環境整治等人民群眾最關心的問題上牽線搭橋,先后組織企業黨組織和黨員開展組團式,有力提升了黨組織的影響力。在“扶貧攻堅,企業當先”活動中,累計為幫扶村辦實事20余件,為貧困戶解決難題100余件,吸納貧困村勞動力200多人,落實幫扶資金300余萬元。搭建“文化平臺”。融入“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相結合,黨建活動與文體活動相結合,發揮黨員作用與促進企業發展相結合”的“三結合”工作法,引導全縣402個單建黨組織實施以宣傳欄為主陣地的非公企業“紅色文化”建設工程,增強了黨組織凝聚力。讓“紅色”成為企業文化建設的主色調,不斷吸引帶動企業職工向黨組織靠攏,實現企業發展與黨建工作雙贏的局面。
(來源:黃山新聞網 作者:汪亞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