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黨建引領 創建群眾滿意物業小區(堅持黨建引領 創建群眾滿意物業小區工作)
臨朐縣積極創建“朐城紅管家”物業黨建品牌,推動街道、社區、網格(小區)和物業的組織共建、聯動共治、資源共享,使物業成為推動現代化高品質城市建設的重要載體,全面提升了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聚焦組織建設,全力打造共管格局。一是成立協調機構。建立了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召集人,各鎮街園區、有關職能部門、社區、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委員會或業主代表、開發建設單位、專業經營單位等各方代表為成員的物業管理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定期會商研判,解決疑難問題,推動工作順利開展。二是健全工作體系。堅持黨建引領,積極發揮縣物業服務行業黨委作用,統籌社區干部、黨員、小區熱心人、“領頭羊”等骨干力量,指導成立社區黨委18個、網格黨支部76個、樓院黨小組198個、黨員中心戶874個,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面覆蓋,聯系群眾“零距離溝通”。三是強化居民自治。持續推進小區業主組織建設,推動物業管理全面融入社區基層治理體系,根據《濰坊市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指導規程》和《濰坊市物業管理委員會指導規則》等規定,為小區組建以黨員為主的“紅色業委會”或“紅色物管會”,實現“業委會 物管會”全覆蓋,推進居民自治。
堅持多措并舉,提升物業服務水平。一是聚力環境優化。結合物業行業規范管理年等活動,在改善小區環境面貌上下功夫,以美化、亮化、綠化、規范化“四化”為突破口改善小區環境,截至目前,組織物業企業清理樓道、公共場地陳舊雜物600多件,清理死角垃圾1.8余噸,維修小區內路燈60余盞,恢復綠地3000余平方米,為43個小區安裝了門禁。二是提升小區設施。將老舊小區改造列入民生實事工程重點推進,完成集賢村、聯通公司家屬院等15個老舊小區改造,涉及2361戶、23萬平方米,總投資3700余萬。同時積極推進居民小區電動自行車停車棚及充電設施建設,增設電動自行車停車棚1.7萬平方米,充電插口8200個,居進一步提升居民居住品質。三是打造示范小區。打造了華府蘭庭、朐悅留園等30個示范小區,支持引導物業企業開展便民食堂、團購等增值服務,通過設置黨員先鋒崗、紅色議事亭、紅色便民角等方式,構建黨員模范帶頭、居民積極參與的紅色治理矩陣,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打造行業管理和基層治理的優秀品牌。
強化糾紛化解,提高群眾滿意度。一是創新矛盾糾紛調解機制。構建縣、街道、社區、小區四級投訴處理體系,積極發揮“朐城紅色物業糾紛訴調中心”作用,針對物業管理方面問題多部門組成聯合辦公;街道建立物業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及時協調轄區內的重大物業服務投訴糾紛;社區成立社區調解室,將社區民警、綜合執法等人員納入調節議事隊伍,集結多方力量,分析問題、化解矛盾;小區黨支部牽頭組建調解隊伍,充分發揮群眾基礎好的優勢,尋找居民關注的癥結所在。今年來,通過“鄰里議事”、“小馬扎議事”等活動 ,先后解決路面修補、污水倒灌、危墻改造、體育器材安裝、房屋漏水等“煩心事”316件。二是落實物業服務評價機制。將物業投訴辦理情況作為物業企業考核重點之一,定期對投訴情況進行通報,連續三次投訴量列前5位的物業企業,對其信用檔案給予扣分處理,切實把考核評價的“軟指標”變成“硬杠杠”。設立紅黑榜獎懲機制,確定6個紅榜企業,由街道給予物質獎勵;對6個黑榜企業發警示黃牌,兩次被評價為黑榜的企業,將依法重新選聘物業服務企業。三是加大物業管理政策宣傳。通過行風聚焦、住建風景線等電視電臺節目宣傳我縣管理,積極開展《民法典》《濰坊市物業管理條例》宣傳進社區、進小區活動,發放明白紙、宣傳冊1萬余份,組織物業企業通過微信公眾號、小區公開欄等渠道,廣泛宣傳等物業管理法律法規,保障物業企業正當利益,引導物業企業進一步履職盡責,維護廣大業主合法權益。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譚佃貴 通訊員 井東明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