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縣:“三無”小區難管理,網格驛站破難題(做為一名網格員三無小區怎么開展工作)
“自從小區里有了這個紅色網格驛站,我們的生活真的方便太多了,有啥問題,啥難事兒都過來說道說道……”。家住麻紡廠家屬院的趙女士滿意地說,麻紡廠家屬院是典型的“三無”小區,服務管理缺失,環境衛生臟亂差,疫情防控任務重,安全風險隱患多,各種矛盾日益凸顯,成為群眾“詬病”的老大難問題。目前,像麻紡廠家屬院這樣的“三無”小區在縣城有141個,已成為城區治理的頑疾。
今年以來,東平縣為有效破解“三無”小區治理難題,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網格治理、社區領辦、協商共治”的“三無”小區治理新模式。政府投資781萬元,高標準建設71個網格“紅色驛站”,全方位打造服務群眾的“十分鐘服務圈”,實現“三無”小區全覆蓋,達到了居民事有人問、環境有人管、安全有保障的治理目標。
走進后屯社區第二網格驛站,小區居民處處能享受到貼心服務。除各類物業事項的正常辦理以外,驛站堅持便利利民原則,還在站內設置了應急藥箱、便攜充電寶、血壓測量儀、五金工具箱等各種便民設施,成為小區居民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飲水、累可歇腳的“溫馨港灣”。同時,驛站對小區弱勢群體建庫立檔,由網格員按照“五查三問”職責要求,每周定期走訪,全面掌握他們的生活和健康狀況,幫助解決送醫問診、物資采購、民生代辦等生活問題,讓居民享受最精細、最便捷、最放心、最暖心的服務。
為更好解決群眾矛盾糾紛、利益訴求,東平街道10個城市社區黨委通過整合網格黨支部、業委會、社會組織、志愿者、片區民警、雙報到干部等多方力量,下沉網格驛站開展組團服務,協助網格員開展工作,聽民聲、察民情、辦民事、解民憂,實現“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的目標。部分網格驛站還創新設置了網格心愿墻,居民可以把需要反饋的問題寫在心愿墻留言紙上,網格員及時匯總信息,按照“能幫即幫、需報即報”的要求,根據問題的緩急程度進行處理。同時,依托網格驛站,打造小區微治理議事廳,定期組織業委會成員、物業公司、居民代表等會商,今年以來,先后解決飛線充電、車棚管理、車位劃分、綠化養護等“三無”小區管理難題480余項,得到小區居民一致認可。
小驛站解決了大難題。老舊小區無物管、無主管部門、無人防物防的“三無”問題已成為歷史,東平縣曾經的“三無”小區在黨組織的引領下,在網格“紅色驛站”攻堅下,逐步蛻變成美麗宜居的美好家園。下一步,東平縣將不斷強化黨建引領,充分發揮網格“紅色驛站”主陣地作用,筑牢基層社區治理新模式,激發基層治理新動能,構建全方位基層治理新格局,持續引領縣域基層治理提檔升級。(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曹儒峰 通訊員 朱會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