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區:實施黨建契約化共建 釋放基層治理新活力(黨建“契約化”共建)
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契約化”共建,是樹立全域黨建工作理念,推進城市基層黨建新時代新突破新跨越的一項重要任務。今年8月,桂林市象山區啟動實施城市基層黨建“契約化”共建工作。通過推動資源整合、優化工作機制、做強服務項目,構建以社區黨組織為“軸心”,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聯動、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有效增強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活力。
推動資源整合,增強契約共建“版塊效應”
在充分吸收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區域化大黨建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發揮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社區黨員工作室品牌機制優勢,推動基層黨建資源向社區匯聚,改變社區責大權小、資源不足的問題。按照“商約、簽約、履約、評約”四步法,組織社區黨委與轄區各類黨組織簽訂《城市基層黨建共建契約書》,重點圍繞黨員發展教育、黨組織規范化建設、基層治理服務三個方面簽約共建,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同向發力、同頻共振。同時引導社區黨委在黨建陣地保障、指導黨支部達標創優、品牌孵化培育上,給予轄區黨組織幫助支持,改變企事業單位及兩新組織黨組織長期“單向輸出”的被動局面,形成優勢互補、關系穩固的黨建契約聯盟。此外,通過開展區四家班子領導干部掛點聯系指導社區工作,選派社區黨建工作指導員,壓實在職黨員“雙報到”制度,及時解決黨建契約化共建的困惑難題,促進契約化共建有方向引導、機制約束和平臺施展。目前,轄區已有7個社區黨委與48個機關企事業、兩新組織黨組織簽約共建,33家企業、公益性組織加入社區服務聯盟,組建志愿服務隊伍63支,可提供義診醫療、公益講座等10大類226個具體服務項目。
規范工作流程,促進共建項目有序落地
堅持把實施契約化服務項目作為黨組織契約化共建成效的重要體現,在項目立項、實施、考評三個環節上規范標準、嚴格把關。街道社區黨組織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召開居民座談會和網絡平臺征集意見等形式,收集居民意見并形成服務需求清單。組織簽約單位參加社區城市基層黨建聯席會議,探討服務項目內容、受益人群、職責權利,明確聯絡人員、實施步驟、完成時限和考核指標后,形成一批社區—單個契約化單位或社區—多個契約化承辦的契約化服務項目。由社區黨委公示服務項目,邀請轄區居民進行監督,提高簽約雙方履約責任感。對于需要協助承辦或場地保障的服務項目,由社區黨委進行協調支持;同時每季度召開社區黨建共建聯席會議,通報項目進展情況,分析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調整服務措施,確保項目有效實施。最后,每年末經簽約單位自評、社區黨委評議、街道黨工委總評、區委組織部復核,評比表彰一批優秀服務單位、先進個人及影響力項目,營造推動契約化共建工作的良好氛圍。
堅持問題導向,釋放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
堅持“嵌入精準、持續實施、實效明顯”為目標導向,從單位特色資源、居民服務需求、基層治理需要三個方面,積極實施契約化共建服務項目,確保契約化共建與區域治理緊密相連、引領發展。突出簽約單位自身資源獨特性或普惠性,例如,桂林市人民醫院、中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社區簽約開展大型義診,李宗仁文物館簽約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等普惠性項目;桂林市智資人力資源有限公司為轄區失業人員免費提供一定數量的工作崗位華圖教育桂林分公司提供定制免費公益培訓等特色項目,共同做強社區服務資源和服務能力。突出居民需求導向,及時解決居民面臨實際困難,例如,五美社區黨委根據居民需求意見,與桂愛志愿服務中心簽約實施“四點半課堂”“七彩假期”“免費理發”等7個志愿服務服務項目;各類黨組織、單位及個人與各社區簽約結對幫扶困難群眾55戶,承諾每年開展慰問活動不少于2次。突出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例如,今年7月初,文明社區大黨委成員單位綠城物業公司,投入27萬元資金,清空文明市場周邊化糞池,疏通排污管道,鋪設新的下水管道,改造長約100米的道路,完善道路交通標識標線,并對靠近居民區的老舊墻體進行美化。桂林市檢察院投入約8000元資金,用于安新南區小花園健身場地地面改造。虹橋社區黨委攜手市衛校、逸仙中學、區市場監管局等單位,組織黨員志愿者、居民群眾開展公共服務、環境整治、募捐、安全巡邏等各類活動30多次。截至目前,共有71個機關企事業、兩新組織黨組織與社區簽訂實施服務項目187個,開展各類共建服務1000余次,調處矛盾糾紛500余起,走訪慰問困難群眾200余名,幫助協調、解決轄區居民困難200件。通過積極探索與實踐,城市基層黨建契約化共建成效明顯,訂單式、代辦式、組團式等服務深入人心,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服務形成了新格局、彰顯了新活力。
(通訊員 李康生 彭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