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在线看黄的网站-可以免费在线看黄的网站-可以免费看污视频的网站-可以免费看毛片的网站-欧美电影免费看大全-欧美电影免费

黨建引領產業興——看伊川如何把黨建活力轉化為發展動力(如何將黨建引領轉化為生產力)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黃紅立 通訊員 張千軍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健全黨領導農村工作的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工作機制,提高新時代黨全面領導農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近年來,伊川縣突出黨建引領作用,把黨的建設貫穿于鄉村振興工作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振興的工作合力。

盛夏時節,記者走進伊川縣楊海山村、常峪堡村、黃嶺村,看黨建如何引領產業強、農民富、鄉村美的“伊川路徑”。

擘畫美麗楊海山

“繪得村容貌已新,山明水秀楊海山?!?/p>

干凈整潔的街道、寬敞明亮的黨群服務中心、精致的小游園盡收眼底,一幅生機勃勃的鄉村圖景映入眼簾。

交通不便、吃水困難、矛盾不斷,曾經是鳴皋鎮楊海山村的代名詞。是什么原因讓村子在短短三四年時間,實現了由“亂”到“治”、由“差”到“好”、由“貧”到“富”的轉變,入選伊川縣鄉村振興示范村的?

答案是,有了一個堅強的黨組織。

村黨支部書記楊紅杰介紹說,2020年年底,新一屆村“兩委”班子產生后,堅持黨建引領,從強化黨支部的領導核心、政治引領和思想引領發力,緊緊圍繞洛陽鄉村振興工作部署,以鄉村治理為抓手、產業發展為帶動、鄉里中心建設為載體,著力服務好群眾。

黨建引領產業興——看伊川如何把黨建活力轉化為發展動力(如何將黨建引領轉化為生產力)

鄉村要振興,產業打前陣。楊海山的主導產業是煙葉、紅薯和肉牛養殖,該村采取“村集體經濟合作社+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大戶種植養殖”模式,將4000畝地入股,分別交給煙葉種植合作社與紅薯種植合作社管理,打造了2個“雙千畝煙薯輪作示范方”,村集體每年土地入股收入20余萬元,帶動300余人常年穩定務工,人均年收入4500元;在養殖方面,擴大安格斯肉牛西門塔爾牛存欄量,全村肉牛存欄4000余頭,打造肉牛養殖繁育和飼草種植基地。

此外,該村積極探索鄉村旅游,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村子紅色資源優勢,發展生態旅游產業,吸引2名鄉賢返鄉創業,成立了休閑旅游農場和養殖場兩個公司,聚力積極打造集優質水果采摘、特色動物養殖、窯洞民宿康養、紅色文化體驗、農耕研學等于一體的綜合性鄉村旅游基地。

華麗蛻變常峪堡

和楊海山村一樣交上“振興考卷”的還有白元鎮常峪堡村。從“破爛村”到“小康村”,常峪堡的蛻變之路顯得格外精彩。

常峪堡村曾是漢代古堡、宋代名鎮。20世紀80年代,還有肉聯廠、造紙廠,后因管理不善,導致村集體資源、資產被變賣,缺乏主導產業,村子經濟異常困難。

“清資產”喚醒“沉睡”資源,激活了發展要素。

在“三清兩建”行動中,常峪堡村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強化黨員示范引領作用,堅持依法依規與群眾事群眾議相結合,收回荒坡荒溝340余畝、耕地88畝、廠房550平方米、辦公用房360平方米,清收現金124萬元,規范合同35份,規范企業用地119畝,挽回集體經濟損失510余萬元。

厘清了思路,收回了資產,贏得了民心,鄉村治理水平不斷提升。

“理順了資產資源,手里有了‘真金白銀’,就有了發展壯大的資本!”村黨支部書記李廣乾說。

黨建引領產業興——看伊川如何把黨建活力轉化為發展動力(如何將黨建引領轉化為生產力)

村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

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常峪堡村發展青銅器研發制作、電商運營、辣椒種植、機械加工等產業。2023年又通過“梯改田、小田變大田”等方式,打造500畝5G辣椒種植示范基地;健全“雙綁機制”,通過龍頭帶動,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青銅器制作技藝和電子商務產業,帶動80余名村民家門口就業。去年,村集體經濟突破40萬元。

同時,充分發揮“三自”組織作用,成立了孝賢文化促進會和春蕾教育基金會,累計捐款40余萬元,尊師重教、孝道文化底蘊濃厚。

目前,常峪堡村正在積極打造數字鄉村、推介青銅器研學基地、打造智慧“生態谷”,努力走農文旅融合發展道路,蹚出了鄉村運營新路徑。

幸福和諧黃嶺村

黃嶺村位于葛寨鎮南6.6公里,南望伏牛、西臨伊水、北眺伊川。

全村219戶868人,耕地1200余畝,有尚、韋、班、李、寧等諸姓。

相傳一老婦攜二子尚守忠、尚守孝從“山西大槐樹”而來,看此處地高位顯、土地金黃,遂定居,取名黃嶺。

“原是省定貧困村,街道臟亂不堪,群眾生活條件差、人居環境衛生差,少數群眾靠打工謀生!”過去的黃嶺村,讓黨支部書記韋建勛感慨萬千。

窮則思變。近年來,黃嶺村堅持黨建引領,通過高質量抓好產業和人居環境微改造、精提升,打造了美麗鄉村,助推了鄉村振興。

黨建引領產業興——看伊川如何把黨建活力轉化為發展動力(如何將黨建引領轉化為生產力)

黃嶺村將“發展是第一要務”與“黨建是第一責任”緊密結合,流轉土地500余畝種植菊花和煙葉,帶動80余人就業;為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村子還對廢棄的水塔群和衛生室進行部分破拆,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特意保留一座水塔和一棵近200年的皂角樹,留住了鄉愁,增設了磨盤、健身器材等;自籌資金建設了老年服務站、娛樂室、閱覽室、餐廳和洗澡間等,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如今的黃嶺村,山水絢麗,文化綿長,景致獨特,百姓勤勞,民風淳樸。

“辦好農村的事,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要堅持黨建引領,切實把黨建活力轉化為發展動力。”伊川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梁紀朋說,伊川將持續推動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著力建強村級“主心骨”、配齊黨員“排頭兵”,立足“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思路,建好用好鄉里中心,讓紅色成為廣袤鄉村的幸福顏色。

相關新聞

聯系我們
聯系我們
在線咨詢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