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市人大常委會機關傾心打造“三加三促”特色黨建品牌
活動合影。
紅網時刻 通訊員 朱麗娜 衡陽報道
6月25日,艷陽高照,衡陽市人大代表農業與農村領域專業小組黨員干部頂著炎炎烈日,走訪了20戶困難群眾,為每戶困難群眾送去10斤菜籽油,20斤大米。衡山縣店門鎮石門社區的困難群眾劉孔生和王水波接過沉甸甸的慰問品時,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感激的心情溢于言表。
每到一戶,代表小組的黨員干部都與困難群眾面對面溝通、交流,仔細詢問他們的健康狀況及生產生活情況,一一征求他們的困難訴求,鼓勵他們要堅定信心,自強自立,保持樂觀生活態度,努力走出生活的困境。
這只是衡陽市人大常委會機關深化黨建工作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衡陽市人大常委會黨組緊扣“四個機關”定位要求,積極探索地方人大黨的建設新路子,全面開展“聚力中心化·五提創一流”機關黨建提質年行動,以打造“三加三促”特色黨建品牌為抓手,推動黨建與業務融合互進、同頻共振,讓人大黨組織成為“紅色堡壘”,著力把機關黨建成果轉化為“聚力中心化”的實際效果。
“黨建 自身建設” 以“學”促知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思想是前進的旗幟。衡陽市人大常委會突出人大工作的政治屬性,采取“書記領學 集體學習十交流研討”模式,持續抓好機關黨組織會議“第一議題”制度。通過常委會黨組領導帶頭學、機關黨組組織學、機關黨委督促學、支部“三會一課”深入學實現了理論學習全覆蓋。并充分利用機關“人大講堂”載體,全面落實“一月一課”活動,全面推行“集中學 自主學、線上學 線下學、主題研討學 實境課堂學”模式,抓實黨員日常教育。
追尋革命精神,打造思想高地。在衡陽黨史館、衡陽抗戰紀念館、中核二七二鈾業黨性教育基地舉行主題黨日活動……一系列“以學促做、以知促行”的學習培訓,把踐行初心使命深深植根在人大黨員干部的靈魂深處。
為了突出人大特色,衡陽市人大常委會機關因地制宜,利用機關樓道設置“紅色文化長廊”,以“紅色黨建”為基調,讓每一位黨員干部每來到一次紅色陣地就接受一次黨性洗禮。
環境優雅、氛圍靜謐的“學習書屋”則是人大機關黨員午間開展自學打卡活動的重要載體,一排排書架整齊而立,300余冊圖書、30余種期刊琳瑯滿目,整潔明朗的閱讀空間,為人大干部職工提供舒適閱讀體驗。青年黨員曹子俊說:“養成讀書的習慣,不僅能夠開闊視野,也能提升思維層次,把所學所想用于工作實踐,更有助于人大工作的提質增效。”
“學習書屋”與“人大講堂”講課內容緊密銜接,互為呼應。在“學習書屋”的影響下,人大機關全體黨員掀起了學習熱潮,做到了學有所得、學有所悟、學有所促。
為了扎實推進“書香機關”建設,機關黨委還積極組建由6名市黨代表和3名市直機關黨代表的機關理論宣講小組,利用“人大公眾號”構建了“線上線下”學習宣講新陣地,營造了濃厚的“比理論、學理論、用理論”的強大氛圍。
作為一名有著37年黨齡的老黨員,衡陽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二級調研王冬生感慨道:“這種接地氣、聚人氣的形式,使學習教育‘活’起來,讓我們老黨員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黨性教育更加入腦入心!”
“黨建 監督問效” 以“實”促行
人大常委的監督重點在哪里,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就組織黨員干部對相關情況進行調研,發現問題,尋找對策,提出建設性意見,使常委會部署工作有的放矢,監督更加有力,取得最好的效果。
人大機關黨組織根據常委會制定的年度工作要點,積極動員機關黨員干部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對文明創建、精準扶貧、招商引資等方面重點工作的情況進行專題調研和視察,為黨委決策部署提供依據和意見建議。
推進了計劃審查監督向實效擴充、預算審查監督向重點拓展、審計監督向規范延伸,加強對預算執行和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的監督,推動提升財政資金使用績效。強化司法監督,開展案件評查,做實執法檔案。聽取審議禁毒、老舊小區改造、環境保護、城區規劃、義務教育“雙減”等情況的報告,推動市委決策部署落實到位。
嚴格開展了鄉村振興、家庭教育促進“一法一條例”和揚塵污染執法檢查,采取集中培訓、“四不兩直”、線上線下同步的方式,集中交辦、督促整改,強化執法監督,完善執法措施,加大處罰力度,實現及時、精準、科學執法。
圍繞市委全會關于加快推進區域中心化進程的決定和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的重點工作,聚焦建設“五大中心”“五好園區”、發展“一核兩電三色四新”十大主導產業、構建“一核一圈一帶”區域發展格局等重大課題,深入開展“建設現代化、助力中心化”大調研,集中群眾智慧、提供決策參考。
“黨建 為民履職” 以“創”促效
堅持以黨建為統領,以黨建增動力,衡陽市人大常委會深入開展黨員示范崗創建和“代表 承諾”活動,充分發揮黨員代表示范引領作用制定代表履職考核辦法,組織開展“代表履職先進個人”評選活動,進一步激發代表履職積極性,提高代表履職工作質量。
通過黨員代表“比、學、趕、超”,帶動了其他代表履職盡責。代表的干事創業熱情得到不斷提升,堅決做到依法履職不馬虎、服務大局不含糊,在全市經濟發展、社會建設、信訪維穩、依法治理等各個方面、各條戰線,既有人大“聲音”,更有人大“身影”,以實際行動為經濟社會發展獻計出力。
黨建引領,為民工程蝶變升級。在全省率先全面推行縣鄉兩級民生實事人大代表票決制,實現鄉鎮全覆蓋、票決全流程、監管全方位,群眾的事群眾說了算,讓民主在人民身邊觸手可及。為使人民群眾方便快捷地向人大代表反映訴求。
2022年10月28日,衡陽市人大常委會開全省先河,啟動了市12345熱線與“碼上找代表”平臺融合工作。為方便人民群眾快速向人大代表反映自己的訴求,市人大常委會按照“先試點、后推行”的原則,在衡南縣、祁東縣、雁峰區、蒸湘區12個鄉鎮街道試點推行“碼上找代表”工作,今年在全市所有縣(市、區)推廣。自“碼上找代表”與人大代表向12345熱線反映社情民意以來,熱線共受理人大代表相關工單869件,在線辦結503件,轉辦工單366件,按時辦結789件,按時辦結率90.79%,已回訪852件,回訪滿意工單766件,回訪滿意率88.15%。同時,遴選124名市人大代表組建11個代表專業小組,將“6·25為民服務日”活動與代表專業小組工作一體推進,中國人大網等媒體紛紛推介。
紅色聚力,拓展充實民生幸福。持續推動人大議題和代表履職“雙下沉”,加強全市1318個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打造成老百姓家門口幸福工程的“民意直通車”,促進代表履職有陣地、參與有內容、工作更規范,讓“最后一公里”變成“最美一公里”。將代表聯絡站拓展建設為固定站、流動站、云端站,實現“一站變三站”,讓人大“總在線”、履職“不打烊”。
筆者走進白沙街道人大代表聯絡站,高標準建設的政務公開欄讓人眼前一亮:人大代表的照片下,均印上了二維碼。
只要掏出手機掃碼,就能立馬找代表為民辦實事。聯絡站內,
活動記錄簿、接待人民群眾登記簿、人大代表履職檔案等信息資料更是一應俱全。許多群眾關心的問題通過工作站這座“橋梁”,得以反映和解決。
2023年1月以來,全市各級代表進站接待群眾25221人次,收集意見建議4450余條,推動解決了城鄉自來水水質檢測、村衛生室就近看病、學校周邊環境整治等群眾關心的問題2830個。代表工作站打通了人大代表聯系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成為暢通民意的“連通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