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原:積分制讓農村黨員“動”起來(農村黨員積分管理的主要流程有哪些)
來源:【煙臺日報-大小新聞】
大小新聞客戶端8月22日訊 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山西省太原市聚焦農村黨員管理定性不定量、黨員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問題,通過實行積分制管理量化考核,真正讓黨員肩上有責、爭先有標、行為有尺、獎懲有據。
突出“責”
積分管理更扎實
在市委專項辦統一調度下,各縣(市、區)全部按要求制定黨員積分制管理辦法,明確工作方向、壓實工作責任,推進黨員管理由“粗放”向“精細”轉變。
一是組織推動。建立“縣級組織部門統籌抓、鄉街黨委專門抓、村黨組織具體抓”的落實體系,三級聯動、定期調度、推動落實,確保積分制管理工作方向不偏、推進有力、落實有效。
二是示范帶動。堅持試點先行,積極創新、主動破題、積累經驗,著力形成以點帶面的工作格局。古交市確定試點29個,讓不會干、干不好的黨組織學著干、照著干,推動黨員積分制度落實見效。
三是流程促動。在評定程序上,嚴格執行黨員申報、支部考評、年底通報三步工作法,按照“一人一卡、一事一記,量化積分、動態管理”原則,為每名農村黨員發放積分卡,把黨員現實表現量化為具體分值,得分情況通過公示欄、黨員大會、公眾號、微信群等方式公開,接受黨員群眾監督。清徐縣采取“一月一評”的方式,通過個人自評、黨員互評、組織終評等環節對黨員參加學習培訓情況、現實表現及公益服務突出貢獻等內容進行評議打分,引導黨員積極發揮作用。
立足“實”
評價體系更科學
建立“基礎積分 正向加分 反向減分”的三位一體評分體系,推動黨員畫像由“虛描”向“實寫”轉變。
一是精準分類。以村黨支部為單位,按照A類“兩委”干部黨員、B類中青年黨員、C類老年和流動黨員、D其他特殊黨員四個類別進行劃分,做到分類指導、精細管理。婁煩縣對4461名黨員進行分類,其中A類黨員519名,B類黨員1667名,C類黨員2160名,D類黨員115名。
二是科學評分。在分類設定基礎分值的基礎上,設置加分項目,用正向分“添彩”;從嚴列出減分事項,借負面分“糾偏”。迎澤區細化量化3方面20項重點任務,明確13條扣分項,把黨員現實表現“優中差”模糊概念轉化為鮮明具體可操作的分數“硬指標”,切實做到評價有據。尖草坪區從基本指數、正向指數、反向指數、清零指數4個維度,設置20種加分項、13種減分項和5種清零項,劃出評價標尺。
三是差異賦分。針對加減分項目外的其他事項,按照“一事一議”酌情予以賦分,實現共性指標和個性要求的差別化,提高評價精準度。萬柏林區針對信教群眾相對集中的特點,增加黨員包聯信教群眾戶賦分等事項,做實“一村一策”、精準賦分。
強化“嚴”
結果運用更有效
將黨員年度積分結果與黨員評先評優、表彰獎勵、民主評議“三掛鉤”,推動黨員考核由“軟指標”向“硬杠杠”轉變。
一是“表彰 獎勵”一批。對評定為“好”的、積分較高的、連續2年評定為“好”的黨員分別予以村級、鄉級、縣級表彰獎勵,并作為選拔后備干部、評先評優、組織推薦“兩代表一委員”的重要依據。
二是“幫扶 整改”一批。對評為“一般”和“差”的黨員,在民主評議時不能評定為“優秀”黨員,配套采取村級警示談話、鄉級批評教育、“一對一”結對等方式,幫助整改提高。陽曲縣實行“紅黃榜”積分管理以來,由村黨支部成員對上“黃榜”的430名黨員進行結對幫扶、定期轉化。
三是“問責 懲處”一批。對連續兩個周期評定為“差”等次的黨員,且本人拒不改正,不愿接受黨組織教育和紀律約束的,依規處置處理,切實樹起獎的標桿、劃清罰的底線,切實增強農村黨員榮譽感、緊迫感、責任感,推動廣大黨員更加積極地投身到工作中來,激活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一池春水”。
來源:太原組工 共產黨員微信
責任編輯:紀春艷
審校:柳林
本文來自【煙臺日報-大小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