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在线看黄的网站-可以免费在线看黄的网站-可以免费看污视频的网站-可以免费看毛片的网站-欧美电影免费看大全-欧美电影免费

梅州公安:創新謀劃“金點子”改革強警“有路子”(公安工作改革創新金點子)

不久前,梅州公安經偵部門發起“颶風58號”打擊串通投標專案收網行動,成功打掉2個串通投標犯罪團伙,抓獲涉案人員56名,案值達3.4億元。這是梅州公安近年來發起的規模較大的集群戰役。專案背后,情報導偵聯勤實戰模式發揮了關鍵作用。

該模式是梅州公安今年建設應用的22項創新亮點項目之一。今年以來,全市公安機關圍繞“對標一流、趕超先進”的目標,以建設“創新亮點項目”為載體,激活警隊內生動力,不斷推動警務微創新、微改革,并以建用結合、邊建邊用的思路,強化創新亮點項目應用和成果轉化效能。

梅州公安:創新謀劃“金點子”改革強警“有路子”(公安工作改革創新金點子)

梅州公安推行“動態巡邏查緝機制”,護航學子平安高考。(何志林 攝)

2020年上半年,梅州公安積極運用“創新亮點項目”,戰疫情、懲罪惡、保發展、護民生。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7.03%,刑事案件破案數在連續兩年上升的基礎上再同比上升2.5%,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分別同比下降18.35%、1.26%、24.83%,逐步探索出一條具有梅州公安特色的警務發展創新之路。

全警參與

聚焦警務革新 激發警隊活力

大埔縣茶陽鎮萬川路,有一座清朝道光年間的老建筑,雖然歲月的痕跡已經遍布它的每一個角落,但大門上方灰雕的人民公安第一代警徽卻熠熠生輝。

去年,梅州公安將這里發掘保護起來,并邀請了黨史、軍史、警史等領域的20多名專家學者進行考證。經過反復論證和收集整理數萬字的考證材料,最終確定這里為中國紅色政權首個公安局舊址。目前,該址已被授予“廣東省紅色革命遺址”“梅州公安民警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大埔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稱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紅色火種必須留存。梅州公安將該址打造成為“客都公安紅色教育基地”,并以此為依托開展“一十百千”工程,即鍛造一個梅州公安紅色黨建品牌,創建十個紅色標桿派出所,大力推進百個基層黨支部的標準化、規范化建設,通過開展千場主題黨日活動,加強全警黨性鍛煉。

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共有107個黨支部到中國紅色政權首個公安局舊址參觀學習,開展各類主題黨日活動2212場次,黨員接受黨性錘煉17855人次。通過黨建引領,進一步凝聚起全警參與改革創新的強大合力。

“請出示駕駛證,我們將對您的貨車進行檢查。”烈日下,蕉嶺縣廣福派出所民警正在對過往的大貨車進行檢查,嚴防轄區發生因超載引發的交通事故。

梅州公安:創新謀劃“金點子”改革強警“有路子”(公安工作改革創新金點子)

實施“基層警種融合警務改革”項目后,派出所管交警事,已經成為了蕉嶺縣的常態。(何志林 攝)

派出所管交警事,已經成為了蕉嶺縣的常態。當前,梅州市公安局正在蕉嶺試點實施“基層警種融合警務改革”項目,將派出所與交警中隊人員進行整合,實現“職能一體、權責一體、所隊一體”,有效解決以往派出所、交警職能單一、警力不足的難題,實現警務行政成本從分散化向集約化轉變、民警執法能力從單一化向多能化轉變、警力資源從碎片化向聚集化轉變,讓“1 1>2”。

梅州公安:創新謀劃“金點子”改革強警“有路子”(公安工作改革創新金點子)

梅州公安在蕉嶺試點實施“基層警種融合警務改革”項目,將派出所與交警中隊人員進行整合,實現“職能一體、權責一體、所隊一體”。(何志林 攝)

效果立竿見影:2020年上半年,蕉嶺全縣無刑事警情天數109天,同比增加19天;亡人交通事故同比減少22%,交通事故同比下降14.9%,農村地區騎乘摩托車佩戴頭盔率從35%提升至80%。

向改革要警力要戰斗力,是梅州公安推動公安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思路之一。

同樣作為創新亮點項目的動態巡邏查緝機制,通過融合市公安局巡警、特警、省際檢查站等力量,組建起70名警力構成的戰訓合一隊伍,形成動中備勤、快速反應工作單元,在城區開展日常訓練的同時,能夠快速參與處置各類突發事件。此外,此舉也大大減少了不必要的警力部署,目前已釋放原參與巡防的警力189名,實現巡防警力資源效能的最大化。

“梅州公安機關實施‘亮點工程’,就是要讓創新貫穿于公安工作全過程,讓創新在全警蔚然成風。”梅州市副市長、市公安局黨委書記、局長寧惠軍介紹,去年初至今,梅州公安共開展80項創新“亮點工程”,涵蓋隊伍建設、打擊犯罪、治安防控、社會治理、支撐實戰、服務群眾等領域,有效激發了公安隊伍的內生動力。

強化實戰

發展智慧警務 提升打擊效能

今年4月,梅州城區發生一起搶劫摩托車案件。梅江公安接到報警后,立即開展偵查工作,運用新開發的“破案神器”開展查緝布控工作,研判嫌疑人的逃跑路線。在事主報警當天,陸續在梅州城區不同地點抓獲涉嫌搶劫摩托車的3名嫌疑人。

梅州公安:創新謀劃“金點子”改革強警“有路子”(公安工作改革創新金點子)

辦案民警利用“智慧掌中寶APP”研判案情,開展查緝布控工作。(受訪者供圖)

這個“破案神器”便是梅江公安近期開發應用的創新亮點項目——“警務掌中寶”APP。該APP集數據分析、智能研判、預警布控等功能于一體,不僅讓公安民警在打擊犯罪時如虎添翼,同時在治安防控、服務群眾等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謝謝你們及時平安地把我媽送回來,幫了我們家的大忙……”3月31日,梅江公安分局長沙派出所民警接到群眾報警,稱在長沙加油站門口的國道上有一名疑似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子。接到報警后民警迅速趕往現場,在該女子拒不告知家人聯系方式的情況下,通過“警務掌中寶”APP的軌跡還原功能,梳理出該女子的出行軌跡,從而循線幫其找到了家屬。

智慧無限,警務常新。這是梅州公安加快推進大數據智能化應用建設,著力提升公安工作效能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梅州警方運用移動警務終端偵查破案1200多起,協助抓獲各類違法犯罪嫌疑人1500多人,服務群眾34.3萬人次。此外,在今年全省公安科技信息化暨大數據智能化建設工作視頻會議上,梅州還以優異的成績向全省公安機關分享大數據智能化建設應用經驗。

“你有新戒毒人員需要關注,請及時開展走訪……”這是五華縣公安局禁毒大隊民警手機應用中收到的提示。

今年,五華縣公安局組織研發出“多元管控一網通”APP,運用該APP,禁毒民警可對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實現數字走訪,并將走訪信息上傳至服務器后臺,確保走訪工作的真實性和實時性。同時,這個APP的開發和應用,能夠讓鎮街工作人員、禁毒社工等都參與到禁毒管控當中,借助APP實現的任務推送和實時檢查功能,進一步提升了戒毒人員服務管理信息化、法治化、專業化和社會化水平。

警務技術的革新,不僅能為民警日常工作帶來便利,也為大要案件攻堅提供了有效支撐。今年5月,梅州公安經偵部門依托情報導偵聯勤實戰模式,發起“颶風58號”打擊串通投標專案收網行動,成功打掉2個串通投標犯罪團伙,抓獲涉案人員56名,案值達3.4億元。

“當前,我們正在探索完善經偵情報導偵聯勤實戰模式,通過打造聯勤指揮中心、數據資源中心、合成作戰中心、人才培育中心,為刑事打擊提供有力的實戰支撐。”梅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支隊長鄭榮豐介紹,上半年全市公安經偵部門共發起2宗“颶風號”專案、1宗全國集群戰役,破獲經濟犯罪案件68宗,抓獲嫌疑人142人,涉案金額近億元。

護航發展

深化創新應用 化解風險矛盾

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如何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全力以赴防風險、保安全、護穩定,是梅州公安今年的重要課題和任務。

今年之初,新冠肺炎疫情襲來,梅州各級公安機關火速成立大數據工作專班,利用各地已經建成的大合成作戰中心開展各類數據研判,為戰“疫”提供了大量的數據支撐。

“此前,我們完全沒有相關經驗和對應的數據模型,運用大數據深度融合平臺的項目優勢。我們先后建立了疫情防控車輛研判、疫情防控人員研判等19個模型,推送落查高風險人員7533人,推送高風險車輛8447輛次。”梅州市公安局科信支隊信息化大隊大隊長賴雄輝說。

2月1日,興寧市水口鎮一群眾報警稱其在微信上購買口罩被騙,接到報警后,興寧市公安局智慧情指合成作戰中心的民警立即開展分析研判,僅用一天時間就快速鎖定嫌疑人為湛江市廉江人潭某,并趕赴湛江將其抓獲。

合成作戰中心的優勢,就在于運用數據合成、應用合成、人員合成等優勢,開展快速聯動、快速研判和信息共享等工作,為偵查辦案、落地查控提供幫助。

梅州公安:創新謀劃“金點子”改革強警“有路子”(公安工作改革創新金點子)

民警在五華縣合成作戰中心研究分析案情。(魏清芳 攝)

6月6日,五華縣水寨鎮發生一起持刀入室搶劫案。案件發生后,五華縣合成作戰中心民警迅速反應,僅依靠一張嫌疑人模糊的視頻截圖,就研判出其作案后的行動軌跡,最終僅用18個小時就將犯罪嫌疑人魏某抓獲。

隨著城市化和機動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機動車保有量急劇增加,各類道路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為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帶來的傷亡,梅州公安交警部門從事故發生源頭查找原因,探索建立“道路交通亡人事故倒查警示問責”工作機制。

“以往發生亡人道路交通事故,我們沒有一套系統性的倒查機制,只能靠經驗去總結事故發生的原因,說到底還是不夠科學。”梅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秩序管理大隊教導員張志雄說,如今,依托該機制開展系統性倒查,能夠及時發現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并對交通事故發生路段存在的標志標線明顯缺失、安全設施不全等道路隱患進行風險警示,有效降低了相同路段交通事故的再次發生率。

數據是最好的證明:上半年,全市發生道路交通事故12725宗、死亡157人、受傷2128人,分別同比下降18.35%、1.26%、24.83%。

梅州公安:創新謀劃“金點子”改革強警“有路子”(公安工作改革創新金點子)

公安民警走村入戶,開展反詐宣傳。(受訪者供圖)

同樣,在涉未成年人犯罪打擊管控方面,梅州公安不斷創新機制,與學校、教育局、新聞媒體等單位共同建立了“打擊管控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新機制”,通過“警—校—家”“警—媒”等合作模式,全方位做好法治宣傳和管控,從未成年犯罪根源開展打擊,進一步挽救、保護未成年人。

此外,全市刑偵部門還依托“破小案”工作機制,及時偵破一批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案件,及早將未成年人從犯罪深淵中挽救出來。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市共打掉未成年人犯罪團伙19個,抓獲未成年犯罪人員220人,刑拘117人,教育管教90人。

一線實踐

強化聯動治理 亮劍電信詐騙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作案手法層出不窮,詐騙套路千變萬化,犯罪主體呈現集團化、跨國化、精準化、系統化等特點,電信網絡詐騙等新型違法犯罪在整體警情的占比呈上升趨勢,已經成為梅州市公安機關面臨的最主要犯罪類型。

鑒于此,梅州公安以建設創新亮點項目為載體,在興寧市試點構建“電信網絡詐騙綜合治理聯動機制”,通過建立黨政主導,相關職能部門聯動,村(居)全面覆蓋的反詐騙聯動機制,在宣傳防范、重點人員幫扶教育、打擊治理等方面同步發力,全面營造共建共治共管的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綜合治理格局。

梅州公安:創新謀劃“金點子”改革強警“有路子”(公安工作改革創新金點子)

梅州公安在興寧市試點構建“電信網絡詐騙綜合治理聯動機制”,重拳打擊涉電詐犯罪。(受訪者供圖)

“在此之前,對電信詐騙的防范、治理與打擊,主要依靠我們公安機關,在工作覆蓋面和效果上不夠顯著。現在通過建立這項機制,能夠充分發揮鎮街和社會各界的合力,共同開展排查和宣傳工作,在節省警力的同時,防范和打擊效果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興寧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大隊長張遠平說。

據其介紹,如今,對于興寧籍具有電信詐騙案底的前科人員,政府部門將進行登記并引導其就業,盡量避免前科人員因無業、失業再度參與犯罪。同時,興寧警方還推出“興寧市社會治理登記表”二維碼系統,督促前科人員用微信掃碼錄入個人現實情況,線下由鎮街干部每月不少于一次排查登記更新,實現線上線下同步采集錄入,確保重點人員信息準確。

在此基礎上,興寧市委、市政府牽頭成立了公檢法、銀行、三大運營商等多個部門和單位參與的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興寧公安同步成立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中心,形成打擊摧毀網絡詐騙窩點的全流程辦案鏈條。

今年以來,興寧警方共抓獲涉電詐違法犯罪嫌疑人42人,破獲案件41宗,凍結止付涉詐資金120多萬元,返還群眾損失13萬元。隨著綜合治理的逐步深入,興寧涉電詐警情環比下降25%,立案數環比下降40.35%。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在重拳打擊涉電詐違法犯罪的同時,梅州市公安局宣傳部門還建立起網格化全覆蓋安全防范宣傳機制,通過固化聯動合作、固化特色創建、固化以案宣傳三大機制,建立縣、鎮、村三級網格宣傳網絡、擴寬線上線下兩個宣傳渠道,逐步形成全民防詐反騙社會綜合治理新格局。

目前,梅州市共有縣級宣傳網格43個、鎮級網格376個、村級網格2707個,網格員3503人。鮮活多樣的宣傳內容正通過各級網格員,在線上以一傳十、十傳百的方式進行傳播;而在線下,公安宣傳部門則通過反詐宣傳進校園、進社區、進農村圩日等活動,有效提升人民群眾的防范意識和反詐能力。

“不得不承認,以前我總覺得電信詐騙離我很遠,自己也不可能上當受騙。如今,網端、報紙、電視等媒介都能看到鮮活的反詐宣傳,了解了一個個精心設計的套路后,我改變了這種看法。”市民黃先生感慨道。

原標題:

創新謀劃“金點子” 改革強警“有路子”

梅州公安以“亮點工程”為抓手,激活警隊內生動力,推動公安工作高質量發展

【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黃韜煒

【通訊員】曾翔翔 李燕平

【作者】 黃韜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相關新聞

聯系我們
聯系我們
在線咨詢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