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科研、暑研、大研與大創,看了這篇就全明白了(大研項目是什么)
一、名次解釋
科研:一般指學生為深造目的而進行的科研活動,主要包括:最常見的進實驗室,暑研,大研以及可以類比大研的某些競賽活動(如參加科大Robo Game機器人大賽且進入決賽的學生,可以獲得該“專項活動”的學分,項目名稱為“機器人研制活動專項計劃”,等同于大學生研究計劃)。
暑研:暑期科研,在這里一般指境外暑研(其實在境內當然也可以)。
大研:大學生研究計劃。
大創: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
二、科研
1、在科大,參與科研是非常簡單的事情,只要學生主動、積極想參與到科研中去,學校、學院以及各實驗室、課題組以及導師們是非常歡迎的。一般建議在大二就應該/可以考慮進實驗室了,實驗類學科與工科專業(如物理、化學、生物等)可以早一些,理科專業(如數學、理論物理等)可以適當晚一些,但最遲一般不要超過大三,再晚的話就完不成一個完整的科研項目了。
2、進實驗室的方式:最簡單的就是寫郵件。郵件的內容當然包括:個人基本信息,個人專業情況、學習情況,個人興趣,個人對想加入專業的理解與體會,個人對導師專業領域、科研方向、科研成果等的想法與認識等等。郵件標題要簡明扼要,明確本郵件的目的、內容,郵件要附上自己的聯系方式。
3、導師選擇:
任課教授、本學院以及非本學院的教授,都可以作為自己進實驗室的目標導師。
除了任課老師,科大還有很多專職的科研教授,也是很好的科研導師對象。
找導師,關鍵是專業匹配度要合適,不一定非要找特別牛的或級別特別高的,除非你也特別牛。有些千人、青千都未必在國內(網頁上倒是寫了),面都見不到,談何指導?孩子給上述牛人陶瓷,未必理你,反而受打擊。再就是如果進了實驗室,發現方向或者課題不合適,或者你自己興趣變了,也不是非要待到底不出來,可以禮貌地地跟導師說清楚,然后離開。
2020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生導師一覽表 http://dsxt.ustc.edu.cn/admin_sgdsmd_xnw.asp
三、暑研
1、暑研(summer research),就是暑期科研,指有意出國留學的學生利用暑假,到國外大學的實驗室(或課題組,或跟著某位導師)進行一定時間的科研活動。一般指在大三結束后的暑假,時間通常在2-3個月(再長的就是學期交流了)。暑期科研,現在幾乎成為申請出國留學讀PhD的標配,讀MS一般申請實習。
2、暑研一般是大三申請出國留學的學生參加,也有牛娃在大二就參加暑研。
3、暑研既以科研活動為主,因此一般是不收費的(食宿除外)。不過隨著國外大學對暑研的認知,很多大學已不再樂意承擔學生暑研申請J1、F1簽證所需要的2019表、i20表申請費用(據說有數百美元),很多導師暗示學生持B簽赴美(存在極大的拒簽風險),為了拿到申請簽證所需要的2019表、i20表以減少風險,有時需要學生個人承擔2019表、i20表的申請費用。
4、對于部分理論性專業,如數學、理論物理等,也可以進行遠程暑研,即學生在國內,與國外導師通過網絡進行科研、學習、交流等活動。
5、出國暑研一般需要辦理J1簽證,也有的辦理F1簽證。
6、暑研,也可以在國內大學或國內科研機構、實驗室等進行,不再贅述。
7、暑研導師:方式跟校內科研差不多,只不過選擇導師的范圍擴大到國外大學,一般也是通過郵件套磁,得到導師認可同意后即可約好時間、辦理好出境手續等前往暑研。
8、科大對暑研有一定的補貼,主要是機票、一定的生活補助。
四、大研(執行文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大學生研究計劃”管理辦法》教字[2015]17號)
1、目標與任務:學生利用業余時間、或暑季學期,通過完成教師交給的一項具體任務,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或完成大學生自己提出并獲得批準的一個科研課題(或設想),通過累積200個小時以上的工作和研究,并基本達到預期的研究目標。
大學生研究計劃的科研任務可以結合導師的科研項目確定,也可以是指定的旨在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其他任務。
2、分類
根據開展的區域不同,大研分三種:校內大研,科研院所大研(一般是中科院系統),境內外交流。
根據開展時間的不同,大研分兩種:暑期大研,學期內大研。
3、具體時間段
① 校內大研
a.申請時間:二、三年級學生可以于5月份申請暑期大研計劃;三年級學生可以于11月申請學年大研計劃。
b.中期檢查時間:8月底。
② 赴科研院所做大研
a.院系與相關科研院所聯系后,6月份確定參加大研的學生名單。
b.大研活動時間為7月初至8月底。
③ 赴境內、外大學以研究項目為目的的交流計劃,研究時間達到200小時以上(交流時間6周以上),可以參照暑期赴中科院科研院所做大研的時間安排執行。
④ 答辯時間:9月底至10月初。
4、參加要求
①參加大學生研究計劃的學生應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已完成了四個學期的學業且所學課程全部合格。即:針對大二、大三學生(申報時間點不同)。
②課程全部及格。
③已申請學期計劃的不得申報暑期計劃。
④暑期赴院所、或境內單位做大研,需要有協議,院系審核同意。
⑤ 赴科研院所做大學生研究計劃的必須回學校參加所在院系組織的結題答辯才能獲得學分。
5、具體步驟和流程
① 在綜合教務系統上提交申請,導師及院系審核通過后立項,赴院所做大學生研究計劃還應簽署協議,明確雙方責任;
② 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科研工作,參加課題組的各類活動;
③ 在系統上提交中期檢查情況,導師審核、院系審核;
④ 撰寫工作進度報告和總結報告(研究論文或實驗結果等形式);
⑤ 在系統上提交結題申請,導師審核、院系審核通過后參加答辯。
6、導師限制
暑期校內大研,導師指導學生數量限制:正高不超過8人,副高不超過5人,中級不超過3人。
導師可以委派博士研究生輔導學生,但應明確其職責和要求。
7、學分與成績記載
學生參加一項大研計劃,達到預期研究目標,通過考核結題,可獲得4個學分(自由選修類)。學生在校期間可參加多項大研計劃,并全部記錄學業檔案。成績記載按五等級制,參加GPA計算,多次參加的以最高一次成績計算,學分僅獲一次。
凡通過結題有評定成績的不得放棄,課題中途中止不能結題的不予記載成績。
8、獎勵辦法
學校將設立大學生研究計劃基金。大學生研究計劃設立校特優獎和校級優秀獎,獲得特優獎的必要條件是:大學生研究計劃項目所產生的論文必須在正式刊物或國際會議上發表,發表的論文必須是第一作者。校特優獎和校優秀獎的獲獎面控制在結題人數的15%。獲獎項目可獲得獎勵證書和獎勵。赴院所做大學生研究計劃學校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
9、關于大研導師
孩子想做哪個方向的大研,可以在科大學校或學院官網上搜索這個方向自己感興趣的教授,發郵件聯系,寫一個類似 PS 的郵件,包括自己的成績單,成績排名,對這個方向的認識等,如果教授回復同意跟著他大研了,就可以在系統上報名了,然后跟大研老師商量課題。
PS:有些院的署研算大研,譬如信院;只要報備按流程完成就可以;即使暑研不理想,但只要完成各環節,也算完成,給予大研的4學分。
暑研可報大研,需要提交論文答辯,由學院評分,給A 或A或其他評分,可計算績點、4個學分。
五、大創(執行文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管理辦法》)
1、“大創計劃”項目分為創新研究項目、創業訓練項目、創業實踐項目。
2、凡科大全日制本科學生均可申請,原則上以大二、大三學生為主。申請者要品學兼優、學有余力,有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意識,對科學研究、科技活動或社會實踐、創業實踐有濃厚的興趣,歷年總評成績班級排名在前50%。對確有特長的學生,經專家組考核,可適當放寬申報條件。鼓勵項目組成員學科交叉。
3、研究項目團隊人數不超過3人,創業訓練項目團隊人數不超過5人,創業實踐項目團隊人數不超過8人。
4、大創項目執行時間一般1-3年。
5、學生可根據項目需要跨學科聘請指導教師,個人項目指導教師為1人,集體項目指導教師原則上不超2人,創業實踐項目的指導老師中必須有一位是企業導師,企業導師應具有豐富的創業實踐經驗,一般要有中級以上職稱或職務。學校指導老師原則上為教授、副教授或博士學位的講師,每個老師只能指導一個項目。
6、一般在每年四月教務處官網上發布申報通知。使用教務管理系統進行申報。
7、“創業訓練”項目和“創業實踐”項目只能申請參加一個項目。項目申請成功后沒有特殊原因不得退出,申請學生要處理好學業與項目的關系。
8、“大創計劃”納入學校大研計劃的管理并考核、獎勵。
8、大創項目完成后,項目主持人填寫《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結題申請表》,經指導教師簽署意見,提交相關項目研究總結報告和研究成果等材料,提出結題驗收申請,經學院審核后報學校“領導小組”辦公室。學校每年組織一兩次結題答辯工作。主要以學院為單位進行項目結題。
9、成績記載
參加國家大創計劃且通過答辯的學生,可獲得該項目的學分,成績記載及核算方式同大研計劃。
六、總結
1、暑研、大研都是科研的不同類型,各有針對性。
2、大創,更側重于創新創業,與大研不同。大研是學生一人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大創可以由學生一個人,也可以由幾名學生組成團隊并在導師指導下進行。
3、大研計劃的成果,開發出的創新性產品和服務,可以繼續報名進行大創的創業實踐。
4、在校內的一般科研、暑研等都是沒有學分的,也不需要經過答辯或考核,因此相對自由,不受約束。而大研、大創項目是有學分的,也計算績點,都需要經過申請、審核立項或備案,中期檢查、結題、答辯、驗收等環節。
5、是否有學分更好?看自己的情況與個人判斷。有學分,就要根據學校的大研大創要求,按時間結點進行申報、確定課題、進行科研并及時結題答辯等,可能覺得受約束、有壓力,如果大研做的不太好,GPA 給的不高,績點會受影響。
6、科研、暑研、大研、大創等都不是科大學生的必須項,但是申請出國留學或深造的加分項。
PS:2018 秋至 2019 春學年度,科大共立項大學生研究計劃 357 項,其中在中科院相關院所等校外科研單位進行 28 項,校內院系進行 329 項。同時,積極組織開展教育部“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資助立項教育部“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 123 項,共計 263 人次,資助金額為 200.48 萬元。
問與答(感謝提供信息的科學家)!
1、大研一定要去校外(譬如中科院系統)嗎?
答:在科大跟教授大研很好的,何必舍近求遠?沒人會象科大教授那樣愛惜科大本科生了,除非還是科大校友的,大研要經常跟導師交流,遠了也很不方便。申請要科研經歷,還是要真正做了參與了才有話可說,才真實。泛泛而談內行人一目了然。我家孩子的幾個數院同學都跟科大教授大研的,都做得非常好,申請結果也非常好。我家有幸跟的科大教授大研,教授當他是他的博士生那樣悉心教導,學了不少東西,非常感恩。
PS:大研最好跟自己專業方向相關度高的。
2、大研都有什么任務?
答:本科生大研,也不是什么大課題,我們是教授布置一些書或文獻讓你看,看完了討論,然后給個課題,也可以自己擬題目做。我家最后做的是自己擬的題,期間不斷跟導師溝通交流,不斷修改,老師給了很多指導,重要的在過程吧!很多實驗學科的大研項目,會由導師的博士生來帶的,我家很榮幸,都是導師親自指導。
PS:大研學期間做或暑期做都有學分,是 4 學分。
3、大研是僅限于本院還是可以跨院?
答:可以跨院,甚至可以出校,出國。《“大學生研究計劃”管理辦法》規定:
大研:1、本校各院系;2、科研院所;3、境內外大學。
第一種情況:在學校教務系統申報,完全按照流程,確定課題,結題、寫論文,答辯,給出成績,就算學分;如果中途退出,就不算學分。
其它情況:如果就是進實驗室,沒有辦理這些流程,肯定沒學分。
研究時間達到200小時以上(交流時間6 周以上),可以參照暑期赴中科院科研院所做大學生研究計劃的要求執行。
暑期赴中科院科研院所做大學生研究計劃的要求是:赴科研院所做大學生研究計劃的申請、中期檢查、結題申請等流程與在校內做大學生研究計劃的一致。赴科研院所做大學生研究計劃的,必須回學校參加所在院系組織的結題答辯,才能獲得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