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在线看黄的网站-可以免费在线看黄的网站-可以免费看污视频的网站-可以免费看毛片的网站-欧美电影免费看大全-欧美电影免费

解碼四川高校“王牌”學科②丨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科:數智賦能,培養一流“新會計”人才

來源:【四川日報-川觀新聞】

川觀新聞記者 江蕓涵/文 吳楓/視頻 曾慧/海報制圖

>>>學科簡介

會計學科是西南財經大學傳統優勢學科。會計學院的前身會計系創立于1938年,由我國會計師制度的創始人、中國第一號注冊會計師謝霖教授創辦。學院擁有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以及20余項包括全國優秀教材、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國家級一流課程與精品課程等在內的國家級教學資源,是全國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最多的會計學院,也是中國大陸第一家擁有全球最具權威性的商管學院教育評估機構AACSB“商科 會計”雙認證的學院。

4月25日晚,由西南財大會計學院創辦的大數據會計分析與決策大賽(第三屆)決賽在成都舉行,來自9所知名高校的95支隊伍、448名選手展開終極對戰。最終,西財會計學院2020級會計學專業的楊陽同學獲得一等獎。“這次比賽帶給我的絕不僅僅只是一張獎狀,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將課堂知識應用于實務的機會,鍛煉了我們的會計分析能力、編程能力、排版技巧和辯論能力。”

以賽促學,是西財會計學科的育人常態。作為老牌的國家級重點學科,西財會計學科著眼未來,將大數據、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入會計教育,積極探索新技術背景下跨學科復合型會計人才培養新模式,打造新財經應用型人才培養范本。

解碼四川高校“王牌”學科②丨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科:數智賦能,培養一流“新會計”人才

學科融合的會計教育變革

臨近畢業季,西財會計學院2019級財務管理專業的楊林澤忙著畢業論文答辯和籌備畢業晚會。為了能體驗更多的學習環境,他報考了國內另一所知名高校的研究生并被成功錄取。他把這歸功于西財會計學科實施的跨學科復合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關鍵的考研復試環節,我顯示出了出眾的綜合素養,兼具會計財務、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等專業能力,同時具備一定的戰略思維,贏得復試老師的交口稱贊。”

“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移動互聯和物聯技術的迅猛發展,讓傳統范式的會計教育面臨巨大挑戰,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的轉型刻不容緩。”早在幾年前,西財會計學院院長馬永強教授就意識到會計學科的發展瓶頸:一方面是大量重復性、標準化的會計職能被替代;另一方面,既能基于會計專業判斷又能融合大數據分析為企業做出有效決策的數據管理人員和分析師卻有著巨大缺口。

解碼四川高校“王牌”學科②丨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科:數智賦能,培養一流“新會計”人才

西南財經大學舉辦的2023年春季人才雙選會上,會計學院的畢業生受到用人單位青睞。

早在2018年,西財會計學科率先在全國開設“大數據會計”本科實驗班,啟動全新的跨學科復合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2019年,將會計學、財務管理和審計學三個專業全面植入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等課程。2020年,新人才培養模式擴展至所有專業,從本科延伸到碩、博研究生層面。這一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引領了高校會計類專業的人才培養轉型,獲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

會計人才培養的“西財模式”充分體現了會計學科與計算機、信息科學等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楊林澤就是這項改革的受益者。他提到在《大數據與財務決策》這門課上,王顯玨、劉洋和黃健三位青年教師教學生學會使用機器學習和數據深度挖掘的方法,通過輸入以往舞弊公司的數據特征并建立智能預測模型,可以更準確、更迅速地判斷并預測某公司是否發生財務舞弊行為。“老師們運用資本市場現實案例來指導我們,非常兼具時效性、實操性和前沿性。”

一流師資匯聚的會計學科平臺

4月25日上午10點半,會計學院定期的學術沙龍正在舉行,主題是“地區新增AAA擔保機構、擔保層級互補與城投債發行”,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林晚發副教授主講。會計學院的劉洋副教授說,“參加了今天的學術沙龍,對于該專業領域的相關文獻有了快速、系統性的了解,非常高效。而且通過不同研究領域的思維碰撞,讓我從不同角度思考著自己學術研究的拓展點。”

學院的學術沙龍至今已經持續舉辦了10年,每周1—2次,至今已組織420余期,或邀請國內外資深學者專家、其他知名高校的學術新星主講,或由學院教師內部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沙龍交流的方式氛圍輕松、思維活躍,老師與博士生們參與非常積極,場場爆滿。

一流的學科,得益于一流的師資。西財會計學科的教師隊伍有兩個突出特征:復合型、年輕化。90余位專任教師,超95%取得博士學位,其中40余位畢業于海外名校;35歲以下師資占比超40%,這其中就有著10余位既懂會計專業又懂數字技術的會計信息系統專業博士。

解碼四川高校“王牌”學科②丨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科:數智賦能,培養一流“新會計”人才

會計學院近期舉行的擬學術進修人員申請答辯會,是專任教師職業發展規劃系列活動之一。

如何吸引年輕優秀的海外人才到內陸西南地區高校就職,會計學院探索出了“自主培養”的路子。2011年,學院開創性啟動“可持續師資項目”,每年持續選拔并資助3—7位優秀學生“苗子”出國攻讀博士學位。截至目前,共選拔13批70余人赴美攻讀會計學、會計信息系統、金融學博士,已學成歸校20余名。海歸人才的“群聚效應”源源不斷吸引了曼徹斯特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國際頂尖高校的優秀博士慕名加入。

90后“可持續師資”教師李彥學成歸來后,入職剛剛三年,不僅迅速在國際排名前三的頂級經濟金融學期刊連發兩篇重磅論文,同時在自己的課程教學中全面融入國際前沿學術理念,拓寬了學生的專業視野。

近5年來,會計學科專任教師在國內外最頂尖的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獲得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財政部“全國會計名家培養工程”等全國性榮譽稱號20余人次。

有這樣優秀師資團隊的支撐,西財會計學科持續在參與國際國內準則制定、投身國際國內治理實踐、協助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等領域貢獻西財智慧。學院先后與產、政、行業協會等60多家機構或組織搭建了多個大數據會計與智能財務產政學研一體化平臺,開展實質性合作40多項,有力地推動了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

對話學科帶頭人

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高層次人才計劃入選者 馬永強

解碼四川高校“王牌”學科②丨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科:數智賦能,培養一流“新會計”人才

馬永強

記者:西財會計學科致力于培養什么樣的高端會計人才?

馬永強:新技術背景下的高校會計教育面臨轉型,會計從最初只關注事后核算、報告和財務數據的“賬房先生”,轉型升級為在不確定環境下進行復雜決策的“戰略數據分析師”。我們會計學科要培養能夠適應未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發展的“3 1”高端會計人才,即熟知三種邏輯、具備一種思維。三種邏輯包括會計邏輯、數據分析邏輯和智能決策邏輯,一種思維指戰略思維,即基于企業、行業整體和長遠發展的理念與視野。

記者:西財會計學科未來如何更上新臺階?

馬永強:在數智時代,會計學科的未來一定是以與相關技術交叉融合為發展方向的。今后,我們要進一步加大復合型師資的培育,持續緊盯人才培養改革,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著力推進產學研結合。一流學科建設一定要扎根中國大地,服務國家經濟社會重大現實需求,做強做大學科國際影響力,為世界提供中國方案。我們的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都要瞄準中國現實需求,比如企業財務的數字化轉型、宏觀經濟運行的監測預警、國有資本的運營評價等,會計作為一種國際通用的商業語言,可以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這需要我們學科進一步創新發展,任重道遠。

(圖片由學校提供)

本文來自【四川日報-川觀新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相關新聞

聯系我們
聯系我們
在線咨詢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