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教學資源庫建設的“目標與效用”?(教學資源庫建設的具體步驟)
教育部關于專業教學資源庫總體的目標設定是引導建設、達到建設效用的前提。隨著“互聯網 ”時代的發展,總目標要求從“共享教學資源”到“輔教輔學”再到“能學輔教”,不停發生變化和演進。這就需要教學資源庫建設因應形勢,將資源庫建設從“課本上網”變成以用戶為中心的“能學輔教”,這一轉化過程意味著資源庫建設從目標到效用都將發生深刻的變化。
一、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之初,將專業特點與專業需要與網絡技術充分融合,落實資源庫的建設路徑。
(一)頂層設計與專業現實相結合
以文秘專業為例,建設文秘專業國家教學資源庫,要立足專業,放眼全國,在探索專業與互聯網結合時,認識到實現的最終結果并不是“1 1=2”,而是全新的教學范式的產生。具體而言,就是要結合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依托文秘資源庫建設院校資源共享聯盟,引入優質企業,組建高水平團隊,建成設計一流、結構合理、素材豐富、資源優質、廣泛使用、持續更新、深度應用的全國一流的文秘專業教學資源庫。按照“一體化設計、開放式管理、持續性更新”建設思路,打造“一個平臺、四大中心、六大模塊”的文秘專業教學資源庫,開拓線上線下學習模式,利用大數據分析教學全過程,促進全員教學信息化的普及與應用,為本專業各層次院校教育、社會培訓、產學研融合、企業技術服務提供“能學、輔教、交流、培訓、展示”的一流數字資源和在線學習服務,引領文秘職業發展。
資源庫建立在平臺之上,這就需要優化平臺服務功能。面向學習者與教師提供自主學習、在線測試、互動交流、咨詢分析、推廣應用、智能組課、數據分析、個性化推送等功能模塊;優化資源庫跨平臺兼容能力,通過PC機、手機、PAD等多終端,實現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改革與創新。通過文秘資源庫的建設,將教師的教學理念從傳統課堂教學向現代信息化課程教學轉變,將現代信息技術作為教師能力的有效延伸和擴展,并結合教師的教學內容和個人的傳統素養,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提升和跨越。從教學方法上看,將傳統的較為緊張的師生互動轉化為人機互動,將簡單機械勞動交付信息化手段,將教師的精力主要用于內容的更新和教學目標的精細化上。從學習方式上,將學習與生活結合得更緊密,將上課時的互動與課后的碎片化學習高度結合,從而提升學習效果。
資源庫也需要搭建線下推廣與應用平臺。具體以文秘職業與資源共享聯盟為平臺,通過加強項目團隊建設,推動專業教學改革與創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社會服務能力。資源庫在人才培養質量上的目標,是構成系統化資源,將人才學習的流程、成效進行聯網展示,實現實時控制,從而將廣泛化、無法考量的人才培養目標變成可衡量的培養目標,實現對人才培養的科學管理和配置。
(二)引領意識與保障意識相結合
1.對接職業,特色引領
秘書沒有統一的職業,但有共同的職業要求。在文秘職業發展中,信息化、多元化和專業化相結合,成為新的趨勢。一是秘書工作與信息化手段與應用逐漸加深,二是秘書職業范疇越來越廣,既包括傳統的辦公室工作,又包括宣發、行政、人事、后勤等各個崗位;三是秘書的核心專業技能依然沒有改變,并對其要求持續加深。在資源庫建設過程中,持續以“三化”為核心,不斷完善“一個平臺、四大中心、六大模塊”建設內容體系,努力建設助推職業發展、引領專業改革的教學資源庫。
2.系統推進,重點突破
強化系統建構思維,樹立“互聯網 ”意識,從思想、政策、人力、經費等方面加大對項目建設的投入力度,整體推進資源庫各項任務建設;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主線,在優質資源建設、平臺體驗功能、資源庫應用推廣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一系列具有示范輻射效應的標志性建設成果。
3.創新驅動,成果導向
全面深化專業教學改革,創新“邊建邊用、共建共享”合作建設機制,激發資源庫建設的活力和合力,提高素材開發與資源建構質量;創新應用推廣機制,推動校際教學改革與教學管理對接、校企培訓體系深度融合;堅持成果導向,做到資源庫建設過程可監控、成果可考核、經驗可推廣。
4.學分互認,學習轉換
傳統的學分互認主要指的是高校之間尤其是處在同一高教園區或城市的高校之間的學分互認,但資源庫通過信息化手段,打破傳統的地域疆界,實現全國范圍內資源庫學習者都可以承認的學分互認與成果積累和轉化制度。學分互認主要包括四方面工作:一是通過文秘國家資源庫聯盟,建立相關學分互認制度,實現所有在線學校之間的學分互認;二是承認學習者已有的學習和實踐經歷,并可折算成相應的學分;三是建立學分銀行;四是改進和加強對于實行學分制學校的教學安排和教學質量的檢查與評估,從互認、折算、管理和監控四個方面規范學分互認機制的政策保障。
(三)目標導向與運行機制相結合
通過完善“資源共建共享聯盟”運行機制,以滿足“用戶學習與體驗需求”為導向,優化“一個平臺、四大中心、六大模塊”的資源庫整體架構;以滿足“用戶學習與體驗習慣”為目標,完善“手機App”、門戶網站、學習平臺的使用功能,滿足用戶“能學、輔教、交流、培訓、展示”的需求。
專業教學資源庫涵蓋專業建設、課程開發、實訓應用等內容,為提高資源庫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前期廣泛調研相關企業文秘典型工作崗位,深入分析企業典型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要求,完善專業教學標準,開發人才培養質量考核標準。
在具體運行機制上,要明確其一需要構建開放式管理平臺,實現知識點的交叉訪問;其二需要建立個性化學習資源主動推送支持系統,優化素材庫管理;其三需要應用掃碼掃圖技術,支持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完善學習中心應用功能;其四需要基于云技術、社區化模式,開發多終端數字教學空間,支持碎片化、個性化學習,支持移動學習與協作學習。
在具體建設上,要根據“線上線下”教學要求,所有課程都要建立完善標準課程;根據企業崗位需求,建設個性化培訓模塊;完善資源庫聯盟的應用推廣制度,借助多方平臺,采用校際學分互認、會議活動推廣、培訓活動推廣、互聯網推廣等各種推廣手段,確保資源庫在職業院校教學活動中、在企業技術培訓活動中廣泛應用、全面推廣。
二、從資源庫的“目標”設定,到資源庫的“效用”實現,重要的支撐和保障則是推廣應用手段的選擇。
(一)健全應用機制,“邊建邊用”,聯盟內部推廣快速鋪開
文秘資源庫高度重視制度建設。完善了《資源庫項目管理辦法》《資源庫建設資金使用與管理細則》《資源庫共建共享聯盟章程》《資源庫校際學分互認管理辦法》《教師信息化認證與考核制度》等項目建設與應用推廣制度,采用“邊建邊用”方式,建立“資源庫應用季度研討交流”機制,開辟“資源庫應用校際聯合教研”活動;鼓勵參與資源庫建設與應用的專業教師積極參加各級各類教學信息化大賽;增強項目團隊及成員協同性、互動性和共享性,實現資源庫共建共享聯盟內部應用與推廣快速鋪開。
(二)充分發揮“互聯網 ”優勢,開發手機端App、微信端應用功能
隨著“互聯網 ”的發展,開發包括手機App、微信公眾號在內的全媒體呈現平臺是PC網絡平臺的有力補充,也是未來教學資源庫建設和應用方向。文秘國家教學資源庫的應用實踐證明,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的使用是資源庫應用推廣的有效途徑。手機公眾號App、微信公眾號為學習者提供移動設備上的課程訂閱、消息推送、作業、課件、視頻和資料服務,不斷提高用戶體驗,使資源庫使用者在互聯環境下實現隨時隨地學習、溝通和資源共享,為實現資源庫人人能學、時時可學的目標提供了有效途徑。
(三)提升資源庫企業與社會應用效率
通過聯盟的行業協會、企業員工培訓和技術交流等渠道宣傳推廣資源庫。加強校企合作,充分考慮企業的生產實際需求,為企業提供資源庫應用培訓,使企業充分利用資源庫應用平臺作為其人員培訓和技能積累的重要平臺。企業提供案例和技術支持,在資源庫平臺上發布新技術、新產品和相關培訓信息,將資源應用納入繼續教育、技能提升的培訓系統。同時,利用網絡、報紙、廣播等媒體,廣泛宣傳資源庫的功能和作用,擴大資源庫在社會上的影響,吸引社會學習者學習實踐。
根據企業崗位需求,開辟適合企業員工培訓的個性化學習課程,利用資源庫合作單位的校企合作優勢,應用教學資源庫平臺,積極開展企業員工培訓、社會技能培訓、技能鑒定培訓等技術培訓服務,向社會全面推廣資源庫的應用。
(四)依托專業平臺,“樹立品牌”,推介資源庫功能應用
一是書刊推廣。歸納資源庫建設成果,利用掃碼掃圖技術,將數字資源與手機App結合,與權威出版社合作,出版系列規劃教材與培訓教程,每年定期召開專業資源庫建設成果發布會。二是會議推廣。積極參與全國各類高峰論壇、教育教學改革交流會、相關學會協會年會,利用主旨發言與平臺展示,推廣資源庫建設成果與平臺功能。三是活動推廣。發揮聯盟單位的區域示范優勢,聯合當地社區、職業院校與相關企業開展新體驗活動,將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經驗、建設成果與共享平臺向全社會分享、展示、共享。四是網絡推廣。利用大數據分析注冊用戶、行為日志、網絡廣告空間等價值信息,通過搜索引擎優化與關鍵詞廣告、職業企業網站超級鏈接、專題共建和內容轉載、信函與電子郵件推送等方式,推廣資源庫平臺功能,提升資源庫品牌度。
(五)召開培訓會議,“示范輻射”,分享資源庫建設成果
依托秘書事務所聯盟、教指委文秘專委會等平臺,面向全國中高職院校,增加資源庫共建共享聯盟成員,每年召開2期文秘專業教學資源庫平臺應用培訓會議,向中高職院校培訓資源庫平臺使用與管理功能、展示資源庫建設成果、推廣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全面共享資源庫建設成果。
來源:參考網,以上圖文,貴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如涉版權問題,請立即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