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基層慢病防治的“中國特色方案”(慢病中醫防控)
來源:人民健康網
近日,中華中醫藥學會與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共同主辦了“中醫藥助力健康中國基層項目”,并在成都召開項目全國會。本次項目阿斯利康將會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活動,包括全國網絡直播及各種形式的城市會聯合助力,旨在堅持以基層為重點,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在進一步推廣、弘揚中醫藥文化的同時,助力中國健康中國2030。
中醫藥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然而,在我國,中醫藥的發展還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挑戰。首先,我國基層醫療衛生陣地廣闊,中醫藥發展基礎和人才建設還比較薄弱,中西醫并重方針仍需全面落實,遵循中醫藥規律的治理體系亟待健全;其次,中藥材質量良莠不齊,市場監管亟需大力加強;此外,中醫藥傳承不足、創新不夠、作用發揮不充分,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都迫切需要解決。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到2030年,要基本實現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同時,隨著近年來我國疾病譜發生的明顯變化,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進一步促進了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因此,強化質量監管,推動中醫藥在傳承創新中高質量發展,將品質好、經過循證醫學驗證的中醫藥落實在基層,是慢病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楊殿興教授
中華中醫藥學會楊殿興副會長在會上表示,中醫藥以天然、價廉、副作用小及其獨特療效的優勢,在基層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只要發揮好中醫藥在疾病預防、治療、康復中的獨特優勢,堅持中西醫并重,就能極大減輕人民群眾的就醫負擔、緩解醫保壓力,走出具有中國特色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為祖國中醫藥事業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吳鏡教授
會上,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吳鏡教授表示,目前,我國慢性病防控目前處于刻不容緩的局面,已成為威脅我國人民健康的最大公共衛生問題。據《2018年中國慢病管理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最新的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慢性病導致的死亡占總體死亡的80%。如何進行科學預防、有效地管理慢性病,使人民群眾少得病,晚得病,減少損害,已經成為建設健康中國的重要內容。
實踐表明,慢病防治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重中之中,中藥在預防疾病和治療慢性病方面優勢突出,在人口老齡化和慢性病發病率逐年提升的背景下,中藥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中醫藥助力健康中國基層項目的推動下,中醫藥和西醫藥將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惠及基層人民,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