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就是精準!手術無法切除腫瘤,這項“黑科技”為他帶來希望……
來源:【大河健康報】
提到肝癌,人們都很恐懼。全球超過一半的肝癌患者在中國。在治療方式上,手術切除是首選,但不是所有的肝癌都能手術切除。無法切除,又該怎么辦呢?來了解一項治療肝癌的“黑科技”~
腫瘤大無法手術 介入治療顯身手
66歲的杜先生,因上腹部疼痛在當地醫院就診,經過檢查后發現肝右葉占位,大小為6.2cm×4.4cm,腫瘤標志物AFP升高(36.7ng/ml),并患有乙型肝炎史,肝穿刺活檢病理提示為“肝細胞癌”。因腫瘤較大且生長的位置不好,經當地醫院推薦,來到河南省腫瘤醫院微創介入科,尋求進一步治療。
微創介入科主任醫師鄭琳接診了杜先生,經過多學科會診,專家組認為,該患者腫瘤直徑大于5cm,屬于大肝癌,中國肝癌臨床分期為1b期。
杜先生雖然是單發腫瘤,但腫瘤內緣已鄰近下腔靜脈,專家評估直接手術切除不能保證腫瘤內側有效的切緣,不能作為首選方法。
鄭琳分析,該患者肝腫瘤血供較為豐富,可適用介入栓塞縮小腫瘤活性區域,后續聯合射頻消融治療使患者達到根治。經多學科會診意見,鄭琳醫療組決定為杜先生進行載藥微球栓塞序貫射頻消融治療。
治療前,杜先生的腫瘤臨近下腔靜脈(如上圖所示)。
腫瘤供血動脈(黃色箭頭所示)。
載藥微球栓塞腫瘤(黃色箭頭所示)。
經載藥微球栓塞,腫瘤活性區域縮小,且邊緣較治療前遠離下腔靜脈。
醫療組經過評估后,對腫瘤殘存區域進行全麻下經皮肝穿刺射頻消融治療。
消融后1月再次復查磁共振,腫瘤已經完全滅活,腫瘤標志物AFP降至1.7ng/ml。
這套“組合拳”讓腫瘤“無處遁形”
鄭琳說,肝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多數肝癌患者就診時腫瘤直徑大于5cm(稱為大肝癌)或多結節型,手術切除難度較大。
肝動脈化療栓塞是肝癌非外科的重要治療手段,可通過微創介入技術,通過動脈超選擇插管,將化療藥物精準遞送到腫瘤區域并封堵腫瘤血管而起到治療腫瘤的作用。分為傳統碘油栓塞(c-TACE)和載藥微球栓塞(DEB-TACE)。但化療栓塞術也有不足之處,該方法雖然可以有效的縮小腫瘤,但是不易達到根治。
熱消融是腫瘤的根治性方法,但因為消融范圍的限制,單純的消融治療要求腫瘤直徑不超過3cm,數目不超過3個。
那么對于大肝癌,如果不適合外科手術,怎樣才能做到根治性治療呢?那就是先通過化療栓塞縮小腫瘤,再聯合熱消融進行根治性滅活殘留活性區域,一套微創介入的“組合拳”讓腫瘤無處遁形。
消融針類型及消融范圍(直徑2-5cm)
以肝動脈化療栓塞術(C-TACE)為基礎的微創介入治療具有微創、副反應小等優點,可使腫瘤壞死、縮小,截斷其血供來源,從而大大延長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是治療肝癌的主要手段。
載藥微球化療栓塞術(DEB-TACE),由動脈灌注化療藥物混合小顆粒的栓塞載體治療實體腫瘤演變而來,是將微球當做載體,使之與藥物相結合,同時達到腫瘤供血動脈栓塞和化療藥物精準釋放的一種介入治療技術。
“得了大肝癌其實并不可怕,通過微創介入手術——肝動脈化療栓塞可以讓瘤體活性區域縮小,再結合熱消融對殘存的活性部分進行“強追猛打”進而達到完全滅活腫瘤的效果。”鄭琳說。
微創介入科副主任胡鴻濤說,近年來微創介入治療技術快速發展,新型肝癌治療武器的出現,進一步提高了肝癌介入治療的效果,更加凸顯出介入治療在肝癌治療中的重要性。未來,介入“核武器”放射性栓塞微球Y90的臨床應用,消融設備進入集采的惠民政策實施,以及可達到更大消融范圍的冷熱復合式消融設備康博刀的臨床應用等等,會讓更多無法手術的患者通過微創介入治療達到根治,介入與外科聯合,通過術前新輔助或轉化治療,也可使更多潛在可切除的肝癌患者獲得外科手術的機會。
專家介紹
胡鴻濤
微創介入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碩士生導師,韓國峨山醫療中心訪問學者。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河南省衛生健康中青年學科帶頭人、河南省衛生健康委領軍人才、鄭州市青年科技專家。擔任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消融專業委員會常委兼秘書,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青年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介入委員會青年委員,河南省醫學會介入治療專業委員會候任主委,河南省抗癌協會腫瘤微創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河南省醫學會介入治療專業委員會常委兼秘書,河南省醫師協會介入治療學分會常委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河南省衛生技術科技攻關省部共建項目1項、省級科研課題2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獲得省級科技成果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廳級科技成果4項。
坐診時間: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鄭 琳
主任醫師,博士,碩士生導師,韓國首爾峨山醫院訪問學者。中華醫學會放射學分會胃腸胰腺介入專委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消融治療專委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微創治療專委會青年委員,中國抗癌協會中西醫整合肝癌專委會委員,國家腫瘤微創治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抗癌協會腫瘤微創治療專委會常務委員,省醫學會介入學分會委員,省醫學會介入學分會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省醫學會介入學分會圍術期疼痛管理學組副組長。主持省部共建科研課題1項,河南省科技廳科研課題1項,北京醫衛健康公益基金資助課題1項,腫瘤介入科研基金項目1項,獲得河南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河南醫學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1項,發表論文20余篇,參編論著1部,獲發明專利1項。
坐診時間:周二上午
來源:河南省腫瘤醫院
本文來自【大河健康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