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社區里的專病特色科室,家門口看病方便省錢(北京社區醫院能看什么病)
(健康時報記者 王振雅 陳琳輝 楊曉露 韓金序)116 65 135……這是從2021年至今,北京發布的3批社區專病特色科室名單的數量。3年來,北京已在181個社區建成316個專病特色科室。“感冒發熱、定期拿藥,現在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只是這樣的地方。”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處副處長朱文偉告訴健康時報記者,通過專病建設,社區可以對冠心病、糖尿病、骨質疏松等10余種慢病,提供“能診、能治、能康、能轉”的醫療服務。
健康時報記者走進部分社區,體驗專病特色科室,感受“專病能斷、小病能治、大病能轉、未分化疾病可預防”的醫防融合基層醫療新格局。本期介紹其中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和平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名醫坐診,針灸、推拿治療腰腿痛
東城區和平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內設全科、中醫科、眼科等,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北京市和平里醫院建立探索緊密型醫聯體建設路徑。
特色門診:中醫痹病;門診時間:周三上午;出診醫生:中醫痹癥團隊成員
東城區和平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患者診療。受訪者供圖
“以前我要找于大夫看病得去東直門醫院,去一次一個多小時路程,現在于大夫來社區醫院出診了,我家就在隔壁,下個樓就能找他看病了。”
自從北京市東城區和平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了痹病門診,劉愛華(化名)別提有多高興,她口中的“于大夫”,是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推拿科副主任醫師于長禾,每周三上午會到該社區醫院坐診,幫助患者解決疑難問題。
“我們門診主要是針對頸肩腰腿痛等骨關節疼痛的患者。”東城區和平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主治醫師莊婉瑩告訴健康時報記者,社區內老年人比較多,經常出現頸肩腰腿痛的毛病,開設痹癥門診就是希望能切實解決患者需求。在痹癥專病門診,醫生通過問診、觸診等方法,結合患者的X光片,了解患者疼痛的原因,再根據病情提供針灸、推拿、紅外線照射等治療方案。
來到社區醫院,于長禾說:“在大醫院每天要看的患者很多,能分給每個患者的時間也比較少。在社區醫院從約診到治療再到隨訪,整個治療過程更完整。”
除了上級醫院的指導,和平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治療痹病上也有自己獨到的方法。王士中行醫已經十多年了,在結合上級醫院帶來的經驗的同時,他也會用自己擅長的正骨、小針刀等方式改善患者疼痛問題。醫院里也有專門的推拿、拔冷罐、小針刀治療、電療等處置室,方便解決不同類型痹病患者的疼痛問題。門診開設至今,已為1000余位患者提供治療3000余次。
白紙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胃腸鏡預約快,老胃病在社區治好了
西城區白紙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位于北京市西城區新安中里4號,中心內設科室24個,含疾病預防保健、康復治療與護理、健康教育等服務。
特色門診:中醫脾胃病;門診時間:每周二下午、周四上午;出診醫生:劉永、王一珉
北京市宣武中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醫師劉永在白紙坊社區專病門診為居民看病。受訪者供圖
自2021年開始,西城區白紙坊社區已建設6個特色專病科室,2023年新增5個,中醫脾胃病科室就是其中之一。
脾胃疾病是社區臨床上常見病、多發病。89歲的劉華(化名)有多年胃病,經常出現不想吃飯、惡心的情況。“脾胃疾病需要慢慢調理,大醫院看一次病很麻煩,也不能總去。”
如今社區有了脾胃專病門診,每周北京市宣武中醫醫院的劉永團隊都來社區坐診。劉華在保姆攙扶下,每周都到社區復診、調藥,半個多月下來,想吃飯了,胃也不難受了。
“便秘、胃脹、不想吃飯是社區老人的常見病,這些病社區都可以用中藥調理。”白紙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脾胃科學科帶頭人王一珉介紹,每周半天的脾胃特色科室,門診量從剛開始的4、5人,到如今15~20人,門診量增加3倍,都是居民口口相傳來的。
白紙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徐靜介紹,除了用中醫調理脾胃外,脾胃特色科室還具有篩查、預防的功能。社區與宣武中醫醫院建立了胃腸鏡預約轉診綠色通道,從社區轉診的居民,一周內就可以完成無痛胃腸鏡檢查。
“前不久一位50多歲的居民來看咳嗽,但咳嗽可能不一定是肺部問題,也可能是其他器官引起的,在社區開了胃腸鏡檢查,結果查出胃癌早期。”王一珉介紹,由于腫瘤發現為早期,居民經過治療效果很好。
徐靜主任介紹,依托宣武中醫醫院脾胃科作為專業的培育基地,讓居民能早篩、早診、早治,把胃腸疾病患者真正有效地管理起來。
什剎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多儀器全,老慢支社區也能控制住了
西城區什剎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位于西城區正覺胡同,含內外科、婦科、口腔科、中醫科、骨科組成的全科醫療服務等。
特色門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門診時間:周二、周四下午;出診醫生:段英偉、王平靜等
在什剎海社區衛生中心里,居民通過肺功能檢測儀進行檢查。受訪者供圖
我國慢阻肺防控形勢嚴峻,主要因為其“三高三低”的特點: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疾病負擔、低知曉率、肺部功能檢查開展率低、基層規范化管理水平欠佳。
改善“三低”的難點就在基層醫療機構。“慢阻肺患者最怕的就是急癥發作,病情加重,患者一下子就呼吸困難了。而控制又難在堅持。”西城區什剎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連元元介紹,專病科室建設后,社區增強了科普與篩查的能力,目前共管理400余位慢阻肺患者,這些患者都簽約了家庭醫生,把慢阻肺患者管理起來,能很好地控制疾病的發展。
慢阻肺患者的治療漫長且復雜,需要強大的醫學團隊支撐。什剎海社區慢阻肺專病特色科室的背后是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呼吸科和全科團隊,對于疑難重癥患者,社區可以直接轉診到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護國寺中醫院進行治療。
慢阻肺患者的規范治療在于用藥,該社區主治醫生郭宇告訴記者,“現在大三甲醫院有的藥,社區都有了,肺功能檢測儀、便攜式肺功能儀、霧化吸入裝置、氧療設備、經皮血氧飽和度檢測儀、血細胞分析儀、FeNO等慢阻肺需要的檢測治療設備,我們也都有了。”
“此外,社區看老慢支更便宜。”連元元告訴記者,社區掛號費1元,醫保報銷比例為90%。此外,經社區管理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也節約了醫療經濟成本。
大紅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小屋”設備全,科技防控高血壓
豐臺區大紅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老年慢病診療有豐富臨床經驗。
特色門診:高血壓門診;門診時間:周三上午出診醫生:李艷兵等
3月18日,患者體驗北京市豐臺區大紅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AI眼底篩查”項目。韓金序 攝
“檢查即將開始,請您保持穩定注視前方,儀器將在‘滴’聲后對左右眼進行安全無害的閃光拍照。”豐臺區大紅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健康小屋內,患者正根據儀器提示完成AI眼底篩查。短短幾十秒,檢查順利完成后,便會向患者推送視網膜評估報告,包含血壓情況,預警可能存在的諸如心腦血管疾病、動脈硬化等慢性疾病風險。
大紅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肖建彪介紹,該中心依托AI眼底篩查、5G遠程診療等信息化舉措,已實現高血壓全閉環管理。健康小屋是高血壓防治的第一線陣地。小屋內配有AI眼底篩查和血壓測量,插入醫保卡就可完成檢測。
該中心攜手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運用5G通信技術實現高血壓遠程診療無縫對接。中心采集的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數據和全天候心電圖信息,會及時傳送給阜外醫院,為醫生制訂精準診療方案提供實時依據。同時,中心借鑒傳統中醫理念,開展針對高血壓前期和潛在患者的非藥物干預研究。在中醫診區內,中醫互動屏智能設備能指導觀看者練習八段錦等健身法。
依托健康小屋診前篩查、AI眼底篩查等高效篩查手段,該中心已完成超6000例高血壓患者的篩查工作。
廣寧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0秒測骨密度,新設備治骨質疏松
石景山區廣寧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擁有全科醫生38人,在中醫等方面有顯著優勢。
特色門診:骨質疏松門診;門診時間:周一、四下午;出診醫生:曹云霞等
健康時報記者體驗北京市石景山區廣寧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骨密度檢測儀。受訪者供圖
“怎么都想不到,一老同學咳嗽一下肋骨就骨折了!”家住廣寧街道轄區的60多歲的李先生排隊等著做骨密度檢測,頗有感觸的跟周圍的居民說。
石景山區廣寧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張杰介紹,自2022年起,廣寧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引進先進的骨密度檢測儀器,積極推廣骨質疏松癥的篩查與早期干預措施。截至目前,中心已完成1663例骨密度檢測,其中骨質疏松陽性率占比超過64%,達到1072例。
基于此,廣寧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精心打造了“健康廣寧”服務體系。一方面,中心實施“移動家醫”模式,家庭醫生團隊按照患者需求,評估后不僅入戶出診,還會在線科普健康知識和理念,讓臥床患者足不出戶便享受到專業醫療服務;另一方面,積極推動醫養深度融合,攜手養老照料中心及社區養老驛站,實現骨質疏松癥等慢性疾病患者養護與治療的無縫對接。
為對抗骨質疏松引發的健康隱患,中心引入了低頻脈沖磁療機作為治療補充手段。許多老人反映在接受治療后,膝關節疼痛顯著緩解,步態更為穩健,腿上有勁了。此外,中心與醫聯體石景山醫院構建完善的轉診體系,確保重癥患者能夠得到迅速高效的轉診治療。
馬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識別卒中早一秒,挽救大腦恢復好
豐臺區馬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有全科、中醫、口腔、康復等28個科室及2家社區站。
特色門診:腦卒中;門診時間:周二上午;出診醫生:張巍
馬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醫師張巍(左)給居民看病。受訪者供圖
“您遇到問題隨時給我打電話。”每當有患者就診,豐臺區馬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副主任醫師張巍總是主動將聯系卡送上,方便患者咨詢。
在老年群體多的社區,腦卒中發生率很高,不少老人因腦中風而半身不遂、甚至失能。“對于社區而言,如何預防與篩查腦卒中患者,是工作的重點。”馬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王燕麗介紹,建設專病特色科室后,在一年時間內,家庭醫生團隊對來中心進行腦卒中篩查的每位居民建立詳實的健康檔案,并建立腦卒中工作微信群,方便居民與家醫團隊24小時無障礙溝通。
截至目前,馬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進行腦卒中篩查500余例,對于篩查出的高危人群,中心將每半年進行一次隨訪工作;篩查出的中危人群,中心將每年進行一次隨訪工作。
“從數據來看,腦卒中高風險人群的發病率得到有效控制,將疾病預防的關口前移,這就是社區專病特色科室的最大意義。”馬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欒然介紹,腦卒中的患者往往康復在社區,而專病科室也讓社區提升了康復條件。
一位腦卒中患者曾說,“社區有腦卒中專病門診,解決了我們的大問題。”
梨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周期管理600多位糖尿病患者
通州區梨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4個診療區域,下轄9個社區衛生服務站。
特色門診:2型糖尿病門診;門診時間:周二、四上午;出診醫生:柯靜、華麗麗
通州區梨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華麗麗醫生正在接診。受訪者供圖
“糖尿病不是單一血糖高的問題,除了要關注患者的血糖還要關注血壓和血脂。2型糖尿病門診開設前,接診的患者三項指標達標率只有12%,2021年門診開設,目前患者三項指標達標率提升到20%。”通州區梨園鎮梨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甘靜雯介紹。
“糖尿病就像學生考試一樣,平時按時吃藥了,最后到底有沒有把血糖控制下來,得通過化驗來看一看。如果沒達標,就得調整方案。”在2型糖尿病門診,主治醫師華麗麗耐心地給患者講解。
甘靜雯介紹,初次來糖尿病專病特色門診的患者要先做全面的檢查和評估,然后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提供連續性的治療和隨訪。如果確診為2型糖尿病,就會跟患者簽訂家庭醫生協議,其中含有糖尿病服務包,患者檔案也會上傳到系統,方便全周期管理。服務包含每年4次隨訪,糖尿病用藥的指導,及居家自我管理的指導,如果患者長期血糖不好,社區醫生會增加隨訪次數,嚴重的會轉至上級醫院治療。對于一些依從性差不愿來復診的患者,社區會有相應系統提醒患者。
甘靜雯介紹,自2型糖尿病門診開診以來,已為679位糖尿病患者提供了醫療服務。
永定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附近看牙補牙更方便
永定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航天中心醫院舉辦,連續多年獲得海淀區績效考核(非區屬)第一名,達到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推薦標準、是全國優秀中醫健康俱樂部、首都衛生系統精神文明單位、北京市老年友善醫療機構。
特色門診:口腔科(牙周專病門診);門診時間:周一、周三、周五;出診醫生:航天中心醫院副主任醫師劉潔、社區中心副主任醫師王茵、社區中心主治醫師馬靜、邱爽
居民在永定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受牙周疾病治療。陳琳輝攝
“我們社區擅長各種牙周疾病,包括牙齦炎、慢性牙周炎的基礎治療等,也可與航天中心醫院聯合進行急、重度牙周炎的治療及牙周病患者的多學科聯合治療,如牙周炎患者的復雜種植修復、正畸治療等。”永定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口腔科孟憲敏主任醫師表示,目前我們社區硬件和軟件方面均已經達到甚至高于牙周病專病特色科室的建設標準,百姓在社區就可以及時便捷地做全面檢查和治療。同時,三級醫院專家定期出診,患者在社區就可以享受三級醫院專家的治療。復雜病例還可以雙向轉診。
“未來,我們的特色是以牙周病與全身系統性疾病的關系為切入點,通過對高血壓、糖尿病等系統性疾病的規范化治療,與牙周治療相結合,提高居民健康狀況,真正將牙周病防治工作做好。”中心主任高大勇介紹,牙周疾病的防治與相關全身疾病的治療需要放入一個整體中進行,社區便利的家庭醫生簽約制,讓我們可追溯,與全科醫生合作也更便利,治療效果相對更好。
“牙周病是成年人失牙最主要的病因,且病程長,早期癥狀不易引起患者注意,好多患者牙齒松動才就醫。”王茵副主任醫師提醒,養成定期口腔體檢的習慣很重要,當出現牙齦出血、牙齦腫脹、牙齒移位出現縫隙、咬東西無力,牙齒松動等癥狀時,要及時就診。
安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推拿治小兒常見病,診療已達上千人次
朝陽區安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承擔著安貞街道5.7萬余人的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服務及老年病房服務。中心著力發展“大全科、小專科”模式,選擇符合自身社區功能定位、群眾急需且屬于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診療專業領域的病種和適宜技術,開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專病特色科室。
特色門診:小兒推拿;門診時間:每周三上午;出診醫生:北京東直門中醫藥大學推拿疼痛科陳紅主任醫師
小朋友在安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小兒推拿科就診。受訪者供圖
“當嬰幼兒出現夜啼、腸絞痛、腹脹、腹瀉、便秘、咳嗽、發熱等癥狀時可以在社區得到更及時的診療。”安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馮靚介紹,該中心小兒推拿科現在每周三上午特聘北京東直門中醫藥大學推拿疼痛科主任醫師陳紅坐診。
陳紅擅長小兒推拿治療各種內科病,如呼吸系統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消化系統疾病(厭食、便秘、腹痛、腹瀉),泌尿系統疾病(尿頻、遺尿),在小兒推拿拔罐、走罐等中醫外治項目方面經驗豐富。
“2023年7月,安貞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科聯合東直門中醫院申請了北京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小兒推拿專病科室,并于2023年12月29日完成專病科室驗收。”馮靚主任介紹,2023年安貞社區小兒推拿1363人次,通過中醫外治小兒推拿、皮內針、拔罐、走罐、穴位敷貼、中藥膏摩等治療呼吸系統(鼻炎、咳嗽、咳痰)、消化系統(腹脹、腹痛、便秘等)有顯著效果。
“今年,我們將增加小兒推拿特色科室人員,滿足患兒需求。同時,我們將聯合我院的眼科開展小兒推拿近視門診,開展兒童穴位貼敷、中藥膏膜等新項目。”馮靚介紹。
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嬰幼兒常見病、多發病更及時的診療
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已達到二級康復醫院標準,開放住院床位120張,承擔著太陽宮地區8.6萬居民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健康管理任務。
特色門診:兒科;門診時間:工作日8:00-11:00和13:00-17:00;周六、日8:00-11:00;出診醫生:陳颯英、張桂春
小朋友在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兒科就診。受訪者供圖
“嬰幼兒出現發熱、鼻塞、流涕、咽痛、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癥狀可以來我們中心就診,消化不良、皮疹等常見問題我們中心也可以進行初步的診斷和治療。對于簽約家庭醫生的兒童,還可以提供免費咨詢、預約轉診服務。”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王輝告訴健康時報記者。
太陽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中日醫院醫聯體成員單位,是首都兒科研究所牽頭的兒童醫聯體成員單位。
“兒科疾病特點是起病急,為滿足患者需求,周一到周日我們都有兒科醫生坐診。一些貌似常見病的發熱、腹痛等癥狀,有時也存在急危重癥的潛在風險,中日醫院兒科主任醫師陳颯英等專家定期門診,幫助醫生早期發現和識別急危重癥,減少誤診和漏診。”
王輝介紹,該中心兒科醫生通過開展兒童保健和兒童生長發育評價,對于不同月齡的兒童會給予摩腹、穴位按揉等中醫保健指導,發現一些厭食的孩子,提供兒童捏脊等中醫手法康復治療,取得較好療效。
2023年,該中心建設了兒科專病特色門診,聘請了中日友好醫院兒科專家,定期出診帶教,在原有常規檢查的基礎上,增加呼吸道五聯檢測(支原體抗體,衣原體抗體,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薩奇病毒)、微量元素、貧血三項等兒科檢驗檢查項目,開展了超聲霧化、靜脈采血、靜脈輸液兒童治療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