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峰:有興趣地做科研,做有興趣的科研(張朝峰-有興趣地做科研,做有興趣的科研人員)
面對科研,他以胸懷祖國、服務發展的情懷不斷前行,攻關水系電池多項核心問題;站在講臺,他以勤于思考、敢于改革的精神教書育人,主持教改項目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對待學生,他以興趣為主、嚴格要求的理念引導培養,帶領他們嚴謹地做有興趣的科研。他就是安徽大學物質科學與信息技術研究院張朝峰教授。
儲能技術是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并網和智能電網建設所急需的核心技術之一。在現有的儲能技術中,水系電池由于其資源豐富、成本低、能量轉換效率高等優勢,是智能電網的優選方案之一。但同時水系電池也存在著眾多亟待解決的科研難題與挑戰,嚴重限制了其進一步發展。
2009年,博士階段從膠體界面化學轉向電池研究,方向的轉變帶來了重重困難與挑戰。但他始終堅信儲能技術將大有可為。張朝峰以服務國家“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重大需求和國家“雙碳”戰略為目標,立足能源科技領域,不斷潛心鉆研,助力解決“卡脖子”問題。目前他已發表論文110余篇,其中多篇發表于《先進材料》、《化學會評論》等國際頂級期刊上,申請發明專利21項,受邀撰寫2本英文書籍的2個章節,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安徽省優秀創新團隊、安徽省杰青等項目10余項。張朝峰積極與地方企業進行合作,幫助企業攻克研發難關。“與企業進行合作也讓我們更加了解市場需求,讓我們的科研更接地氣。”張朝峰介紹,“今年3月21日,我們還與安徽卉能儲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正式成立了儲能應用研究中心,校企合作、發揮各自優勢聯合攻關儲能技術難題。”
作為一名老師,站在講臺上,張朝峰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矢志培養高層次優秀人才。他注重教學改革,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張老師的《現代分析測試技術》課上,每一位學生都可以上臺匯報自己感興趣的科研問題,然后大家一起進行頭腦風暴,張老師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引導,”2022級材料與化工專業碩士研究生花康說,“不再是傳統的老師臺上講、學生聽的模式。”這門課獲批安徽省教育廳研究生教改項目,2022年發表教學研究論文2篇。
張朝峰重視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動手能力,為感興趣做科研的本科生提供優良的科研平臺,鼓勵以及指導他們做出更加優異的創新性科研成果。2023年,由他指導的本科生團隊作品《創“鋅”點亮發展,水系鋅電池引領綠色未來》獲得互聯網 大賽安徽省金獎,《一種具有功能性半導體涂層改性的鋅負極的制備方法與應用》獲得挑戰杯安徽省銅獎。同時他以教授項目為載體驅動科研創新活動,所指導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項目獲批國家級項目,以材料學院大三學生為共同一作的文章發表在《能源與環境科學》等材料學科權威期刊上。
“有興趣地做科研,做有興趣的科研。”這是張朝峰的科研理念。“報考張老師的研究生,他會先邀請我們來他的實驗室進行參觀、了解,確定自己是否對這方面感興趣,再決定是否要加入。”2023級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研究生熊鵬說,“加入張老師的團隊后,他也會根據每個人的具體興趣為其指導科研方向,在科研上老師對我們要求很嚴格”目前,熊鵬已在SCI一區發表論文。“青春逢盛世,奮斗正當時。我希望他們能在自己研究生期間做出好成果,不辜負研究生的大好時光以及一流的條件,在科研和學習上可以更上一層樓。”張朝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