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五二研究所:硬材料鍛造中國兵器硬實力(五二研究所電話)
1984年9月28日,五二所召開建所25周年慶祝大會。
一部厚厚的《五二研究所所史》擺在記者面前,心存敬畏地翻閱每一頁,老一輩科研人為了強大祖國艱苦奮斗的精神迸發在字里行間,火紅年代里忘我工作的場景躍然眼前。這里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五二研究所。她是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專門從事金屬材料基礎研究、技術開發和應用研究的科研院所。在這里,精益求精、追求品質靈魂的工匠精神已經扎根了60年。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1950年代,西方國家對中國封鎖禁運,前蘇聯對中國遏制,需要中國自力更生發展兵器工業的歷史背景下,五二所誕生了。1957年,原第一機械工業部決定在包頭組建兵器材料研究室。1958年7月5日五二所正式成立,負責坦克工業的材料研究。1960年4月被正式命名為“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五二研究所”,是二十世紀50年代中國兵器行業最早建立的6個研究所之一。
五二所帶著緊迫的使命誕生,從建所伊始,就開始了艱苦繁重的科研工作。
于洪彬就是在那個熱火朝天的年代來到包頭的。
1964年,于洪彬結束了六年的學習,從清華大學金屬材料專業畢業,被分配到了五二所。
“記得剛到所里時,看到解放軍荷槍實彈地在站崗,就覺得這里很神秘,頓時心生向往,心想在這里肯定能給國家干大事。”于洪彬回憶道。
因為是科研院所,環境相對較好,而且能看到日文、俄文、英文等書籍和雜志,讓于洪彬覺得在這里工作跟在學校的生活差別不是很大。
“所里有很好的風氣,當時晚上6點下班,吃口飯7點多就到辦公室繼續看書、學習,一直到10點多回宿舍睡覺。每當科研工作定了一個目標以后,大家齊心協力,共同研究配方,討論如何在為國家節省資源的情況下煉出好鋼板,然后再去靶場做試驗。”77歲的于洪彬話語中透露出年輕時的豪邁。
為了考核裝甲坦克用鋼的低溫性能,于洪彬和同事們把炮塔從包頭乘悶罐火車押運到東北最冷的靶場。“到處是冰天雪地,但是仍怕不夠冷,因為溫度要達到零下40℃才能進行試驗。所以我們連續3天在凌晨3到5點最冷的時候出去做試驗。當看到炮塔經受住低溫考驗仍然表現出色時,大家雖然身上冷,但心里很熱,這是一種為祖國國防事業增光的自豪感。”于洪彬說。
鋼板二次輻射試驗,是于洪彬人生中最驚險也最難忘的經歷。1966年,于洪彬來到西北戈壁,在氫彈原理試驗中負責去爆心位置取樣,進行核輻射效應研究。“核爆兩分鐘后出發,當時告訴我們說輻射值達到0.5倫就可以撤離,但當時只想著把取樣工作完成好,根本沒想其他的,撤出后一量我們身上的輻射值超出了40倍。后來住了一個多月的醫院,醫院當時供應了許多外面根本見不到的水果和其他食品,但就是一點兒也吃不下。”說起這些驚心動魄的往事,于洪彬只是說他很幸運自己的所學有用武之地,并為國家健康工作了50年,沒有辜負清華大學的精神。
◎一所三地飛躍發展
一部《五二研究所所史》,就是一部自力更生、頑強拼搏、與時俱進的奮斗史,也是五二所60年來縱貫各個時期的一條主線。其中進入新千年后的發展是五二所最生死攸關也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面對亞洲金融危機、國內通貨膨脹、軍品科研經費銳減等不利因素,從2000年開始,五二所順應國家對軍工科研生產能力進行戰略調整的趨勢,依托寧波、煙臺地處沿海發達地區良好的自然環境和經濟優勢,利用包頭的資源優勢,按照三地各有側重、協調發展的思路,提出“實行跨地區結構調整,形成集團化管理”的新格局。
這既是科研能力、人才資源、發展布局上的調整,又是五二所軍品材料科研體制上的一次重大變革。
五二所(包頭)副所長張向軍見證并親身參與到了這項變革中。
2001年,作為所里的骨干,張向軍按照組織安排來到煙臺分所,立即投身到分所繁忙的創建工作中,一年就能回家2、3次。2004年,調往寧波分所,就這樣在外獨自工作生活了11年。離開包頭時孩子才上幼兒園,回來時已經長成了上初中的大姑娘,其中的辛酸不言而喻。
“雖然我虧欠了家庭,但在2004至2012年間,我為所里爭取回近4個億的國家投資,改善了所里的基礎設施、補充了科研手段,為提高科研水平貢獻了一份力量。”張向軍自豪地說。
在十多年的科研工作中,張向軍參加的陶瓷課題獲得兵器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三等獎,國防科技進步三等獎,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一個,參與研制成功的產品,現在產值達到6、7個億。
“很多下海的同學問我后不后悔當初的執著,我認為我給所里創造了價值,就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傳承了五二所踏實敬業、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張向軍說。
◎軍民融合再踏征程
五二所現有科研及工程技術人員1070人,“十二五”期間,五二所一所三地(包頭、寧波、煙臺)累計承擔軍方及地方等各類科研項目140余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參研),獲國防科技獎等省部級科技成果獎20余項,授權發明專利200余項。同時在民用領域中也取得了廣泛應用。2015年在慶祝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閱兵中,有10多個地面裝備方隊用了五二所研制的產品。
“從材料研究走到結構研究,五二所一代又一代的兵工人孜孜以求的就是軍工關鍵材料不再受制于人。作為兵器行業唯一一個金屬材料研究所,五二所將傳承艱苦奮斗、堅韌不拔的兵工精神,發展原動力創新,全力服務國家國防安全和國民經濟發展。”五二所(包頭)所長倪培君動情地告訴記者。
“十三五”期間,五二所將以兵器行業為應用發展重點,全面拓展在航空、航天、船舶、電子等國防領域及自行車制造、空氣分離器等民用領域應用,打造國家重點先進專業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機構,成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材料與工藝創新型科技產研融合集團。到2020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億元左右,利潤總額8000萬元。(包頭日報 記者 張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