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部分高校培養教育碩士,不夠!(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點單位)
文 | 《中國科學報》 記者 趙廣立
“現有的師范教育人才培養實踐側重本科層次的培養,只有非常有限的‘985’高校和部屬師范大學進行規模非常有限的教育碩士培養,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近日,揚州大學校長丁建寧用兩個“非常有限”,直指當前教育碩士培養規模不足、難以滿足基礎教育所需的問題。
他認為,現有師范教育培養的畢業生已不能很好適應形勢發展,迫切需要給予有豐富的教育碩士/博士培養經驗的高校“本研貫通”培養資格,并逐漸增加招生指標和擴大招生范圍。
教育碩士生源結構“幾經變遷”
教育碩士培養主要以培養中學優秀師資為目標。自1997年開始試點招生以來,在我國已有近30年歷史。
“中小學老師是一個龐大的職業群體,提高中學老師學歷對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擴招的動力所在。”作為首屆指導教育碩士的導師,華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李東風是教育碩士發展的親歷者和見證人。
他表示,從最初的“在職不脫產培訓”到現今的僅招收應屆本科生,教育碩士生源結構可謂幾經變遷。
李東風介紹,最初的教育碩士生源大多來自國內中學的骨干教師,他們教學經驗豐富,攻讀教育碩士學位的主要目標是轉變教育理念、提升教育認知和學歷。由于他們從實踐中帶著問題來求學,目標較為明確,因此,“早期的教育碩士質量還是不錯的”。
但在2010年后,教育碩士生源結構出現了根本變化:在職中學老師逐漸淡出教育碩士“大軍”,師范專業應屆生和少數非師范專業應屆生成為主力。
然而李東風指出,教育碩士是專業碩士的一種,相比學術碩士,其歷史短暫,“高校、導師和學生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在丁建寧看來,當前高校的研究生招錄方式并不能很好選拔和培養未來基礎教育所需的高質量師資,就高校對未來基礎教育教師的培養而言,急需制度創新和政策激勵。
加強培養教育碩士/博士 早有頂層設計
關于加強教育碩士、教育博士的培養,國家層面早有文件精神指引。
2018年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發布,提出要“支持高水平綜合大學開展教師教育”,明確“創新教師培養形態,突出教師教育特色,重點培養教育碩士,適度培養教育博士,造就學科知識扎實、專業能力突出、教育情懷深厚的高素質復合型教師”。
上述文件還提出,要全面提高中小學教師質量,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提高教師培養層次,提升教師培養質量。具體要求為,“推進教師培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義務教育學校側重培養素質全面、業務見長的本科層次教師,為高中階段教育學校側重培養專業突出、底蘊深厚的研究生層次教師。大力推動研究生層次教師培養,增加教育碩士招生計劃,向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傾斜”。
丁建寧告訴《中國科學報》,在上述指引文件之后,教育部也有具體行動。
2023年7月25日,《教育部關于實施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的意見》發布,啟動實施國家優秀中小學教師培養計劃(簡稱“國優計劃”)。該計劃支持“雙一流”建設高校為中小學培養研究生層次優秀教師,并首批試點支持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會同6所部屬師范大學共30所“雙一流”建設高校承擔培養任務。從2023年起,每年每校通過推免遴選不少于30名優秀理工科應屆本科畢業生攻讀理學、工學門類有關學科學術學位、專業學位研究生或教育碩士,同時面向在讀理學、工學門類的研究生進行二次遴選,重點為中小學培養一批研究生層次高素質科學類課程教師。
另據教育部發布的數據,2023年部屬師范大學計劃招收公費師范生8300名,計劃招收優師專項師范生12420名。
丁建寧認為,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現有的培養實踐非常側重本科層次師范教育人才的培養,教育碩士的培養數量十分有限,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
他以教育大省江蘇為例,指出截至2022年,該省小學、初中、高中教師的碩士學位占比分別為4.8%、8.3%和24.6%。他認為,這樣的學歷層次、結構不能適應教育強省、強國的要求,與相關文件要求差距較大。
建議增加培養高校數量 取消師范專業限制
在丁建寧看來,對教育碩士/博士招生和培養的改革迫在眉睫。
首先是擴大招生。“建議給更多有條件的高校‘本研貫通’培養資格,逐漸增加招生指標、加大推免力度,并取消師范專業限制。”他提出,除前述30所“雙一流”建設高校外,還有許多高校具有扎實的師范教育基礎,具備培養教育碩士/博士的條件,應在考核認定的基礎上,給予這些高校相應的招生指標。
在招生范圍上,丁建寧認為,可不必限定學生本科階段是否為師范專業。
“可以在本科畢業生中挑選立志從教的人員,選拔時主要考核其專業學科課程知識水平、持續發展能力以及終身從教的教育情懷,確保培養的畢業生學科知識扎實、專業能力突出、教育教學和研究能力一流。”丁建寧說。
另外,丁建寧建議,教育碩士/博士深造的大門還應向基礎教育一線的教師打開,并制定針對性措施,比如一線骨干教師可通過“申請—考核”方式直接攻讀教育碩士/博士。
他提出,對于一線骨干教師,選拔中應更注重考察申請者的教育教學實踐工作成績和基礎教育研究能力。同時,考慮到一線教師“工學矛盾”等現實困難,他建議對此群體采取彈性學分制和雙導師制等方式進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