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轉化 – 專利轉化與專利對接的前期準備,很重要(專利轉化成果的幾種方式)
11月27日,《科技日報》在第8版中刊發廣州市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廣州市委員會主委、廣州市科技局局長王桂林《構建企業主導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
其中提到:
建立以企業為主導、需求為牽引、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讓科學家更好地服務企業家,推動科技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演化。
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作為促進科學技術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的關鍵環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為此應打通科技成果供需雙方的匹配渠道,建立以企業為主導、需求為牽引、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讓科學家更好地服務企業家,推動科技成果從樣品到產品再到商品的演化。
從科技成果的“供給端”看,高校、科研院所現有科技成果距離滿足經濟社會的產業化需求還存在一定距離。高校院所開展的基礎研究大多面向前沿領域,從生產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機制有待完善;一些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仍處于論文或實驗室驗證階段,尚無法直接應用于產業;受高校、科研院所的評價機制影響,科研人員的成果轉化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激發。
文源《科技日報》
我們進行專利轉化與專利校企對接的前期,需要做哪些“技術類”準備工作,去走出第一步,從而更好的去推進科技成果轉化?
評估和篩選專利:評估和篩選具有商業潛力的專利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仔細研究和分析現有的專利,確定它們是否與市場需求匹配,并具備商業化的潛力。
對于擬轉化運用的專利以及自主實施的專利,可參照許可轉讓類等不同場景,進行相應的專利價值評估。
專利轉化 | 高校科研機構存量專利 “如何管理”“如何評價” “如何轉化” “如何去用”
概念驗證 | 重點開展“原理驗證”、“產品與場景體系驗證”、“原型制備與技術可行性驗證”“商業前景驗證”等
市場調研:在進行專利轉化之前,你需要進行市場調研,了解相關領域的市場情況和競爭態勢。
推動高校專利轉化能級躍升,關鍵是要打通供需信息流通堵點,建立統一互通的數據平臺,不僅要讓高校專利信息及時準確地傳遞到市場,更要讓經營主體方便易懂地了解專利信息所表達的技術內容和內在價值。
商業計劃書:包括專利的商業化戰略、市場分析、競爭分析、營銷策略、財務預測等內容。這將有助于向潛在投資者或合作伙伴展示專利的商業價值,并為進一步開展合作打下基礎。
知識產權保護:確保專利的知識產權保護是至關重要的。需要確保專利在法律上有效,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來保護知識產權,如申請專利保護、商標注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