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沈陽移動APP定制行業的十年發展(移動定制軟件)
沈陽市作為東北的中心級城市,各行業都起著東北龍頭拉動作用,軟件行業同樣如此。
移動端開發行業在沈陽的發展起步于2011年,當時在國內最早流行的App是大眾點評和微信,從這兩款app上人們體驗手機智能的甜頭,智能手機時代開啟。那一年,我買了第一部智能手機HTC G12。
2010-2013年
大眾點評
讓人們嘗到了智能手機新鮮的體驗。第一次親身體驗到了GPS定位,評論商家,人們自己手中可以掌握有“高科技”的智能設備,并且能與餐館和其它食客互動,這在當時是多么劃時代的新鮮啊。
米聊、微信、脈脈
米聊和微信帶來的體驗是,短信和電話從此不用花錢了,那時候聊天工具還是單純的以溝通為主,后來微信成為騰訊的戰略產品,打敗了其它所有競品軟件。不是其它公司不爭氣,二是微信的勢頭太強。
緊接著安卓手機開始普及,iPhone4需要加價購買,水漲船高。各行業的領軍企業開始進行嘗試開發App,通信行業、高等院校由于背后有資金支撐,所以喜歡嘗試新領域、新技術。唯思科技最早做的幾款App,就是為傳媒公司、通訊運營商、電視大學定制。沈陽本地的一家房產中介也開始自己研發app平臺,后來一直迭代升級,后來發展的有模有樣。
經濟下滑
2012年,世界經濟均出現危機,國內經濟處于長期下滑的開端。北京作為互聯網的一線陣地,已經開始了以移動端創業為主的互聯網2.0時代,而沈陽的企業們都在落寞的環境中探索前行,尋找商機。
我們的同行
在百度的“沈陽app開發”關鍵詞排名上,App開發服務商寥寥無幾,身邊的朋友雖然手機里安裝了app,但并不知道app開發這項服務是做什么的。
2014-2016
2014年沈陽開始迎來了第一波互聯網熱,很多行業希望涉足移動互聯網,借著這一新風口開拓自己的業務,人們爭論app和公眾號誰能走到最后,是曇花一現還是成為永久性的工具平臺。
某X公司
App定制的服務商漸漸多起來,但設計理念和研發水平明顯不足,這就使當時的沈陽唯思科技看起來獨樹一幟。同時沈陽市涌現一兩家大型App開發公司,號稱員工百人以上,但實際以培訓為主開發為輔,培訓中的學員即交學費學習,又參與項目開發,可謂一舉兩得,但是沒有堅持幾年便不見了。
模板化產品
2016年,百度搜索的“沈陽app開發"關鍵詞排名第一位,出現了全國連鎖性質的公司,主推app和公眾號模板,走低價路線,但是持續了大概兩年,后續可能經營問題,退出了舞臺。這種產品的出現,為需求簡單、資金有限的人提供了更優的選擇。之后出現的有贊、微盟是這一形式的成功者,相繼上市。 據說今年這兩家公司的盈利出現負增長,一是逐漸出現飽和,二是被抖音、快手搶占了一部分份額,就連百度、淘寶都不同程度的被短視頻、直播平臺搶占市場。
互聯網 創業
移動互聯網的投資熱和整個經濟形式的下滑形成了強烈對比,失業率上升,促使政府號召互聯網創業,一大批中產手里揣著資金紛紛下海,包括身邊的很多朋友,火熱必然伴隨著盲目,眼看著許多帶著熱情上馬的項目做完后一個個荒廢。
風口上的豬
其它行業的弱勢造就了資本對互聯網公司的鐘愛,許多人都能張嘴說出“做產品、找風投……“,如今出名的互聯網平臺很多是那個時期打下的根基,一個個倒下,一個個堅持至今。
瘋狂的股市
無處可去的熱錢捧起了當年的股市,幾乎有點閑錢的人都在炒股,甚至不惜借杠桿、挪公款,我羨慕過的那些人在大跌之時無一幸免。
2017至今
股市、互聯網降溫
2017年開始,互聯網公司熱潮逐漸褪去,當年入雨后春筍創投的公司紛紛倒下,時間是檢驗一切的金標準。房子、股市、創業,好像是每個有抱負的人躲不開的選擇。
如今
沈陽app開發關鍵詞參與百度競價的前幾位,都是南方的模板化產品型公司,他們市場化運作更成熟,在全國到處搶占市場,即說明了競爭的激烈,也說明各地市場都在供大于求。
回歸我們自己,唯思科技一直是重服務重技術的軟件公司,雖然app沒有前些年的需求火熱,但是我們向微信小程序、公眾號方面的業務拓展也很好的補充了之前App減少的空缺。在之前App領域打下的經驗基礎,在新領域游刃有余,很快也凸顯出自己的獨特之處。我們沒有引領軟件行業的能力,但是我們的存在一定會為本地的競爭力增加一筆濃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