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發|開發基于云端的國產CAE,「數巧科技」獲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
36氪獲悉,CAE軟件研發商上海數巧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巧科技”)近日獲得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由北京思特奇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領投,方信資本跟投。創始人趙康表示,當前公司產品已經在多個行業取得標桿客戶,本輪融資之后,數巧科技將進一步研發基于網絡化的CAE系統、改進云端架構及數據壓縮與三維渲染等方面的系統性能,同時加速市場拓展以及人才招募。
就當前全球CAE市場發展情況來看,國內在技術研發以及品牌影響力方面均呈弱勢狀態,以Ansys、達索、 Altair、MSC、西門子等為首的海外廠商幾乎壟斷全球市場。但在數巧科技創始人趙康看來,隨著云計算、WebGL、容器、AI等相關新技術的出現和發展,CAE正處于一個新的技術迭代周期,基于網絡的在線CAE工具將逐漸成為主流,替代傳統的單機版CAE軟件。
趙康認為,隨著用戶內部數據量暴增以及對多部門協同能力要求的提高,傳統單機版CAE以及目前主流的SDM(Simulation Data Management-仿真數據管理)產品存在諸多弊端:
-
首先是傳統的CAE工具軟件主要基于單機離線模式,不支持數據同步與管理,不支持多部門多人協同模式,軟件升級與安裝需要調動多部門,人力及開發成本較高;
其次,由于傳統CAE工具軟件與數據管理系統分離,用戶往往需要配備SDM類的產品來實現數據管理,但當前主流SDM不具備網絡化工具軟件的功能,用戶需要先下載數據,然后用單機工具處理數據,最后再上傳數據,流程繁瑣,數據流轉和同步的效率低下;
另外,國外產商提供的CAE產品價格偏高,中小企業難以負擔軟件每套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價格,并且大規模計算對于硬件資源要求高,使得CAE的使用門檻和成本很高。
數巧科技CAE軟件在技術路線以及市場切入點方面,與海外廠商相比有明顯的差異點。據創始人趙康介紹,公司的CAE支持網絡化在線仿真,這使得工具軟件與數據管理的功能被打通,一方面省掉了數據由線下轉到線上的時間與人力,另一方面也實現了協同研發過程中數據的實時同步。這是借助了近幾年興起的云計算技術,使得仿真軟件能夠被搭載到云上處理,并且國內外在這方面的研發幾乎處于同一起跑線,因此,國內廠商的市場潛力很大。
針對不同的客戶群體,數巧科技提供側重點不同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針對大客戶,數巧科技主要提供基于私有云的協同仿真平臺與在線前后處理軟件,幫助客戶提升協同仿真的效率; 針對中小客戶,則提供基于公有云的SaaS化的CAE仿真整體解決方案(包括前處理、求解、后處理以及云計算資源),降低用戶使用產品的經濟成本和技術門檻。
從市場策略上看,數巧科技在16年9月成立,從18年開始嘗試產品落地,通過與行業大客戶合作,不斷完善產品。創始人趙康表示,公司在2020年起形成了較成熟的模塊,產品基本標準化,數巧科技的盈利模式也正在從項目制向銷售標準化產品過渡。
截止目前,數巧科技已經與航空航天、汽車、裝備、電子、醫療輔具等行業的多家客戶達成合作,其中私有云客戶包括中國商飛、上海電氣、中國一汽以及ICT行業某世界五百強等知名企業, 公有云平臺simright.com網站已經有1萬多名注冊用戶,其中40%來自海外。 數巧科技2019年實現了公司成立以來的首次年度盈利,2020年在疫情影響的情況下仍然預計實現年度收入增長超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