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設計:設計一款通用型合同管理系統(產品設計-設計一款通用型合同管理系統)
合同管理系統是一個企業參與信息化系統建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本文結合筆者的項目經驗,嘗試為讀者呈現出一個具備行業通用性的、相對較完整的合同管理軟件設計思路。作為回顧性總結,也作為一個范例希望能幫到想轉戰 ToB 領域的同行。
一、合同管理系統做什么?
對 ToB 產品來說,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 PM 擁有多么大的腦洞,只需要搞清客戶需求,知道他們如何在線下處理各項工作即可。
因為每一個新奇的想法都需要公司付錢,而客戶并不一定會接受,所以不用亂加天馬行空的想法,甚至暫時不去迎合市場需要。比如電子簽證。
具體來說,需要先搞清以下問題:
- 客戶來自哪個行業?
- 系統的需求方來自哪個部門?
- 客戶要用系統處理哪些事情(哪些類型的合同)?
- 客戶需要通過系統如何處理工作?照搬線下工作場景,還是對此做改進?
- 有哪些員工(角色)會用到系統?使用頻率分別有多高?
在進行相關市場調研后,我們找到五個有可能與合同管理軟件發生關系的職能角色,以及他們的關鍵需求:
二、合同管理系統怎么做?
對合同管理來說,實際上每一類合同都有自己相應的處理方式(可以參考百科中介紹的合同類型),但為每種類型的合同分別設計流程又不切實際。
因此需要產品經理事先了解每一類合同的使用場景、信息結構和處理方式,然后結合已經確定好的邊界(跟客戶簽下的合同就是邊界),對它們進行抽象化處理。
在簡單地了解客戶需求后,順便梳理一下有關合同管理的業務流程:可以把這個流程看作是“實際業務處理流程 理想化流程”的集合體,因為客戶采購一款系統并不僅僅只是想把線下工作照搬到線上,更希望帶來管理水平方面的提升。
此處省略長篇大論的分析,直接說結論!
1. 合同管理的業務流程
下圖就是合同管理最基本的業務流程;五個角色是抽象出來的用戶分類,真實情況下并不一定會按照這樣的職能分配進行管理,但流程大同小異:
在“合同管理員”角色完成“合同錄入”并審批通過后,即標志著該合同正式生效——這是理想狀態下的流程:先立項,后簽合同。
而對于小額合同,可能根本就不需要立項申請和法務審核(直接使用模板合同);或者是客戶選擇把立項工作放在線下。這樣的話,流程就變為下圖:
上面兩個流程比較粗略,接下來放大流程中兩處比較重要的細節:
- 審批
- 執行
審批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人工審批(由領導主觀意愿決定),二是系統控制(為需要控制的數據類型設置閾值):
這里的外部系統不僅可以是供應鏈系列的庫存系統,也可以是財務系列的預算系統,一個合同管理軟件有太多地方可以跟其他系統建立接口了,這里只是舉例。
把對調外部系統數據和審批流程放在一起是為了方便解釋“審批”,所以畫的不太科學哈(費了半天勁,結果審批沒通過~
合同執行包含:業務層面的執行(項目進度、收發貨進度),財務層面的執行(收付款進度,開票進度):
這個圖畫的更簡單了,能看懂就好。意思就是在執行環節,財務受業務(項目進度)制約;前半部分是合同按時履行的處理方式;后半部分表示業務人員拖進度時,財務可以對其進行“催辦”。
先介紹這么多。
2. 功能清單
因為 ToB 項目大多都是分期完成的,很少會在系統設計之初就一次性列出功能清單,所以下表還是我第一次整理全部的功能……這才發現 ToB 項目原來這么復雜,而且估計還有遺漏的地方,僅供參考吧。
“一二三級菜單”并不是準確的菜單名,主要代表相應的功能點。
3. 信息設計
產品信息設計主要是介紹每個頁面具體包含的內容(文字、圖片、數據及類型等等)。作為回顧性總結,分別列出每個頁面內容有些小題大作,所以本節只列出“合同錄入”時頁面包含的信息。
請忽略這個雞肋的 Excel 配色~
表格中有個名詞“會簽”可能不太常用,意思是:當審批人無法決定時,可以拉一個人跟他一塊審批;另外還有,雖然涵蓋多個主體的合同也不太常見,但我們需要考慮到這種情況。
結語
利用三個工作日的下班時間整理完,歡迎批評和點贊!等我看完評論后再決定詳細介紹哪個模塊~
對了,本文沒有提到當下比較熱門的“電子簽證”,因為這個功能相對比較獨立,對合同管理系統來說屬于錦上添花的部分,所以等后續有時間再介紹。(其實主要是因為我還沒做過~
作者:產品路漫漫;微信公眾號:產品路漫漫
本文由 @產品路漫漫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