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業科技研發:科技引領,從“新”出發(建筑企業科技研發)
背景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推進建筑業全面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也是數字建筑發展的重大機遇期。建筑企業迫切需要科研創新,以提升建造效率、確保工程質量、降低運營成本,并滿足市場的多元化需求。
建筑企業在推動科研創新時,應兼顧戰略性與前瞻性,以促進民族振興和經濟發展;同時,也應注重創新的落地性,以滿足市場需求、解決實際問題、推動技術應用,并增強企業競爭力。然而,前瞻性科研成果與市場導向型科研成果在價值實現周期和社會貢獻度上存在差異,這使得科研成果難以用單一維度量化,進而影響了創新的多樣性,直接與經濟效益相關的科研創新往往更受重視。
此外,建筑業是一個多學科交叉的領域,其服務和應用覆蓋住宅、商業、工業、公共設施等多個方面。科研創新在這一領域需要考慮可持續發展、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等多重目標。這要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科研人員必須具備跨部門、跨企業甚至跨行業的溝通和協作能力,但目前科研人員的協作意愿和能力尚不足以滿足這些需求。
再者,建筑行業傳統上被視為勞動密集型行業,重視施工技術和項目管理,而對科研創新的重視不足。這導致許多科研成果往往僅在特定項目中得到應用,缺乏有效的管理和運營,科研成果的復用率相對較低。
面對這些行業挑戰,建筑企業亟需采取戰略性措施:首先,可以建立一套科學的量化機制,以客觀評估和激勵科研創新;其次,應培養團隊的協作精神,創建專門的科研溝通渠道,以促進知識共享和創新思維的碰撞;此外,可以通過構建創新社區沉淀科研資產,并搭建成果交易平臺兌現創新價值,最終營造一個充滿創新動力和機遇的科研創新態。
量化科研成果價值
建筑企業應通過構建合理的價值量化機制,以公允分配科研資源的同時,更好地激勵科研創新的多元性。為量化科研成果價值,建筑企業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1)分類科研項目:
根據科研項目的成果轉化周期、實現價值與影響力,建筑企業可以將科研項目分為技術儲備類、工程項目類及科研產品類三類項目,以根據項目特性分類進行成果量化與評價。技術儲備類項目旨在對行業、市場、標準、新技術、材料、裝備等進行研究調查,以洞察、研發尚需2-3年轉化周期的前瞻性技術。工程項目類則著眼于解決當前工程技術問題,以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科研產品類項目則針對可以規模化生產和交付的產品進行研究和開發。
2)多維度評價成果:
為了全面評價科研成果的價值,考核與評價機制應綜合考慮現有市場效益及其未來市場潛前景。評估市場前景時,需分析科研成果是否順應行業發展趨勢,并符合政府政策導向,因政府的優惠政策可能加速科研成果的商業化。此外,評價應涵蓋科研成果的技術成熟度與創新性,包括其在技術層面、工藝流程、資源配套以及技術生命周期等方面的實用化程度,以及在特定領域內實現的創新突破和自主創新水平。
3)邀請專家網評成果:
評判一項科研成果對企業乃至社會的貢獻值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加之很多企業在做成果價值評估時其科研成果大都尚未投入使用或未見其顯性效益,這也使得科研成果的價值評判具有預判性。基于這兩個特性,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參與成果價值的衡量是個相對公允的評估方式。建筑企業可以在一個科研項目結項時邀請行業內該研究領域的資深人士進行背對背的線上成果打分,再通過加權平均得出此項科研成果的最終價值評估。
促進創新協作
建筑企業科研創新應通過促進科研部門與市場部門的跨部門協作,提升科研成果轉化率,并使成果更好滿足市場需求。為促進創新協作建筑企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培養科研協作精神:
一方面,建筑業的科研創新可能涉及規劃、設計、施工、運營等多個環節。另一方面,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和綠色建筑需求的增加,使得建筑業與信息技術、智能制造、環保、新能源等產業融合更為緊密。建筑業與關聯產業的融合趨勢對行業內科研人員的創新協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培育科研人員的創新協作精神,建筑企業應積極促進跨學科、跨部門及跨企業的交流,以協助科研人才啟發創新思維、探尋合作契機。其次,企業可以在科研項目開展前要求設立明確的項目目標、規劃、里程碑計劃,以確保各協作團體目標的一致性并確保可以及時獲取所需的科研支持。
2)構建科研專屬溝通渠道:
為進一步促成創新協作,企業可以設立有效的跨部門溝通機制,如跨學科團隊、工作小組或項目協調委員會,并績效或獎金表彰跨部門協作,以更好地鼓勵科研人員與其他部門進行溝通。為鼓勵科研人員與外部科研機構、高校協作,企業則可以通過搭建合作項目平臺、合作資源庫來促成聯合研發。
運營科研成果
建筑企業科研創新可以通過聚類管理領域科研成果并促成成果交易來運營、沉淀科研資產。為更好地運營科研成果,建筑企業能從以下兩方面下手:
1)運營領域科研成果:
建筑企業可以通過將科研成果中的工法、論文、軟著以項目包形式上傳企業內部科研平臺,并分科研領域歸總項目成果包。建筑企業也可以創建線上化創新論壇,作為科研人員和創新者交流思想和分享經驗的地方。論壇內,可設立不同的專題板塊,如:綠色低碳、智能建造、材料科學等,以便同領域的科研人才能夠集中討論和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業動態。
2)拓展創新業務模式:
建筑企業可以構建知識產權集散地,加速科研成果商業化,吸引外部創新資源,促進創新生態繁榮。該平臺將促進專利、設計方案等在市場中流通,實現價值最大化,并為科研人員開辟知識付費途徑,如在線教育、專業咨詢和技能培訓等。
綜上,為更好地利用科研創新推動企業發展,應完善科研成果價值量化機制,積極鼓勵、促成科研團隊進行內、外部創新協作,并通過聚類、運營科研成果、交易科研成果資源更好地沉淀、留存科研創新,提升科研成果復用率。
結語
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做強做優、加快形成科技創新的核心能力、基礎能力和系統能力,是中國企業貫徹“十四五”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為此,需要行業內每個企業積極培育創新精神、鼓勵科研創新、嘉獎創新成果、積極沉淀創新資產,以加速新興科技與建筑業務的融合、變現。我們相信,以科研創新作為核心驅動力的中國建筑業將迎來富強國家、影響世界、塑造未來的全面性變革。
本文是為提供一般信息的用途所撰寫,并非旨在成為可依賴的會計、稅務、法律或其他專業意見。請向您的顧問獲取具體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