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評審意見這樣寫,不妥(項目評審意見這樣寫,不妥怎么寫)
科學網作者:丁克強
評審意見這樣寫,不妥
申報過很多次項目,也做過專家審過別人的項目。科學網有很多大牛,還有很多年輕人,也有很多未來的專家。寫這博文的目的,是希望后來年輕的專家能避免以下常見的不妥。
1、評審意見,自相矛盾。
前面肯定,后面否定,且否定的沒根據。 例如:去年,你沒發表論文,不予資助;今年,你發表了論文還申請什么,不予資助。
今年我的意見里就有:你的報告都是”制備了”, 說明你已經做完了,不予資助。
當然,還有可能黏貼錯誤了。所以在提交意見時,一定要仔細多看幾遍。因為,一個項目申請書,包含了太多申請人和他課題組的心血啊。
2、評審意見,不具體。
一句話,你的創新性不夠,不予資助。顯得很不負責任。
你應該這樣寫, 查閱文獻知道,誰誰在哪年在哪里已經發表了相關工作,所以你工作創新性不高。
3、對事不要對人。
你可以說申請人工作如何如何,不要牽扯到人。
前幾年,我的意見里就有“這個基本概念你都不清楚,說明你基礎薄弱,不適合做科研工作”。
作為申請人的我,就很不高興。我發表了七十多篇SCI論文,已經培養了二十多具有碩士學位的研究生,獲得十多項授權發明專利,我一直在講授大學和研究生課程,你說我不合適科研,的確有些傷自尊心。
4、不懂不要裝懂。 有些你不熟悉的內容,就不要在審了。 有次審研究生論文,不知怎么的,把生物的發給了我,我就拒絕審稿,因為我真得不懂。 這次, 也是,我的評審一專家居然說離子液體和水會發生劇烈反應,這說明這個評審人,沒接觸過這方面內容。
的確,存在,給不需要理由,不給可以給出很多理由的情況。但給出的理由要恰當合適,要讓申請人心服口服。
項目申請競爭激烈,有時很難取舍,作個專家也不容易。
每個人的閱歷不同,對同一個問題的理解不同, 對同一個項目可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這是人為評閱的不足。
在大數據的背景下,項目申請該改革了, 怎么改?發揮廣大高校科研人員的才智是個系統問題,值得思考。
希望你成為公平、公正、有擔當、有負責心、有道德底線、有做人做事底線的專家,而不是偽專家或只是大家調侃的“磚家”。
過來人的一點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