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加強混合所有制企業黨的建設工作(關于加強混合所有制企業黨建工作實施細則)
文/房吉達
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2020 年黨務工作者培訓
2015年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把建立黨的組織、開展黨的工作,作為國有企業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必要前提”,為我們探索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黨建工作新機制提供了基本遵循。黨的十九大報告也明確提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深刻凸顯了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為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實現路徑。當前,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步伐不斷加快,如何加強混合所有制企業黨的建設工作,確保企業改革發展的正確方向,是擺在當前黨的建設領域里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加強混合所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中國共產黨是國家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東西南北中,黨政軍民學,黨是領導一切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獨特優勢。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重大政治原則,必須一以貫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也必須一以貫之”。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的混合所有制企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必然要求。
深化國企改革、推動經濟發展的現實要求。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是發展趨勢,混合所有制企業已成為公有制經濟的重要實現形式。加強黨對混合所有制經濟的領導,發揮企業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協調好國有資本與非國有資本的關系,確保混合所有制經濟的社會主義屬性,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才能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制度結合的優勢,提高國民經濟的發展效率,助力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協同發展,共同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
推動混合所有制企業科學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混合所有制企業發展過程中,多元化的投資主體,會在實現共同利益和維護各自利益方面,存在和產生觀點分歧和利益沖突。當利益主體之間發生矛盾時,按照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企業黨組織能夠發揮領導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從企業的整體和長遠利益出發,進行溝通協調,做到企業利益、股東利益和職工利益的有機統一,形成國家、企業、職工利益共同體。同時,在促進企業科學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增強黨的階級基礎和擴大黨的群眾基礎。
全面從嚴治黨、保證黨的先進性的根本要求。混合所有制企業由于股權形態的不同,類型多樣,對企業的控制力一般是由占股比例所決定。混合所有制企業的黨建工作因企制宜,黨建工作的重點、模式和機制有所差異,但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是共同的。混合所有制企業是一種龐大的新經濟組織,其中包含了眾多的黨員和員工群體。雖然黨組織發揮作用的形式可能不盡相同,但作為黨執政的經濟基礎的地位不會變,黨的性質不會變,對黨組織和黨員的要求不會降低。因此,無論哪種形式、無論哪種類型的企業,都必須貫徹落實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部署,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科學化水平,夯實和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
加強混合所有制企業黨建工作的實現路徑
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黨建工作要求寫入企業章程。企業章程中要明確黨建工作總體要求,寫明黨組織的設置形式、地位作用、職責權限,寫明黨務工作機構及人員配備、黨建工作經費保障等內容和要求,為黨組織有效開展工作、發揮作用提供制度保障。把黨的領導融入公司治理各環節,把企業黨組織內嵌到公司治理結構之中,明確和落實黨組織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中的法定地位,做到組織落實、干部到位、職責明確、監督嚴格。
落實黨組織研究討論是董事會、經理層決策重大問題的前置程序。通過“雙向進入、交叉任職”領導體制,實現黨組織成員和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的相互融入,使得黨組織的決議、意見和建議能夠順利融入到企業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的決策過程中去。黨組織參與企業重大事項的決策,不是企業管理中的重復決策,而是各有側重。黨組織參與企業重大問題的決策,但不能直接成為企業生產經營的決策和指揮中心。黨組織研究討論作為企業決策重大問題的前置程序,既要維護董事會對企業重大事項的決策權,又要保證黨組織的意圖在重大事項決策中得到體現。
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落實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黨組織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與董事會、經理層等依法行使用人權相結合,既要明確黨組織在干部管理權限上的領導責任,有效發揮黨組織在選人用人上的把關定向作用,也要明確董事會、經理層等在用人上的法定職權,充分調動決策層、經營層依規選人和按需用人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實現黨組織、董事會、經理層等在用人方面的協調配合和有機融合。抓好人才工作和人才隊伍建設,打造出“對黨忠誠、勇于創新、治企有方、興企有為、清正廉潔”的黨員干部隊伍和一支符合企業發展需要的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技能人才隊伍。
落實“四同步、四對接”。黨章規定“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人民解放軍連隊和其他基層單位,凡是有正式黨員三人以上的,都應當成立黨的基層組織。黨的基層組織,根據工作需要和黨員人數,經上級黨組織批準,分別設立黨的基層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混合所有制企業中同樣要落實好“黨的建設和國有企業改革同步謀劃、黨的組織及工作機構同步設置、黨組織負責人及黨務工作人員同步配備、黨建工作同步開展,實現體制對接、機制對接、制度對接和工作對接”。堅持建強國有企業基層黨組織不放松,確保企業發展到哪里、黨的建設就跟進到哪里、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就體現在哪里,為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提供堅強組織保證。為企業黨建工作的開展提供經費保障,國有企業黨組織工作經費要通過納入管理費用、黨費留存等渠道予以解決。
抓牢意識形態工作。狠抓意識形態學習教育。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全面落實好學習內容、學習任務、學習目的,建立第一時間學習制度。加強意識形態制度建設。定期、不定期對意識形態工作進行跟蹤檢查督導,確保意識形態工作全覆蓋。堅持把落實干部談心談話制度作為掌握干部思想動態、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強網絡意識形態陣地管控。創新網絡內容建設,加強“互聯網 媒體”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打造一批導向正確、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新型傳播平臺,鞏固主流意識形態。
強化監督管控責任。國有企業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注重建立完善的權力監督機制,特別是要認真落實企業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堅持從嚴治企與依法治企相結合。企業黨組織要在重大決策、人員選拔、人員考核等過程中積極參與,發揮作用。強化內部風險管控,對存在的潛在風險,及時發現、及時匯報、及時解決。企業黨組織要與監事會、內部審計機構等形成合力,暢通監督渠道,不斷增強執紀監督能力。加強對企業領導人員和黨員干部的黨性教育、宗旨教育、警示教育,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引導他們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增強黨性修養,從思想深處擰緊螺絲。
加強組織關懷和文化認同。針對組織結構多樣化、股東利益多元化、員工企業認同感差異化的現實情況,混合所有制企業黨組織開展黨員教育要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更加注重文化溝通,逐步構建企業基本價值觀和行動指南,不斷強化基本價值觀的共識和認同。要規范黨內組織生活,堅持和完善“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等制度和做法,增強黨員的歸屬感,提升黨員的宗旨意識,發揮黨員的骨干作用。要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優勢,創新黨員教育方法,組織大家喜聞樂見的黨內活動,與生產經營管理、人力資源開發、企業文化建設等工作結合起來,關心幫助服務黨員,在思想上解惑,在精神上解憂,在文化上解渴,在心理上解壓,使黨組織真正成為團結群眾的核心、教育黨員的學校、攻堅克難的堡壘。要整合企業的激勵關懷資源,建立健全黨員激勵關懷的制度體系,形成激勵關懷黨員職業生涯發展、激勵關懷青年黨員成長、激勵關懷困難黨員生活的三個激勵關懷機制,營造良好的基層企業政治氛圍。要培養挖掘發現身邊先進黨員典型,總結經驗,宣傳報道,在內部宣講優秀黨員的典型事跡,使全體黨員在典型的帶動下奮發工作,銳意進取。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必須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頻共振。國有企業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過程中,要繼續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貢獻國企力量。
(作者單位:中國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