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構建“3211”黨建扶貧體系全力促進脫貧攻堅綜述(扶貧 黨建)
武威日報(張文輝)近年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認真落實全國全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部署,充分發揮黨建扶貧在脫貧攻堅中的關鍵作用,圍繞配強一批好書記、建強一套好組織、帶出一支好隊伍,按照“三富三思”激活力、“雙推雙進”促融合、一體整頓強基礎、一套標準促過硬的總體思路,著力構建“3211”黨建扶貧工作體系,不斷夯實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組織基礎。
齊抓共促聚合力。市委切實履行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政治責任,牢固樹立“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績、脫貧攻堅是最大任務”理念,緊扣一號工程實施,先后出臺《貫徹從嚴治黨方針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意見》《全面加強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意見》《實施基層黨建“六項工程”的意見》,部署實施脫貧攻堅“三富三思”主題實踐活動和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雙推雙進”工程,全力推動黨建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互促共進。分別制定縣、鄉黨委書記落實管黨職責意見,把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作為各級黨組織書記重要職責,建立定期報告、檢查督辦、專項巡察、述職評議、考核評價、激勵問責六項制度,持續推動脫貧攻堅任務落實。市委常委會經常研究抓黨建促脫貧工作,定期聽取精準扶貧干部人才、實績考核專項匯報,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帶頭深入一線調研督導,組織、扶貧等部門全力推動落實。圍繞脫貧退出目標,實行市級領導包鄉鎮、部門單位聯村、縣級領導定點聯系、第一書記駐村領導、幫扶工作隊駐村工作、干部結對包戶,同步聯系黨建、扶貧“六包雙聯系”制度,不摘帽不松勁,不脫貧不脫鉤。建立市考核貧困鄉鎮、縣區考核貧困村黨建脫貧雙向印證考核機制,鄉鎮考核結果全市綜合排序,村考核結果縣(區)內綜合排序,對考核為一般等次的鄉鎮班子和排名末位的鄉鎮黨政正職進行專題約談和換屆調整,連續兩年考核為好班子的,組織部門記錄在案優先提拔使用。
“三富三思”激活力。把脫貧攻堅、全面小康作為推進農村“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主陣地,按照中央“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支部,把從嚴教育管理黨員落到支部,把群眾工作落到支部”要求,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開展脫貧攻堅“三富三思”主題實踐活動,以大學習強化政治引領,大調研精準查擺問題,大討論厘清發展思路,大提升促推產業發展,大整治補齊弱項短板“五大行動”,引導激勵黨員干部爭當致富能人、爭做帶富先鋒,教育示范貧困群眾“六破六樹”轉變觀念,堅定改變落后面貌的信心決心,增強脫貧致富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使黨支部真正成為教育黨員的學校、團結群眾的核心、攻堅克難的堡壘。結合慶祝建黨96周年,緊扣脫貧攻堅講好專題黨課,開展“不忘初心跟黨走”主題黨日,組織憶苦思甜大討論和克服“小進即滿”“小富即安”、不思進取專題討論,引導黨員群眾知黨恩、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教育先富黨員富而思源、富而思進、富而思幫,幫帶貧困群眾發展致富項目,培育富民產業,用辛勤勞動改變貧困面貌。充分發揮市縣鄉黨校主陣地作用,全力抓好鄉村干部、黨員群眾扶貧政策與致富技能普遍輪訓;開發“天馬黨建”云平臺,部署精準扶貧專題微視頻課件10集,發布精準扶貧專題信息101條,凝心聚力促推扶貧政策措施轉化為具體項目。堅持群眾至上導向,結合換屆后鄉村班子分析研判,縣鄉村黨組織書記帶頭進村入戶,“五聽五問五訪”,深查細擺組織建設和脫貧攻堅難題癥結,耐心細致做好思想動員,教育引導貧困群眾克服“等靠要”思想,增強自強自立發展信心,積極接受新技術新理念;逐戶分析致貧原因,確定脫貧方向、解困目標,制定幫扶計劃、推進措施,指導幫助鄉村黨組織全力抓好整改,精準落實脫貧措施,使支部工作有機融入脫貧攻堅。深入推進“村霸”“蠅貪”專項整治,緊盯重點人和扶貧資金分配發放末端環節,嚴肅查處扶貧領域違紀問題27起,處理97人,給予黨政紀處分40人。開展農村環境衛生大整治,積極創建省級“千村美麗”和“萬村整潔”示范村。
“雙推雙進”促融合。圍繞優化組織體系、建強干部人才、統籌任務推進、促進產業發展、提升服務能力,深入實施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雙推雙進”工程。把脫貧攻堅一線作為培養、磨礪和選拔干部的主戰場,大力選拔能干事、干成事、會扶貧、真扶貧的干部,提拔4名脫貧實績突出的鄉鎮黨政正職進入縣區班子,選拔112名鄉鎮事業干部進入鄉鎮班子,撤換85名工作不力的鄉鎮領導干部,提拔重用63名實績突出的選派干部。著眼脫貧攻堅、全面小康任務需要,嚴格落實好干部標準,依法從嚴把握村干部任職資格條件,建立任職資格條件負面清單和候選人資格縣鄉村三級審查制度,全面推行競職、黨建、脫貧、辭職“四項承諾”,著力選優配強“兩委”班子特別是黨組織帶頭人,強化村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注重選優配強第一書記,堅持把最優秀的年輕干部精準選配到第一書記崗位,把第一書記做為培養干部的重要途徑,優先把敢于擔當、發揮作用好、各項工作靠前的第一書記選拔到重要崗位,各類評先選優優先考慮第一書記。充分發揮第一書記統籌領導作用,建立村級組織、聯村單位、駐村工作隊工作力量分工協作、重點任務集中推進、群眾工作齊抓共促機制,集成幫扶合力,強化包聯責任,努力把每一個幫扶項目、每一筆幫扶資金轉化為發展致富的血脈。以產業扶貧為根本,堅持增強“造血”功能與提升“輸血”幫扶相結合,把培養黨員致富帶富能力、培育壯大富民產業作為黨建扶貧核心任務,深入推廣民勤縣沙灘村“黨建引領、產業富民”經驗,全面推行黨支部 合作社(協會) 致富帶頭人、黨員中心戶 合作社(協會) 致富帶頭人等產業扶貧黨建模式,實施黨員素質提升、項目黨員、黨員帶富“三項行動”, 努力實現村有增收產業、戶有增收項目。近三年來,培育黨員致富帶頭人685名,組建產業黨組織976個,創建沙灘村式黨支部129個,帶動群眾建成設施農牧業22.56萬畝,發展特色林果31萬畝,移民搬遷11萬人,累計減貧27.2萬人,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9784元。
一體整頓強基礎。聚焦強書記、抓班子、建隊伍、提能力、轉作風、建制度,開展“百村示范百村整治”行動,建立黨政部門進軟村、經濟部門進窮村、政法部門進亂村、涉農科技部門進產業村駐點整頓機制,嚴格落實縣級領導 鄉鎮黨委 聯村單位黨組織 駐村幫扶工作隊 軟弱渙散村黨組織“4 1”包抓責任,通過配強班子治“軟”,發展經濟治“窮”,完善制度治“散”,維護穩定治“亂”,轉化升級后進村黨組織96個。著眼增強政治功能、提升服務功能,嚴格落實《村級組織工作規則》,全面推廣“五議五公開”工作法,健全村干部輪流坐班和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制度,加強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不斷完善貧困鄉村治理機制。強化黨建、脫貧、發展“三項考核”,建立村干部工資報酬與脫貧績效掛鉤機制,以鄉鎮為單位單列績效考核獎勵報酬。全面建立村干部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補助制度,列支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財政專項資金2000萬元,優先扶持貧困村發展集體經濟,增強自我“造血”能力。
一套標準促過硬。著眼建立經常性“黨性體檢”機制,出臺《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意見》,堅持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從組織設置、班子建設、教育管理、組織生活、為民服務、場所建管、工作運行、基本保障8個方面,區分8個領域從嚴從實建立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體系,引導基層黨組織對標查改,按照一年推廣打基礎、兩年深化出成效、三年全面上臺階總體目標,系統破解基層對黨建工作“抓什么、怎么抓”不懂不會、不嚴不實問題,全力創建標準型、示范型黨組織,推動農村各領域黨建工作整體推進、全面加強。牢固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全力抓好支部建設這個最重要的基本建設,從加強和規范基本組織生活、解決不經常不認真不嚴肅問題入手,統一編印配發《黨支部工作手冊》,明確“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具體操作規程,細化學習討論發言、組織生活考勤、黨費交納明細等內容,推動黨支部制定落實年度“三會一課”計劃、全面推行主題黨日,對支部10項日常工作的時間、程序、內容、標準等要素實行全程記實管理,把全面從嚴要求落實到支部工作各個環節各個方面,確保支部組織生活按時提質增效、全過程可追溯,以組織生活規范化常態化促進支部工作標準化;嚴格黨員領導干部雙重組織生活紀律,以上率下,引領全體黨員強化組織生活自覺,把參加組織生活當成“必修課”,把嚴格嚴肅作為好習慣,促進支部個個過硬、黨員人人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