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黨建與鄉村振興“同頻共振”(將黨建與鄉村振興)
昨日,新華社發布了第20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文件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要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村基層黨組織是我國各地區黨建基礎的“神經末梢”,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化農村改革,對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促進科學和技術創新、提高黨在人民群眾的核心地位具有重大實踐意義。
構建基層黨建引領體系,健全網格黨建運行機制。鄉村振興歸根結底是人才的振興。一是要加強黨員領導干部的作風建設,大力推動農村、貧困鄉鎮干部狠抓落實,發揮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提升農村黨委的引領能力。二是要提升黨支部的組織化程度,規范基層黨支部管理與建設,嚴格執行“三會一課”“黨員評分制管理”“主題黨日活動”等規定動作。三是要構筑“支部建在線上,黨員連在網上”的組織,整合資源,建立“流動黨員驛站”,如通過微信平臺組織黨員網上學習,監督和指導流動黨員開展“三會一課”將黨建信息化融入工作和生活,引導支部黨員在各自崗位上敬業奉獻。
細化農村黨員管理制度,增強農村黨建工作的實效。一是要實現村、鎮、企業、村和居民的聯動,根據國家現階段發展情況,實現優勢互補,實現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優化資源配置,實現農業合作社和農業項目的個性化建設,實現共同建設、實現農業合作和農業項目合作經營方式是同時發展的趨勢。二是要促進農村黨支部間的合作交流,摸排調查流動黨員,解決流動黨員參加組織生活的問題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軟硬件設施,構建黨的信息系統,逐步實現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完成共同推進黨和社會基層組織的全面治理。三是探索如何建立像“村村聯建”“村企聯建”類似相關的模范黨組織,有效進一步鞏固加強村黨組織軟弱整治。要按“弱村干部、村工作組”交叉選拔,組織部門對口聯系第一書記,黨組織核定編制領導干部,黨組織調整編制部門聯系點,特殊教育培訓。
構建多元主體的治理格局,激發社會組織的參與動力。一是要健全農村對社會組織的培育機制,加大對農村政策的培訓,包括能給農民帶來利益的政策、土地政策、法律和規章制度、村莊規章制度等。二是完善居民參與農村黨建的制度平臺,必須進一步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完善農村民主自治機制,實行“小微權力清單”和經濟責任審計等,進一步探索黨員的渠道和方法。三是提升黨建工作對農村需求的積極回應,加強農村防災減災建設,為農村增援提供保障。要改善支持農田水利設施建設,需要繼續開展“科技”和信息技術研發,滿足“三農”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