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向黨②丨如何當好非公企業黨組織書記?——榕基軟件黨委書記張莉踐行“抓四點一面”工作法
企業背景
福建榕基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以軟件產品開發與銷售、計算機系統集成及技術支持與服務為主營業務的民營高科技企業,是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2005年11月企業成立黨支部,2015年5月升格為黨委,下設10個支部。公司現有員工1000多人,其中黨員80人。
張莉現任福建榕基軟件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人力資源總監。她把黨建工作作為自身事業來抓,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團結帶領黨委一班人不斷讓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黨的建設與企業發展的雙贏。2011年,公司黨組織榮獲“福建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她個人榮獲“福建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書記”“福建省優秀黨務工作者”等榮譽稱號。2016年,張莉當選為福建省第十次黨代會代表。
破題案例
作為福建榕基軟件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張莉擁有18年軍齡、30多年黨齡,在榕基工作至今已滿14年,作風干練、行事果斷、嚴于律己、講求奉獻,軍旅出身的她既有剛強的一面,也融合了女性特有的溫婉細膩、親和貼心的一面,這一切都為她抓好非公企業黨建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張莉帶領榕基的黨員同志不斷實踐,探索總結出“抓四點一面”工作法,即“抓住黨建關鍵點、企業關注點、員工需求點、文化結合點,擴大影響面”,使黨組織的組織力不斷增強,政治核心作用和政治引領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有力地促進了企業健康發展。
抓住黨建關鍵點
“打鐵首先自身硬”,非公企業黨組織能否發揮作用,關鍵在組織強不強、隊伍強不強,“雙強”就能有為有位。黨組織書記就得抓住黨建關鍵點,強化組織功能,建強黨員隊伍。
一是班子進入決策層。張莉十分重視黨委班子自身建設,積極推行黨委委員與企業決策層“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的領導體制,確保黨建工作與企業管理“同頻共振”。目前,公司黨委委員中有副總裁、總監、核心部門總經理,黨委委員屬公司高層的占80%,直接進入公司決策層的占40%。2018年,黨委發展了公司董事會秘書、副總裁入黨,進一步增強了黨組織在企業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同時,大力推動公司黨委下屬黨支部書記和部門負責人“交叉任職”,更好地服務企業轉型升級。
二是支部建在核心部門。張莉提出,在企業核心技術研發部門必須設立黨組織。目前,在企業研發中心、網安部、電子政務部等核心部門均成立支部,10個支部書記均由部門經理擔任。支部書記帶領黨員和技術骨干力量鉆研新技術、研發新產品,多個產品和項目獲得國家、省部級獎項。
三是黨員在一線培養。在培養黨員骨干上,要求各支部注重做好企業高層、青年骨干、企業標兵、優秀員工中培養黨員工作,并通過人資部推薦到重要崗位。目前,黨員平均年齡27歲,60%以上是公司高層或骨干員工。近年來,有20多名員工在黨委的精心培養下,從一線普通員工發展為黨員,并成為獨當一面的中層干部骨干。
抓住企業關注點
黨組織書記工作要做“實”,就必須做到企業發展關注什么,書記的工作重點就做什么。經營目標、和諧氛圍、人才隊伍是榕基黨建始終重點保障服務的內容,也是張莉書記的重點工作內容。
一是服務生產經營。組織黨委根據企業發展戰略、中心任務制定黨建工作計劃和責任書,設立黨員先鋒崗、黨員示范責任區,號召廣大黨員帶頭爭先創優,勇當標兵。2012年,榕基軟件承擔了原國家質檢總局中國電子檢驗檢疫主干系統項目建設。該項目投資規模大,業務覆蓋面廣,時間進度緊,標準要求高,而當時企業在北京地區的技術、管理人才緊缺,需要從外地分支機構抽調員工,組建項目開發團隊。為此,張莉親自招聘和培養的黨員黃慶炬、姚少揚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他們主動請纓帶領項目開發團隊,歷時6年,忍受與家人兩地分居之苦,克服重重困難,實現了該項目系統在全國的成功上線,公司因此獲得原國家質檢總局頒發的“突出貢獻集體”榮譽稱號。
二是營造和諧氛圍。張莉重視加強企業上下溝通,發揮黨組織橋梁紐帶作用,引導員工參與民主管理,及時消除內部矛盾,為企業發展營造和諧氛圍。她分管的公司黨群辦在OA辦公系統設立投訴建議平臺,通過“匿名投訴、實名回復”,讓員工對黨建工作和企業管理工作進行實時監督。總裁辦和人力資源部設立“中高層民主測評系統”,組織全體員工對企業經營管理層和黨組織、工會負責人進行評議。依托黨建網站,對發展黨員、黨員評優等進行民主監督,對優秀黨員和優秀員工進行公示和表彰。
三是注重人才培養。張莉積極推動公司按黨員優先、德才兼備原則選聘優秀青年員工,注重在實踐中培養鍛煉好苗子;她牽頭組建企業內訓師隊伍,自己作為企業高級內訓師,為員工開設企業管理、人才選育用留、壓力與情緒管理等課程,年均培訓員工1000多人次。在工作中,張莉善于及時將優秀員工,特別是黨員推薦到重要崗位任職。目前公司的經營管理層和中層部門經理85%以上為企業自己培養的人才,10年以上工齡的老員工占25%,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人力資源支撐。
抓住員工需求點
做好非公企業黨建要關心員工的需求。張莉堅持以人為本,把服務員工作為黨建工作重要內容,把實現員工與企業共同發展作為工作目標,為公司持續壯大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一是維護權益需求。張莉分管工會和團委工作,她帶領工會,協助公司完善福利制度,受到員工普遍贊譽。她指導工會及時協調勞資關系,企業成立20多年來,沒有發生一起重大勞資糾紛,近十年來平均離職率均在15%以下。
二是關心生活需求。黨群聯動建立“五必訪”制度,即員工結婚必訪、員工生育必訪、員工住院必訪、雙親重病必訪、雙親去世必訪,指導工會成立“職工互助會”,為困難員工提供幫助,將組織關懷送到員工心坎上。特別是在黨委指導下,工會、團委不定期舉行“青年茶會”等,幫助員工釋放心理壓力,成為公司一項重要的品牌文化。此外,黨組織每年幫助5名員工解決子女上學和入托問題;團委和工會每年舉辦青年聯誼會,為單身異性員工牽線搭橋。
三是滿足成長需求。針對年青人多,職業發展需求較強的特點,幫助員工規劃職業方向,完善員工考核晉升制度,激勵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每年有超過30%以上的技術、業務、管理類崗位員工因業績突出得到晉升。
抓住文化融合點
企業文化是企業價值觀體現和員工行動向導,也是黨建工作重要載體。張莉積極組織黨委一班人承擔起企業文化引領者和建設者使命,在企業文化確立、推行、實踐等重要節點把握主導權,自覺把黨的意識形態工作滲透、融合進去。
一是在學習中融合。確立“服務社會以促進企業發展,貢獻企業以追求個人進步”的企業核心價值觀,通過培訓或講座等形式融入員工日常思想和行為。每當黨的重要會議召開、重要決策出臺,即通過內網、黨建網站和博客、微信群等進行宣傳、交流體會,使企業員工及時領會掌握黨的方針、政策。張莉還經常親自為員工講授企業文化課程,用生動的案例詮釋如何實現企業文化落地。
二是在活動中融合。張莉善于創新,以豐富的活動載體傳導企業文化,比如組織開展征文、攝影、演講等比賽活動,引導員工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團結友愛的和諧氛圍。
三是在行動中融合。張莉注重聯合社會愛心機構,承擔企業的社會責任感,當好大愛、責任、擔當的代言人,積極弘揚正能量。比如,組織員工參加閩侯縣荊溪永豐小學的“六一”聯歡會、關愛山區留守兒童閱讀圓夢公益行、山區小學生愛心愿望認領等公益活動,幫助員工樹立積極向上、樂觀進取的陽光心態。
擴大社會影響面
黨建工作要擴大影響面,要讓企業出資人和全體員工乃至社會對企業黨組織的存在、作用、價值等產生認同感,提高黨的影響力。
一是黨工團一體化,擴大組織影響面。張莉認為,在黨員人數不多的非公企業,通過黨群聯動的方式是擴大黨組織影響力的有效途徑。她帶領黨組織大力開展黨建帶工建、團建工作,通過將黨委委員、黨員骨干推薦到工會和團委組織中擔任負責人等工作,加強黨對工會和團委的領導;通過帶領工會開展參與公司民主管理、維護員工合法權益、完善員工福利、幫扶困難員工等工作,同時通過領導團委開展幫助青年員工成長、關心青年婚戀和家庭生活等工作,將黨組織的工作覆蓋面擴大到整個公司和所有員工。
二是發揮作用常態化,擴大工作影響面。在企業生產經營、穩定人才、技術創新、企業文化等工作中,在維護員工合法權益、生活需要、精神需求和職業規劃中,在處理勞資矛盾、管理監督中,張莉帶領黨委一班人積極發揮作用、解決問題、調節關系,逐步贏得了業主的信任,員工的認同,進而為黨組織在公司開展活動營造了寬松有利的環境。
三是顯示效果立體化,擴大社會影響面。在張莉的帶領下,黨組織、黨員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得到上級黨組織和各兄弟企業的認可。榕基已成為福州市兩新組織黨建品牌單位,軟件園紅色領航示范單位。張莉成為軟件園紅色講師團的講師,將自己的實踐經驗傳授給更多人。
如今,榕基黨組織的工作狀態十分主動,黨員從當初不愿掛牌上崗到如今爭當先進,黨組織從當初擔心員工入黨意愿氛圍不濃,到如今形成入黨熱潮,事實證明,通過“面”的拓展,書記和黨組織的工作局面完全打開了。
案例點評
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書記是在企業中開展黨的工作的帶頭人。黨組織能否發揮在職工群眾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在企業發展中的政治引領作用,黨組織書記十分關鍵。在開展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的過程中,張莉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素質,確保發揮好帶頭人作用,給人以深刻的啟示。
一是要自身硬。黨組織書記除了守信念、講奉獻、重品行以外,還要熟悉黨務知識、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知識以及群眾工作的方法,具備一定的企業發展戰略思維能力,不斷實現黨建工作新作為,樹立黨組織形象,發揮黨組織作用。
二是要善融合。黨組織書記要著力實現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的融合,首先要具有融合的理念,其次是要有融合的技能。在張莉的努力下,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與企業決策管理層相融合,黨建工作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相融合,使黨的保障作用得以有效發揮。
三是要信于眾。企業黨組織要在企業職工群眾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企業黨組織書記就必須在黨員群眾中樹立威信,形成凝聚力和感召力。除了加強自身修養,賦予人格魅力外,還要關心員工切身利益,以黨建帶工建、帶團建,形成合力,凸顯黨建工作成效,優化黨建工作環境。
(作者:邱陵/文 楊丹艷/編導 俞建強/攝像)
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