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市西工區洛北街道 新時代擔當新使命 強黨建引領新作為(洛陽市西工區洛北鄉領導班子)
■河南經濟報記者 韓榮君 通訊員 符家樂 張麗 文/圖
只有順應歷史潮流,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才能與時代同行。今年以來,洛陽市西工區洛北街道黨工委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牢牢把握新形勢下黨建工作的新趨勢、新特點、新規律,主動適應實踐、時代和人民群眾的要求,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嚴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區黨建工作相關指導精神,圍繞“三個西工”建設,總結新經驗、探索新做法,謀劃黨建工作“1343”新思路,高質量、高標準、高效率推動黨的建設,與時俱進,不斷提高黨建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凝聚起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為全街道中心工作開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1343”工作機制凝神聚氣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洛北街道辦事處以黨建為引領,探索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突出政治功能,提升凝聚力,釋放引領力,讓其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洛北街道辦事處廣泛推行“1343”工作模式,建設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引導黨員到老百姓身邊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僅要打通社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更要補上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
打造一支黨員志愿者隊伍。洛北街道辦事處下轄13個社區,共有1951名黨員。為增強全體黨員的責任感,讓其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由街道黨工委牽頭,在各社區分別成立1支黨員志愿者服務隊,黨員志愿服務項目涵蓋文化宣傳、衛生健康、兒童代管、關愛老人、困難幫扶、義務勞動、心理咨詢、法律咨詢、醫療服務、矛盾調解等。
搭建三個服務平臺。以“四點半學校”為依托,黨員志愿者充分利用社區已有的場所和相關設施以及配備的桌椅、柜櫥、圖書,為社區職工子女提供免費托管、課業輔導、興趣培養,保障孩子們的安全、身心健康,消除父母的后顧之憂。以“孝老愛親中心”為依托,向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開放,重點包括高齡老人、空巢老人、殘疾老人、優撫老人、低保或低收入老人等,并為其提供膳食、個人照顧、保健康復、休閑娛樂、精神慰藉、緊急援助等服務。以“居民暖心之家”為依托,補短板、增強黨群關系,開展服務群眾的公益活動,如免費理發、量血壓、組織群文活動、關愛失獨家庭等日常志愿。
建立四項工作機制。黨員提質。嚴格“雙推雙評三全程”制度,注重在工作一線、高知識群體、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中發展黨員,促使黨員隊伍結構優化、分布均衡。街社聯動。方案聯謀,即:街道從部署推動、社區從具體落實上查找不足,制訂方案、全面部署、系統推進、補齊短板;責任聯扛,即:街道“組織領導、部署推進”責任,社區黨組“組織實施、具體落實”責任;工作連抓,即:街道組織逐社觀摩、整街提升,社區突出工作落實、自我監管。積分管理。以黨員先鋒指數積分管理為重要抓手,引導黨員積極參加黨組織生活,有效提升黨員參與黨內生活的積極性,推動黨員進社區、結對幫扶、志愿者服務等活動開展,踐行服務理念,筑牢為民服務意識。承諾亮諾。街道全體黨員亮身份、踐承諾,簽訂黨員公開承諾書,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樹立良好的工作作風,牢固樹立責任意識、紀律意識和規矩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內化于心、外踐于行。
強化三個基礎保障。陣地保障。打造大路口“一刻鐘黨建服務圈”,將大路口社區現有的黨群服務中心、黨建長廊、黨建廣場三個點穿成線、連成片、形成面,集黨建活動、教育培訓、形象展示、資源整合、服務群眾于一體;打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黨建主題廣場,以東澗溝升龍廣場A區延澗河綠化帶的居民活動廣場為主體,建成廉政教育、黨史、“三新”大講堂和家風家訓展示4大板塊區域,吸引最廣大基層黨員群眾緊密團結在黨組織周圍;打造中州渠首黨建主題廣場,河渠南岸擺放中共一大到十九大發展歷程宣傳展板,河渠北岸矗立黨建主題藝術雕塑,營造濃厚的黨建氛圍。經費保障。針對“五星支部”建設、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兩新”黨組織黨建提升等重點工作,申請專項黨建工作經費;規范基層黨建經費管理使用,將黨建辦公經費、黨建活動經費、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納入街道辦事處財政預算。激勵保障。與日常考核結果相結合,將社區分類定級,在對一、二類社區獎勵基礎上,對三類社區以末位倒查形式確定后進,進行整頓。對于符合推選條件且工作中表現優秀的黨組織書記,推薦為區、辦“兩代表一委員”人選。
突出黨建引領惠及民生
要想實現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發展高質量,就必須牢牢把握新形勢下黨建工作的新趨勢、新特點、新規律,勇于打破傳統思維方式、工作方式,探索新做法、總結新經驗,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提高黨建工作的針對性、有效性。
在實際工作中,洛北街道辦事處廣大黨員干部勇于擔當,積極推行“黨建 ”工作模式,將黨組織陣地前移到群眾工作第一線,始終堅持“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既重過程,一個環節一個環節抓實、一個節點一個節點推進,更重效果,真正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吹糠見米,落實決策部署、解決存在的問題、提升工作質量。
社區工作直接關系千家萬戶,是黨和政府聯系群眾的“第一站”,黨和政府的政策、措施都要依靠社區去落實,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社區工作的好壞、細致與否,直接關系到千家萬戶。
西下池社區以前是典型的城中村,道路狹窄、人口密集、安全隱患較大,為改善城鄉居民的居住環境,提升群眾的生活質量,西下池社區黨支部強化黨建引領,下決心進行征遷改造。
工作開展伊始,西下池社區就確立“緊扣拆遷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拆遷”的工作思路,大力實施“聚焦黨建主業主責·聚力項目加速推進”的“黨建 ”工程,以“黨員服務于項目、黨建深入到現場”為目標,開展以“支部設在項目上、身份亮在工地上、黨旗飄在陣地上”為主題的實踐活動。
經過多方努力,西下池村棚戶區改造一期工程圓滿結束,于2019年5月23日舉行一期安置房回遷儀式,一期建設的626套房源被247戶村民選畢;二期安置房拆遷、建設工作正在穩步推進中。
類似情景在洛北街道辦事處并不鮮見。
鐵路防洪渠史家屯段項目區域內需征遷128戶,征遷面積3.8萬多平方米。史家屯社區黨委多措并舉,周密部署,主動解決項目建設中出現的各類矛盾糾紛,不斷開創項目建設平穩、和諧、快速的局面,短短30天首戰告捷,簽訂協議、拆除建筑達99%,真正實現大頭落地。
由于社區黨員干部的辛勤付出,東澗溝實現整體拆遷,昔日的小村莊變成了如今的環境優美溫馨、生活舒心愉悅的幸福社區。
基層黨員干部是黨的最前哨,也是最直接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體現和反映黨群關系的晴雨表。洛北街道辦事處號召廣大黨員干部要做“兩懂一會”的理論宣講工作者,即:懂理論,掌握“看家本領”;懂群眾,做到“有的放矢”;會宣講,力求“潤物無聲”。
近年來,洛北街道辦事處著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政風、淳樸民風”,打通社區文明建設“最后一公里”。為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開展了“迎三八·講述我的家風故事”演講比賽和“傳承良好家風,評選五好家庭”活動,評選表彰演講比賽一、二、三等獎15名,“好婆婆”“好媳婦”“好妯娌”“五好文明家庭”38個。
弘揚“好家風”、傳播“大文明”、普及“小講堂”、構建“大教育”、打造“小看點”、作出“大影響”,洛北街道辦事處以好家風促好作風,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展示了文化惠民的新面貌、新風采,真正把民心聚起來、風氣正起來、工作干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