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婚戒龍頭沒落 “I Do”母公司恒信璽利走向破產重整(恒信璽利招聘網)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蔡越坤 2022年關閉多家銷售門店、總市值縮水超97%……擁有“IDo”鉆戒品牌的恒信璽利實業股份有限公司(832737.NQ,以下簡稱“恒信璽利”)因債務等問題,被申請破產重整。
公開資料顯示,恒信璽利成立于1999年,為國內珠寶行業領軍企業,由“鉆石大亨”李厚霖創立。該公司旗下核心品牌“IDo”于2006年誕生,瞄準結婚鉆戒這一細分市場。其以“全球婚戒大師”為定位獲得年輕人的青睞。2021年12月17日,“IDo”官宣陳小春、應采兒夫婦為品牌全球代言人。
2022年,恒信璽利的銷售門店減少205家,較2021年12月末減少28.67%。且截至2022年12月末,公司擁有員工數量241人,較2021年12月末減少85.69%。
步入2023年,昔日婚戒龍頭恒信璽利被北京艾貝利特服裝服飾有限公司以“無力清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
作為一家新三板上市公司,截至2月15日,該公司股價僅為0.6元/股,總市值較2018年高位時已經縮水超97%。目前,恒信璽利已被西藏自治區曲水縣人民法院受理預重整。
對于恒信璽利陷入債務困境,恒信璽利一位相關人士2月15日對經濟觀察報的采訪回應表示,主要受疫情管控影響,全國各地商場頻繁不讓營業,導致公司全國幾百家門店面臨不讓開店的情況,從而使得經營狀況下降;另一方面,過去幾年受疫情影響,年輕人結婚的人數也出現降低,跟宏觀因素也有一定的關系。
光大證券提示風險
2月11日,光大證券作為恒信璽利的持續督導主辦券商,提示風險公告表示,發現該公司存在以下3種情況:
第一,根據資料,恒信璽利2022年度陸續在全國范圍內關閉部分銷售門店。截至2022年12月末,恒信璽利的銷售門店減少205家,其中,加盟門店數量減少81家,聯營門店數量減少34家(其中聯營門店轉為加盟門店21家),直營門店數量減少90家(其中直營門店轉為加盟門店44家)。合計減少銷售門店數量占公司2021年末門店數量比重約28.67%。
第二,根據資料,恒信璽利2022年度存在大量員工離職情形。截至2022年12月末,公司擁有員工數量241人,較2021年12月末減少85.69%,員工離職人數占比較高。
第三,根據資料,恒信璽利自2022年初以來,因拖欠員工工資收到多份勞動仲裁執行文書。截至本公告日,仍有71起勞動糾紛及勞動仲裁事項尚未解決。
光大證券表示,督導專員在發現風險事項后,已敦促掛牌公司盡快披露大量關閉銷售門店的相關事項,同時敦促掛牌公司盡快披露與員工的勞務糾紛事項并盡快解決拖欠員工薪資的問題。主辦券商持續督導專員將持續關注公司信息披露情況及上述事項的進展情況。
光大證券提示,相關風險事項涉及影響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可能導致觸發強制終止掛牌情形。恒信璽利2023年1月已被西藏自治區曲水縣人民法院受理預重整,2022年初至今,關閉多家銷售門店,員工離職人數較多,且存在多起勞動糾紛及勞動仲裁尚未解決,上述情況可能會導致資金流轉受到限制,公司經營管理業務無法正常開展,對公司持續經營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鉆石大亨”李厚霖被限高
2023年1月13日,恒信璽利法定代表人、實控人、董事長李厚霖被限制高消費,原因是未按執行通知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
據恒信璽利的官網介紹,李厚霖為HIERSUN(恒信)鉆石機構創始人、董事長,恒信文化產業集團董事長,IDo基金會創始人,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會長,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金銀珠寶業商會副會長,中華慈善總會理事。2006年,李厚霖推出珠寶品牌“IDo”,藉著80后結婚大潮,一舉取得了超高的商業成就。
作為一名企業家,李厚霖也因為是著名主持人李湘的前夫而被廣為人知。其微博粉絲數量超680萬。
記者注意到,從2020年開始,李厚霖已經連續三年在恒信璽利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致全體恒信人的一封信》。不過,該微信公眾號從2022年4月份開始已經停更近一年。
從李厚霖給員工的信中,可以觀察恒信璽利近三年業務轉型方面的變化。
2021年,李厚霖在信中表示,推出IDO十心十美克拉定制業務,進軍鉆石珠寶高端定制市場。同時,要用數智化工具提升效率?!拔覀冏鳛閭鹘y企業的蛻變,一定是學起來并運用上互聯網的高效率”。
李厚霖2022年1月30日在信中表示,克拉定制銷售從最初的76家門店,快速擴張到130家門店,210家門店,350家門店,560家門店。2022年將全面實行大幅度、深入市場的大擴張戰略。并且,李厚霖也透露,2022年將在數智化戰略基礎上,拓展全新的智慧零售戰略。傳統零售擁抱互聯網,勢必經歷難免的波折與陣痛。
2022年恒信璽利的大擴張戰略或給日后債務埋下伏筆。上述恒信璽利相關人士表示,受疫情管控影響,全國各地商場頻繁暫停營業,公司在全國幾百家店面無法開店,導致經營狀況下降。
李厚霖2022年1月30日在信中也坦言:“2021年是我創業二十余載來最艱難的年份。村上春樹說:‘我一直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一瞬間變老的?!瘎摌I就像時刻站在懸崖的邊上,前面是美麗的花叢,后退一步就是萬丈深淵?!?/p>
盡管李厚霖也開始加快從傳統零售擁抱互聯網等戰略轉型,但恒信璽利仍未熬過寒冬。
重資產運營致資金緊張
昔日婚戒龍頭走向破產重整,背后的原因備受市場關注。
據恒信璽利官網介紹,截至2021年底,IDo已在全國開設超過800家門店,遍布250余座城市,擁有超300萬真愛會員,形成了全國布局的立體式銷售網絡。
除了上述李厚霖在信中指出2022年恒信璽利的逆勢擴張,上述恒信璽利相關人士透露,過去幾年疫情管控對于以線上銷售為主的店鋪,可能沖擊會小一些。但是恒信璽利主要是以線下銷售為主,所以企業收到的影響會比較大。
恒信璽利表示,2022年上半年,國際形勢復雜嚴峻,全球經濟繼續低迷,國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對經濟運行的沖擊影響加大。受疫情影響,公司經營壓力有所增加,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終端門店數量有所減少,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擁有終端門店數630家。
恒信璽利財報披露,2022年1月至6月,其實現營業收入62805.31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41.99%;實現凈利潤704.44萬元,比上年同期減少88.62%。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總資產42.4億元,負債總計16.7億元。
在眺遠營銷咨詢創始人高承遠看來,過去三年,鉆石行業面對了四重沖擊:疫情影響的非剛需消費下滑、婚嫁數量下降下的場景萎縮、線下活動受限下的炫耀性支出降低、線上及閑置經濟帶動下的動銷乏力。每個因素,都直接影響著鉆石行業的銷售。
廣州智游上商旅有限公司創始人張翛純表示,疫情三年對于珠寶鉆石行業的影響,可通過以下三個方面來分析:第一,全球經濟放緩:全球經濟增長的放緩可能導致人們在購買奢侈品方面更加謹慎,這包括珠寶和鉆石。經濟下滑使得許多人對未來沒有預期,從而降低消費。第二,消費者行為變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購買二手珠寶或者是不同品牌的珠寶,這意味著品牌和商家必須采取措施來增強其品牌的吸引力,品牌營銷迫在眉睫。第三,電子商務的普及:隨著在線零售業的發展,更多消費者愿意在網上購買鉆石和珠寶而不是去實體店。這迫使傳統實體店必須轉變為更有競爭力的在線店鋪。
上述恒信璽利相關人士透露,2022年,恒信璽利開始轉向輕資產運營。具體指公司在疫情的沖擊下導致資金緊張,隨之業務模式也做了一個轉型,從直營店轉為加盟店為主的模式。“我們稱之為輕資產模式?!痹诖吮尘跋?,2022年恒信璽利的銷售門店減少205家,其中,直營門店轉為加盟門店44家。
同時對于自營店與加盟店的經營,張翛純認為兩者差別也很大。自營店的優勢是直接掌控自身品牌形象、產品的品質和銷售渠道,利潤更高;劣勢是成本過高,需要投入更多的資本、人力資源和時間。加盟店的優勢在于可以使用已經成熟的品牌形象和運營模式,降低運營成本的同時鋪廣品牌;劣勢是無法自由掌控自身品牌形象和產品的質量,同時還需要按照總部的規定執行各項經營管理,向總部支付一定的加盟費和管理費用。
鉆石和珠寶行業在過去的幾年里面經歷了一些變化和挑戰。張翛純表示,無論是自營店還是加盟店,都需要針對行業變化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疫情后時代市場需求。
破產重整進行時
2023年1月5日,西藏自治區曲水縣人民法院根據北京艾貝利特服裝服飾有限公司的申請,決定對恒信璽利進行預重整,指定西藏子產律師事務所、西藏卓然天成會計師事務所(普通合伙)擔任恒信璽利預重整臨時管理人。債權申報截止時間為2023年2月27日。
根據公告,目前法院決定對恒信璽利進行預重整,是否正式轉入破產重整仍存在不確定性。
經濟觀察報記者向恒信璽利預重整臨時管理人相關人士致電采訪,該律師表示,預重整是為重整在做準備工作,前期了解恒信璽利工作,是否可以通過重整讓企業后續正常經營。目前階段是在做債權申報。目前,也有參與重整的意向投資人。
上述恒信璽利方面的相關人士透露,現在也一直在跟意向投資人做溝通,但是還沒有最終確定。目前有意向的投資人,民營企業、國有企業都有。
日前,恒信璽利公告稱,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因多起合同糾紛案件,原告向人民法院提出凍結公司銀行賬戶申請,導致人民法院凍結公司及下屬子公司名下銀行賬戶。包括銀行賬戶包括中國工商銀行、興業銀行、中國銀行。
上述恒信璽利方面的相關人士表示,因為公司正在審計,審計報告還沒出來。目前公司是暫停清償所有的債務。等審計報告出來之后,會有重整的草案,經過法院的審批。重整草案出來后,關于員工勞動仲裁、銀行賬戶凍結等才會有相應的處理方案。
2月13日,恒信璽利的股價跌幅超50%,2月14日仍跌近8%,2月15、16日分別反彈25%、10%。2018年1月份,該股股價最高為27元;截至2023年2月16日收盤,其股價為0.66元,總市值約1.4億元,較最高時的56億元市值,縮水超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