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說|我的城市我的家!聽青春好聲音,為攀枝花發展建言獻策(唱響攀枝花)
作為陽光花城里的一份子
城市發展的點滴
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今天,團團將繼續和大家分享
青聯委員們對未來攀枝花發展的
思考和建議
我為攀枝花發展獻一策(人才及其他篇)
陳劍(七屆市青聯副主席,攀枝花銀監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市金融團工委書記):
金融行業專業性強,人才競爭激烈。為穩定職工隊伍,金融系統各單位在事業留人、待遇留人和情感留人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受制于多方面因素影響,金融系統人才流失狀況日趨嚴重。高端金融人才的缺失,不僅較大的影響了各金融單位自身的發展,也制約了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效果。
建議:政府適時組織相關部門研究,在現有對青年普惠性政策基礎上,出臺專項政策,在教育、收入、社保和居住等方面予以適當傾斜,加大對金融青年的專項政策支持。
宋穎(七屆市青聯常委,攀枝花市產業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董事,市陽光影業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
建議:一是針對新時代青年多元化需求的特性,豐富“花城青年”線上平臺的運營內容,抓熱點、重引導、強宣傳,與活躍的青年組織及青年群體保持高頻的交流互動,打造一個互動、共享、包容、開放的交流空間。同時,不定期開展不同主題的線上有獎問答活動,傾聽基層聲音,匯聚群眾智慧,改進青聯工作。二是集合界別資源,助力青年發展。通過專題沙龍、拓展訓練、頭腦風暴等,建立青年人才庫,為我市各界別發現人才、儲備人才,真正激活青年群體的創新創造能力。
王鵑(七屆市青聯公共管理及其他界副主任,攀枝花學院團委副書記):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攀枝花市在全面推進創新改革驅動轉型發展中,對人才的渴望也是極為迫切的。攀枝花學院是聚集青年學生,聚集未來人才最多的地方,如何讓青年人才留下來、留得住、發展好是城市發展的重要議題。留住青年人才,最關鍵的是增進他們對所在城市的歸屬感、認同感和融入感。青年學生具有兩方面的特點,一方面他們作為大學生,是一群有知識架構的人,我們要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等加強學生對城市的價值認同;另一方面他們是青年,涉世未深,要從情感方面增進他們對城市的情感認同,培養他們愛校愛攀的情感。
建議:一是在入學教育和畢業教育專題中,專設“攀枝花市情”“三線建設”精神等專題教育。二是以志愿服務為抓手,積極打造賽會志愿服務隊借參與賽會、論壇等志愿服務契機,讓學生了解攀枝花、宣傳攀枝花;成立文化志愿服務隊,立足城市發展,挖掘城市文化,讓學生從城市文化宣傳的推介者變成城市文化的熱愛者,從城市文化的熱愛者變成城市文化的認同者、歸屬者。三是豐富社會實踐形式,利用暑期社會實踐,有組織地帶領師生走進中學、高校做文化交流,在交流中有意識地宣傳攀枝花、推介攀枝花;同時與縣(區)拓展學生實習實踐基地,助力學生就業。四是校企合作開展創新創業大賽。一方面企業可以從中發現人才,挽留人才;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擇業的機會和興趣發展的指引,讓學生愛上攀枝花。
鄧榮龍(七屆市青聯委員,格里坪鎮人民政府黨政辦公室工作人員):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現階段,為提升全市發展水平,市、縣兩級都在積極從全國各大高校引進高層次及緊缺性專業技術人才。
建議:一是進一步強化對青年高層次人才的統籌和管理,強化人才隊伍建設,通過人才交流、專項培訓、多崗鍛煉等方式促進能力提升。二是適時開展引進高層次人才聯誼及各項主題活動,提升人才在攀歸屬感。
蒲龍(七屆市青聯委員,四川金沙納米技術有限公司供銷部部長):
建議:通過微信、廣播、電視等多途徑宣傳攀枝花市青年聯合會及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開展的公益事業,尤其是在各中學學校、大學等進行廣泛宣傳,引導有志青年注冊成為中國青年志愿者并參與志愿服務,增強青年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王安鳳(七屆市青聯委員,攀枝花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住院醫師):
為進一步擴大青聯影響力,建議:一是針對從事醫療衛生工作的青年開展法律知識宣講,提高其在面對惡意醫鬧、傷害等情況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能力。二是定期組織婚戀交友活動,幫助解決個人婚戀問題。三是積極組織醫護人員開展義診、送醫下鄉、醫療宣傳等活動,讓青年醫護人員更多地參與到全市民生事業中來,同時也有助于改善醫患關系。
孫越(七屆市青聯副秘書長,鹽邊縣團委書記):
攀枝花地域面積相對較廣,人居相對的分散,管理工作層層傳遞到神經末梢難度大、成本高、效果不易顯。為進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增加工作實效,鞏固基層基礎,建議:充分運用成熟的網絡科技媒介,參照OA和協同辦公平臺模式(注:村或鄉內部建立的QQ群或微信群等在政務工作方面有不足),增加痕跡化管理和溝通效率,減少中間環節,助理有效服務和監管。
朱立波(七屆市青聯委員,武警攀枝花市支隊政治處組織股股長):
目前攀枝花在銀行、醫院等處均設立了“軍人優先”的窗口。但實際上軍人基本上只有在乘坐公交車的時候享受了軍人免費乘車。其他“軍人優先”窗口發揮作用還不夠好。
建議:一是加強對群眾的國防教育和軍隊作用的宣傳力度。二是切實把“軍人依法優先”宣傳好、宣傳實。
郭奠榮(七屆市青聯委員,攀鋼集團攀鋼釩提釩煉鋼廠生技室調度值班長):
建議:一是組織不同領域的先進企業進行交流,學習管理理念。二是建立專屬公眾號,及時傳遞信息,擴大青聯組織在青年中的知曉程度和影響力。
劉東風(七屆市青聯委員,攀煤(集團)公司花山礦掘進三隊副隊長):
習總書記指出,未來的中國要走有利于發展的新路,不走老路,不走邪路,要用好“實踐”與“創新”這兩把鑰匙。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科技技術已經成為了各行各業發展的主體。然而在很多企業職工的文化水平和綜合業務能力已經不能適應企業的發展的主體。
建議:在各行各業加大人員培訓力度,提高專業技能。
陶亞克(七屆市青聯委員,鹽邊縣電視臺新媒體中心主任):
隨著新媒體行業的蓬勃發展,微信、微博等新興媒體的影響越來越多,人們正逐漸進入自媒體、全媒體時代。目前,全市新聞宣傳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困境:人才緊缺、各新興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講好攀枝花故事已經不單單是全市各新聞媒體一家的工作了,而是需要全社會參與,發揮廣大青年才俊優勢資源,共同為攀枝花的發展建言獻策、集思廣益,利用微信、微博等平臺去展示更多發生在攀枝花的好人好事。
谷艷(七屆市青聯統一促進界副主任,攀枝花泓鑫礦業集團金谷煤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助理):
我國非遺保護的十六字方針指出,非遺保護要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我市自2005年以來,共挖掘整理出95項非遺資源項目,但目前非遺市場開發、產業運營、產品研發方面還比較薄弱。
建議:在保持非遺文化的本質和核心價值情況下,運用文化創意對非遺文化進行重新詮釋,形成文化產業,拓展非遺的社會認知度,讓非遺成為全民共知共享的精神享受,成為消費者需要的旅游產品,成為激發傳承人文化自信的助推器,形成“以文興文”的良性循環。
譚瀘江(七屆市青聯企業管理界秘書長,中國移動四川攀枝花東區分公司經理):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進黨的建設是關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歷史使命的至關重要的偉大工程。加強黨的領導,抓好黨的建設是新時代下實現我市經濟轉型、再次騰飛的基礎。隨著“互聯網 ”浪潮的興起,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和改進黨內管理、發展黨內民主、拓展黨與人民的聯系,是我們黨在信息化條件下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的新任務。目前我市部分機關、企事業單位已經搭建了自己的黨建平臺,真正用起來的少之又少。
建議:由市委牽頭,搭建全市統一的黨建云平臺,先期可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統一推進,后期可擴大到街道、鄉鎮其他黨員。加強基礎管理的維護,實現PC端和手機端的無縫對接。平臺功能劃分為:信息平臺(包括規章制度、文件檔案查詢,先關行業新聞資訊等)、管理平臺(組織結構管理、人員管理等)、工作平臺(工作匯報、會議簽到、民主評議、黨費在線繳納等)、學習平臺(在線培訓、在線測評答題、經驗分享交流等)、數據平臺(人員統計、工作統計、專業能力統計等)、平臺交流(機關、個人風采展示、互動交流、發表心聲等)。
張愚魯(七屆市青聯委員,攀枝花市煙草專賣局直屬分公司副總經理):
建議:增強農村經濟的市場活力。一是多方平臺運作宣傳攀枝花自然資源。依托阿里、騰訊等大企業,以互聯網為依托,多角度、精準性、長期型、熱點化宣傳,讓全世界、全中國了解攀枝花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同時,也要有針對性、目標性的走出去宣傳造勢。把目光吸引過來,才可能把投資和訂單落地生根,成為激活農村各要素的一股源泉。二是打造“全員 共享”的模式,建設農村企業(個體經營戶)孵化園,給予土地承包權、經營權的優惠政策,給予諸如申請、審批等政務工作方面的快捷渠道,鼓勵全社會圍繞農業創新和創業,并且在政策監管下打造融資平臺,形成小微貸款、政府基金、債券等多種融資方式,特別讓農民可以以勞動力持股的方式進入,讓全員參與,讓成果共享。三是要加大力度保護環境,良好的環境是農村經濟的市場活力可持續展現源動力。對在農村建廠的企業,形成專門環境測評、監督、處罰的體系,充分打好青山綠水“牌”,創造更多的金山銀山。
李鴻強(七屆市青聯委員,中國移動攀枝花分公司政企客戶部項目方案室經理):
建議:一是攀枝花優先在全國試點5G移動通信技術。二是建立青年聯合會的信息化平臺和APP,形成領導講話、建言獻策、溝通交流、活動展示、現場工作、線上學習、政策法規、黨建團建等模塊,通過信息化手段提升青聯工作水平。
付榮才(七屆市青聯委員,攀枝花和諧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目前我市山羊品種退化嚴重,導致山羊個體小、繁育能力差、生長慢,影響農戶養殖的積極性。
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對全市的山羊品種進行一次規模化改良。
楊輝(七屆市青聯委員,攀枝花郵政分公司金融業務局金融業務主管):
俗話說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村支兩委干部的素質、水平高下直接影響著本村的發展大計。
建議:有針對性的對農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進行培訓,提高農村黨支部工作的整體水平。特別是針對一些年輕干部,實行一對一的“傳幫帶”,讓其盡快適應現在的發展要求。
王利(七屆市青聯委員,攀枝花市商業銀行小微信貸部經理):
智慧城市被稱為21世紀第一個新興產業,是指通過廣泛采用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數據挖掘、知識管理等技術,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服務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運轉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使經濟社會發展更有質量和更可持續。
建議:一是加大政府的統籌協調力度,打破部門利益格局,消除信息壁壘,整合各方資源,盡快實現數據共享。二是大力開展“智慧城市”創新應用,在智慧金融、智慧公共服務、智慧社會管理、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領域率先實施。三是依托“智慧城市”平臺和大數據應用,促使金融機構加大業務產品創新,加快發展普惠金融、消費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經濟轉型升級,為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支撐。
攀枝花,陽光花城我的家。
為攀枝花發展獻一策,
全力做好“釩鈦、陽光”兩篇文章,
共建美麗繁榮和諧攀枝花!
期待有你,
期待更多青春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