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用預制菜,為什么長沙是“美食之都”,杭州是“美食荒漠”?
杭州的美食文化底蘊那么高,比長沙還高一些,實在可惜了,捧著個金娃娃,結果沒有養大。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杭州與長沙,像一枚硬幣的兩面。都是網紅城市,紅的原因卻大相徑庭。
杭州是“卷”。去年年初,后浪研究所發布《2021當代年輕人加班報告》,根據經常加班人數占比,排出“加班最狠城市Top 10”,第一是深圳,第二是杭州。
去年年末,T3出行發布《2022年度出行消費報告》,根據通勤訂單計算加班時長,排出“最卷城市前十”,第一是杭州,第二是深圳。
長沙是“躺”。同樣不睡覺,杭州的年輕人出沒于辦公樓和直播間,而長沙的年輕人出沒于步行街和飯館酒吧。工作日凌晨的五一商圈,摩肩接踵,車水馬龍,路邊甚至有開到1:00的茶顏悅色。
杭州是高收入、高消費。人均可支配收入直追一線城市,而2022年人均消費支出已經超越北上廣深,達到46440元(平均每人每月3870元),全國第一。此外,在15座新一線城市中,杭州房價最高。
長沙的收入與消費,雖然無法和一些東部城市比肩,但是在中西部所有省會城市、直轄市里,排名第一。此外,在15座新一線城市中,長沙房價最低。
不同的城市氣質,不同的消費水平和地價,也影響了兩座城市的餐飲行業。
南甜北咸,好不好吃本是一件見仁見智的事。但當網友談及“美食荒漠”的時候,北京與杭州的出現次數遙遙領先。網友說:涮肉至少能給北京兜底,杭州沒有底。
長沙則是公認的美食城市。
湘菜與浙菜,同屬八大菜系,浙菜中的經典——如東坡肉、龍井蝦仁、西湖醋魚等,以往知名度還更高一些。但近些年,湘菜和浙菜卻走出了K型曲線,一個上坡,一個下坡。無論是百度指數、微信指數還是抖音巨量算數,熱度都有極大差距。
這背后有許多原因,例如“辣”比“鮮”更容易呈現。但各自核心城市的餐飲行業,恐怕也逃脫不了干系。
在杭州,“網紅餐廳”常常是一個貶義詞,適合拍照,吃起來容易踩雷。而長沙的餐飲行業,卻在美食、網紅、營銷、效率之間,找到了不錯的平衡。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一
來到長沙,小巴先吃了兩頓,一頓是炊煙小炒黃牛肉 香芋排骨;另一頓是費大廚辣椒炒肉 香芋排骨。
都是經營了二十幾年的連鎖品牌,都是開在五一商圈的火爆門店,工作日的非正餐時段都要排號。小炒黃牛肉和辣椒炒肉是各自的招牌菜,香芋排骨則是網友推薦前五的菜品。
從下單開始計時,第一頓兩道菜,12分鐘上齊;第二頓兩道菜,10分鐘上齊。
我咨詢過業內人士,小炒黃牛肉和辣椒炒肉出鍋時間一長,鍋氣(鑊氣)會流失,顏色會變,只能現炒。但香芋排骨是蒸菜,至少要蒸30分鐘,想十幾分鐘上菜,只能提前準備。
兩家店,有兩種提前準備的辦法。
炊煙的創始人戴宗告訴我,他們的香芋排骨是現做的,只不過要分批次,提前蒸。也就是說,在我到店點菜之前,屬于我的那一份香芋排骨已經開蒸了。
問題是,蒸得早了,放得久了,口感盡失(超過一定時間,菜品就要淘汰,作為員工餐);蒸得晚了,顧客等久了,又生怨氣。如何把握這個節奏呢?
戴宗解釋道,在2009年到2016年這7年時間里,他沒有擴張門店,而是專注做一件事——流程的標準化,門店的數字化,成立IT團隊,在內部搭建起一套管理軟件和信息化系統。
“2009年開始,我自己從單純做湘菜生意,轉換到建立大連鎖的目標。分析來分析去,大規模地開門店,最大的制約就是菜品的穩定性,讓每個門店的菜品都能夠達到那種復制的程度。”
為了保證菜品一致性,提升效率,需要搭建體系。
在前端,App點菜取代了手寫菜名,既節省人力,又能讓店長持續跟蹤運營狀況。
在后廚,每一道菜品每一道工序,把流程拆分成更小的顆粒,量化并形成操作規范,通過人機互動來保證品控,再從現場到云端監控幾級抽檢,保證菜品質量——員工績效也與此有關。
隨著這套系統不斷完善,客流量模型也可以預估。每天大約需要多少份香芋排骨,每個時段需要多少份香芋排骨,都能分批準備。雖然不可能100%準確,但小比例的計劃外情況不會影響顧客體驗。
另一種方法則是預制食材。
彭記坊為費大廚供應香芋,總經理孟君告訴我,這道菜大約有50%在預制環節完成。
芋頭的揀選、清洗、加工、蒸煮、冷卻、分袋包裝、-18℃液氮速凍保鮮,都在工廠完成。門店只需要當天提前解凍,加入配料,再加熱,就可以出鍋。
預制菜,很多人聞之側目。一是覺得影響口感,但那天我吃到的兩份,現蒸的和預制的,一樣軟糯,甚至個人更喜愛預制的那一份。
二是擔心添加劑和亞硝酸鹽,但液氮保鮮不需要添加防腐劑,亞硝酸鹽也遠低于國家標準。
目前行業確實魚龍混雜,從種植/采購到生產,處處顯出良心與黑心的差別。參訪彭記坊工廠的那天正值“3·15”,孟君給我看了幾段食品小作坊的視頻,說行業里確實有這種,拉低消費者對預制菜的印象。
孟君(左)在彭記坊香芋基地
他一再說:“我從來不用價格去跟客戶解釋。‘你家為什么貴那么多?’我說你為什么不問別家為什么這么便宜?永遠相信貴有貴的道理,我們都是搬運工,掙辛苦錢,沒有暴利。”
彭記坊去年銷量最高的產品是青椒豬肚和糯米芋頭,他家的豬肚,貴到令同行震驚。但這家1995年始創的企業,近年來銷售額仍在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長,客戶一邊喊貴一邊買。
孟君說疫情催化了這個行業,但隨著監管完善,一大片小作坊會被淘汰。
二
芋頭是時令蔬菜,哪怕到東南亞采購,也做不到全年供應。因此一年中有1/4的時段,炊煙也要用預制食材。
但戴宗說,門店60多種菜品,只有20%用到預制食材,其余只用到預制醬料。
我拿著網友推薦菜的排行榜逐一問他,只有皮蛋、臭豆腐、臘肉、牛百葉,以及部分芋頭這些避無可避的食材是采用預制的。
作為一個老餐飲人,戴宗有他的堅持。他說炊煙的人均消費在90元左右,在長沙的湘菜館里已經算高了,再往上就是商務宴請的檔位。“客單價高,品質要匹配得上。”
因此,雖然戴宗認為預制食材未來可期,但炊煙的嘗試步伐仍然謹慎。“我們的標準就是這樣,達不到現做的水平,寧愿暫時不用。”
他不愿過多評價一些杭州餐飲連鎖,但認為杭州的“荒漠”狀態,這些品牌有些責任。
但對于一些更平價的餐飲連鎖,預制菜是兼顧效率與成本的選擇。在一個工作日的午后,小巴來到一家近期極度火爆的平價湘菜門店,開餐不到半小時,等位已達到175桌。若是現炒現賣,不可想象。
孟君估計,大連鎖品牌的預制菜比例已經超過50%,部分品牌超過99%,未來整個餐飲行業80%會采用預制菜,20年內看不到天花板。
或快或慢,無論你是否喜歡,這個趨勢無法逆轉。
隨著人類進入工業時代,家庭里的夫妻雙方都成為全職工人,沒有精力再大費周章買菜做飯,各國都在尋找低成本、高效率、大批量解決吃飯問題的方法。美國的快餐文化,日本的速食食品,社會主義的國企食堂,以及如今中國的外賣,都是此類解決方案。
預制菜 社區食堂/平價飯館,就是未來的解決方案。
一場在長沙舉辦的中央廚房行業研修班上,益海嘉里中央廚房項目部原總經理俞寶明講到,“去年全國社區食堂開了12000多家,到年底不完全統計,至少10000家已經黃掉了。有人投很多錢,開大食堂,找很多廚師,找不到廚師就找退休老太太。干錯了,應該干成預制菜模式。在日本就是這個樣子。”
預制菜誕生于美國,成熟于日本,但中餐的烹飪方式、調味方式多得多,食材、菜品的標準化也更加困難。每一道菜能否通過預制菜呈現,都要經過長時間的研發,都是一個新課題。
杭州的大連鎖在用預制菜,長沙的大連鎖也在用。能否做好研發與供應鏈管理,可能影響著不同菜系未來的道路。
在談話的結尾,戴宗對我說:杭州的美食文化底蘊那么高,比長沙還高一些,實在可惜了,捧著個金娃娃,結果沒有養大。
本篇作者 | 木有藥師 | 當值編輯 | 武新月
主編 | 何夢飛 | 圖源 | VCG
想要了解更多新國貨的供應鏈焦慮,歡迎關注4月1日的“供應鏈助力新國貨”論壇,吳曉波老師、阿里巴巴1688總裁余涌、場景實驗室創始人吳聲、浙江美通香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徐力和鈦動科技CEO李述昊將發表主題演講。吳曉波頻道視頻號將全程直播,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