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推動學生黨員后續管理教育持續發力(高校學生黨員的后期教育和管理問題研究)
近年來,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在學生入黨后的教育管理實踐中不斷改革創新,打造體制機制引領、理論學習教育、社會實踐鍛煉“三位一體”的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管理體系。
健全學生黨員后續教育管理機制
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是學校學生黨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證。近年來,學校通過實踐探索,對學生黨員的后續教育管理提出了“三三要求”。
抓好基礎黨建,緊扣“三有”落實三會一課和黨日制度,做到黨課教學有計劃、黨日活動有主題、支部會議有記錄;抓好組織建設,依托“三堅持”過好黨員組織生活,堅持民主評議黨員制度、堅持民主生活會制度、堅持談心談話制度。抓好任務牽引,利用“三建設”助推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發揮落實落地,建設黨員評議述責考核制度,對學生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的實際效果進行定量評估,加強考核結果的運用;建設學生黨員掛牌子亮身份制度,在學生黨員宿舍門口掛上“黨員寢室”牌子,在基層黨組織開展志愿服務、結對幫扶、黨內關愛等活動時戴上黨徽,牢記黨員身份,強化“我是黨員我先上”“有困難請找我”的服務意識;建設入黨聯系人和入黨介紹人發展黨員工作制度,充分發揮學生黨員作為班級學生和黨支部之間的紐帶作用,做好班級入黨積極分子和發展對象的發現、了解和培養工作,把先進分子和優秀學生及時吸收進黨內。
落實學生黨員后續理論教育學習
學校黨校堅持把理論學習貫穿始終,通過建立三級理論學習小組、黨校師資庫,調動整合全校教育資源,做好全程培養管理。
通過建立校—院(系)—班三級理論學習小組,指導學生展開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式研學,邀請具有豐富黨務工作經驗和理論水平的領導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和教育、管理等學科專家為學生黨員上黨課,開展“黨史知識競賽”“黨建主題征文比賽”等活動。充分發揮黨校這個理論教育主陣地的作用。
在學校黨校的統一安排下,由分黨校負責組織實施黨員培訓班,包括集中授課教學、自學研修、學習交流等環節。加強學生黨員網絡教育載體建設。為了打破高年級學生黨員因實習而無法在教室集中學習的時空阻礙,學校大力推廣“線上 線下”融合學習方法,做到隨時、隨地、隨身學,提高學生黨員的理論學習水平。
通過在“兩微一端”、學校官網“理論學習”版塊等網絡化信息平臺加強黨的理論知識宣傳,鞏固主流意識形態地位的主陣地,提高學生黨員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抵制其他意識形態的滲透腐蝕。
推進學生黨員教育實踐平臺建設
學校黨校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鼓勵學生黨員參與學校管理、社區建設、環境保護、鄉村調研等實踐活動,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鼓勵學生黨員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學生黨員可以在實踐中悟真知、明真諦,促進全面發展。學校在此找準著力點,突出做到“三個嵌入”。 將社會實踐嵌入到專業學習中,利用專業特長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近年來,學生黨員結合專業所學,組織了“書法進社區”“手工呵護童心”“環保我先行”等文化下鄉服務隊,足跡踏遍湖北,豐富居民娛樂生活,讓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精神食糧。將社會實踐嵌入到時代發展中,與時俱進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先后組織開展“消防知識科普”“濕地生態保護”“健康生活”等志愿服務,關注社會熱點話題,以實際行動回應當下民生關切與時代需求。將社會實踐嵌入到思想教育中,組織學生黨員參觀抗戰博物館、抗戰紀念館、烈士陵園等,提高學生黨員的政治思想素質和黨性修養。
鼓勵學生黨員主動參與學校管理。學校科學探索黨校改革,在社會實踐環節中增設紅色經典電影展播和校外經典紅色基地參觀,為學生黨員提供更多的實踐平臺和機會。在紅色經典電影展播活動中,黨員自行組織、學員自愿參與,黨務助理和黨員協助完成每周的紅色經典電影展映,并在觀影后展開熱烈討論,構建了學生黨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四自”體系。
在參觀校外經典紅色基地方面,學生黨員在黨委組織部的帶領下組建了“學生黨員理論宣講隊”,在武漢八大經典紅色革命景點精心打造錄制“學思踐悟溫黨史 踔厲奮發向未來”主題“微黨課”,自覺完成了從“學習者”到“講解員”的自我身份認同的轉換,不僅激活了武漢各地的紅色資源,也激發了學生黨員的內在力量,讓學生黨員擔當黨史學習者、傳播者、傳承者的角色,用“青言青語”講好黨史故事。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武漢紡織大學外經貿學院從戰略和全局的高度意識到做好黨員后續教育管理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構建大學生黨員“多層次、全過程、規范化”的教育管理體系,保持學生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不斷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添磚加瓦。(李文妞、蘇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