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在线看黄的网站-可以免费在线看黄的网站-可以免费看污视频的网站-可以免费看毛片的网站-欧美电影免费看大全-欧美电影免费

新能源船舶設計訂單去年3艘今年110艘,武漢理工駛入百億“新藍海”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8月24日訊(記者汪洋 通訊員謝小琴)長江日報記者從武漢理工大學獲悉,截至近日該校今年已接到110艘綠色新能源船舶設計訂單,每艘船的造價約1000萬元,正快馬加鞭生產制造。

新能源船舶設計訂單去年3艘今年110艘,武漢理工駛入百億“新藍海”

武漢理工大學研發的新能源船舶“港航船途01”。

“前年,我們的新能源船舶設計訂單量還是零,近兩年來增長迅猛。”武漢理工大學船舶郵輪中心負責人裴志勇告訴記者,“短短一年時間,訂單量從去年的3艘增加到今年的100余艘,呈指數級爆發式的增長。”

今年5月至今,3艘新能源船舶已下水投入商用,實現了“零”的突破。裴志勇說,“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及長江生態大保護戰略深入人心。淘汰傳統柴油船舶,改用新能源船舶,越來越成為用船企業的共識。

今年,武漢理工大學接到的110艘設計訂單來自省外兩家企業,分別是安徽省港航集團山東海運股份有限公司

山東海運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鄧超風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作為山東省從事航運的最大企業,今年首次將業務拓展到內河航運,委托武漢理工大學設計100艘新能源船舶。

“我們在尋找合作伙伴時非常慎重。”鄧超風告訴記者,“雙碳”戰略是造福子孫萬代的事情,企業既要算“經濟賬”,也要算“政治賬”。綜合比較國內多家設計研發單位發現,武漢理工大學的設計方案更加節能、環保、經濟、高效,與企業需求無縫完美對接。

新能源船舶設計訂單去年3艘今年110艘,武漢理工駛入百億“新藍海”

武漢理工大學研發的新能源船舶“理航渝建1號”。

據了解,武漢理工大學自2002年開始主攻內河綠色智能船舶的研究,成為該領域國內領先的科研單位。2016年,武漢理工大學集成國內各單位優勢專家資源,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該項目負責人,武漢理工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學科首席教授、博導吳衛國介紹,武漢理工大學研發的萬噸級油氣電混合動力綠色智能散貨運輸船,碳排放量相比傳統柴油船下降超過30%。另外一種3000噸級純電動集裝箱船,設計為“即插即拔”換電模式,船上搭載2個箱式移動磷酸鐵鋰電池,續航里程約300公里。全程零排放、無污染。

今年已下水的3艘新能源船舶已行駛在長江干流、安徽裕溪河和山東小清河。接下來,武漢理工大學準備將業務擴展到淮河贛江、閩江、京杭大運河等內河流域。近期將在安徽建造10艘新能源船舶;3年內在小清河建100艘;京杭運河的船廠近期也已開工,計劃每年建造400艘新能源船。

目前僅長江流域就有十多萬艘傳統柴油船,新能源船舶的市場滲透率還不到1%。裴志勇說,“市場需求非常大,可預見的市場規模已達百億元。這片非常廣闊的新藍海,我們已率先啟航。”

【編輯:丁翾】

更多精彩內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相關新聞

聯系我們
聯系我們
在線咨詢
分享本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