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講家評論:百年大黨加強農村基層黨建的經驗啟示(加強農村基層黨建的經驗做法取得的成效有哪些)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始終是黨關心關注的重大問題。黨100年來的歷史和實踐證明,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實現鄉村振興發展,增強農民獲得感幸福感,關鍵在黨。必須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時俱進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強化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充分發揮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主心骨作用推進農村工作。這是百年大黨總結歷史得出的寶貴經驗。
一、重視農村基層黨建是黨的優良傳統和重要經驗
黨管農村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1921年黨成立后,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團結帶領人民成功開創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革命時期,農民群體成為我們黨發展黨員的重要來源。到1949年,全國448萬黨員中,農民黨員占58.9%;全國19.5萬個地方黨支部中,農村支部占到74%。因此毛澤東同志指出,“忘記了農民,就沒有中國的民主革命”。新中國成立后,農村一窮二白,黨中央緊抓農村工作,構建了由黨的組織和共青團、婦聯組成的管理格局,黨在農村的組織動員力大大增強,促進農村生產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波瀾壯闊的改革發端于農村,農業農村農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自2004年以來,黨中央連續18年就“三農”問題出臺1號文件,對農村基層黨建提出明確要求,農村基層黨組織在各個方面的體制機制不斷改革與創新。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作為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大原則,堅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基本底線,加強和改善黨對“三農”工作的領導,站在農民的立場上不斷調整農村基層黨組織,作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領導人民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美麗宜居鄉村,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實踐證明,繼承和發揚黨管農村工作的優良傳統,不斷夯實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基礎,黨才更有力量,才能不斷凝聚起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的磅礴力量。
二、黨加強農村基層黨建的經驗啟示
抓班子、強組織:黨的領導是根本
黨100年的歷史和實踐表明,建設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是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黨的領導確保了不同時期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農村的貫徹落實,領導了農村各種組織和農村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這帶給我們的啟示是:必須以選好用好管好基層黨組織帶頭人為重點,著力加強農村干部隊伍建設。緊緊抓住“選育管用”四個環節,大力實施“領頭雁”和農村后備干部人才培養工程,源源不斷為農村發展注入“新鮮血液”。要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扎實做好選派機關企事業單位優秀干部到村擔任“第一書記”工作。要依托以行政村為基本單元的治理架構設置黨組織,適應農村改革發展新變化及時跟進建立黨組織,不斷創新完善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加大在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農業社會服務化組織、農民工聚居地建立黨組織的力度,不斷擴大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要理順黨組織隸屬關系,所有基層黨組織都必須明確主管上級,讓每個黨員都納入黨的組織,每個黨組織都發揮作用,讓黨的旗幟在每一個基層陣地上都高高飄揚。
抓機制、強治理:引領發展是關鍵
黨100年的歷史和實踐表明,實現農村的全面發展,首要的是產業和經濟上的振興,還要通過不斷健全和完善相應的治理機制,更好激發農村基層活力,推動農村在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的振興,努力形成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這帶給我們的啟示是:要著力提升黨組織引領發展的能力。通過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產權制度改革,盤活農村資源要素,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讓農民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分享更多產業增值收益。對集體經濟薄弱村,要持續開展幫扶工作,增強村集體“造血”機能。要加強對農民的培訓,通過支持農村勞動力有組織到城市服務崗位、重大工程項目中就業以及村建設項目和長效管護工作盡可能招用本地村民的方式,促進農民就地就業,讓農民群眾有活干、有錢賺,不斷增加農民財產收益。要圍繞建設善治鄉村,不斷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常態化推進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建立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村務監督機制,完善“四議兩公開”決策機制、村民自治機制、民主監督機制、掃黑除惡常態化工作機制,注重發揮村規民約、村民民主協商等在鄉村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革除陳規陋習,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切實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抓隊伍、強根基:黨管人才是保證
黨100年的歷史和實踐表明,辦好農村的事,關鍵在黨、關鍵在人。加強對農村黨員的教育管理監督,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是我們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的重要因素。這帶給我們的啟示是:要按照黨章規定的黨員標準,做好農村發展黨員工作。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注重從青年農民、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中發展黨員和注意吸收婦女入黨。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學習培訓,以思想政治建設為統領,引導農村黨員干部自覺運用黨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頭腦、堅定信念、推動工作。要持續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嚴格落實和創新完善“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等黨的各項基本組織制度,進一步規范黨內組織生活。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不斷提高農村黨員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繼續健全完善第一書記選派、鄉村振興協理員選任等長效工作機制,選派一批優秀干部到廣闊農村和鄉村振興一線崗位,培養鍛煉干部。支持外出能人返鄉創業,吸引各類人才帶著資金、技術和項目到農村創新創業,著力培養造就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農村干部隊伍,為農村發展奠定堅實人才基礎和保障。
抓基礎、強保障:落實責任是底線
黨100年的歷史和實踐表明,抓農村基層黨建,必須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財力,實實在在抓落實。這帶給我們的啟示是:抓基礎、強保障不能只靠基層自身,需要各級黨委把責任扛在肩上,堅持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傾斜,形成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要強化責任落實,明確各級黨委特別是縣級黨委抓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主體責任、鄉鎮黨委抓村級組織建設的直接責任,提出考核、巡視巡察、問責追責等措施。強化抓鄉促村,配強鄉鎮黨務力量。健全以財政投入為主的穩定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制度,落實村干部基本報酬、村級組織辦公經費、服務群眾經費、黨員活動經費、正常離任村干部生活補貼,建好管好用好村級組織活動場所。要強化關心激勵,滿懷熱情關心關愛農村基層干部和黨員,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關懷,激勵他們在鄉村發展中勇擔當善作為。黨組織要把政治責任落在真抓實干上,把工作成效體現在夯實基層基礎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上,讓老百姓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不斷譜寫農村發展新篇章。
作者:趙愛玲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