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抓全流程規范提升 加強銜接資金項目管理(銜接資金項目管理培訓)
陜西省堅持把資金項目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抓手,以開展項目建設質量提升年活動為契機,制定《陜西省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項目管理操作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操作指南》),從項目謀劃、項目入庫、項目實施、績效評價、項目資產后續管理5個方面,對資金項目管理進行全流程規范提升,促進項目建設高質高效,提高銜接資金使用效益。
引導市縣鎮村常態化、精準謀劃項目
一方面,緊盯農民群眾急難愁盼和脫貧人口穩定增收目標,明確了產業發展類、就業類、鄉村建設類、易地搬遷后扶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類等銜接資金支持的不同類型項目范圍、內容、謀劃方式,引導市縣鎮村常態化、精準謀劃項目,確保項目契合政策支持方向,確保脫貧群眾能受益、多受益。
另一方面,圍繞項目能落地、建的起、用的好,正視村級謀劃力量薄弱的現實,推進縣級指導、鎮級上手、專業部門參與,充分調動幫扶單位、高等院校及專業規劃機構的積極性,切實提高項目謀劃的針對性科學性,堅決杜絕出現“負面清單”內容,有效解決各類項目“誰來謀劃、怎么謀劃”的問題。
明確不同項目的入庫程序 動態管理項目庫
《操作指南》對項目入庫程序、注意事項、責任單位及項目庫建設管理等關鍵環節進行了明確。對擬入庫項目,到村的堅持“村申報、鎮初審、行業部門審核、縣級審定”,跨區域、規模化的由鄉鎮或行業部門充分征求相關村組意見后提出,由縣級行業主管部門負責項目科學性,以及用地、環保等約束性因素和聯農帶農等合規性審核審查,嚴格縣、鎮、村三級公示公告程序。特別是,建立提級審核機制,增加市級核查和省級抽審環節,有效提高項目可行性,避免“錢等項目”。對項目庫,嚴格實行動態管理,對條件不達標、跟不上發展要求的堅決退出,對3年未執行的堅決剔除。截至6月底,全省入庫項目4.3萬個,計劃投入資金474.96億元,基本做到資金一到位即可啟動。
5個工作日完成審批和資金撥付
堅持“優先保障鞏固脫貧成果需求的項目,優先安排實施防止因災因疫返貧急需的項目,優先支持帶動能力強、利益聯結機制緊密、資金使用效益好的項目”,《操作指南》規范了項目年度計劃編制、組織實施、竣工驗收、決算審計等工作要求和推進機制。
具體落實上,比如資金撥付環節,推行“5355”限時辦結制,市級5個工作日內下達預算,縣級3個工作日內通知項目主管部門并由其在5個工作日內提出計劃,5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和資金撥付,倒排工期、清單管理、責任到人,確保銜接資金支出進度在4月底、6月底、9月底分別不低于30%、50%、75%,項目力爭當年實施、當年見效。將銜接資金使用效益、支出進度作為考核評估重要內容,實行“周統計、月通報、季調度”,對季度排名前兩位、后兩位的,在全省季調度會上分別作經驗交流、表態發言,倒逼資金支出提速度、項目建設高質量。截至6月底,全省年度計劃實施項目開工2.33萬個,開工率超過99%,銜接資金支出進度達70.33%。
不斷健全扶貧項目資產后續管理監督機制,加強全程動態監管
嚴格實行銜接資金項目績效評價。項目竣工后,落實“實施單位自評、縣級財政和行業主管部門復查、省市財政和行業主管部門抽評”逐級評估。加強資金項目績效評價結果運用,與項目驗收、考核評估及下一年度資金分配掛鉤,引導督促各地把銜接資金用好、用在刀刃上。
對項目形成的資產,實行分類管護。按“誰所有、誰管護,誰使用、誰管護,誰受益、誰管護”原則,經營性資產由產權主體與經營者簽訂協議明確責任,公益性資產由產權主體明確管護責任人并簽訂管護責任書,到戶類資產由農戶自主管護和運營,鎮、村和行業部門加強指導。
收益分配嚴格按照資產管理制度實施,對沒有明確規定的,通過村級民主評議提出具體分配方案,及時公開公示接受監督,經營性扶貧項目資產收益對脫貧人口、監測對象優先傾斜分配。建立健全扶貧項目資產后續管理監督機制,不斷加強全程動態監管。
省級層面將扶貧項目資產后續管理納入日常督查、專項檢查和績效評價范圍,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不斷夯實鄉村全面振興基礎。
華商報記者 付啟夢
來源:華商網-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