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所做的主要工作及成效(開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有什么意義)
蘭州市作為全國先行實施城市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46個重點城市之一,堅持把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與“提升城市品質打造精致蘭州”有機結合,按照“基礎設施與思想意識同步推進、市民自覺與政府強制同步實施、購買服務與自主開展同步嘗試”三同步工作法,有序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居民知曉率、認可度和參與率不斷提升,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體系逐步健全,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主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資源化利用率均達到100%,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40%以上,超過住建部35%的要求。蘭州市尚東嘉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被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評為“2021年環衛行業典型示范案例”。
一、圍繞“四個堅持”,全面推行垃圾分類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和住建部《關于加快推進部分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要求,認真履行政府主體責任,積極落實各項工作任務,著力構建協同推進垃圾分類的工作格局。一是堅持組織推動。成立了由市委書記、市長為“雙組長”的生活垃圾分類領導小組,市政府分管負責同志任副組長,市級相關部門和各區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聯席會議和工作月報制度,強化市區聯動、部門協同、職責發揮,形成全市一盤棋、各方合力抓的推進機制。通過周密部署安排,做到了組織有保障,人員能落實,制度有配套,問題能解決,工作見成效。二是堅持宣傳發動。通過多平臺、多角度、多形式、多層次宣傳垃圾分類工作,適時舉辦有獎答題和知識競賽活動,使生活垃圾分類成為市民耳濡目染、耳熟能詳的事物,在全社會形成了關注、支持、參與垃圾分類的濃厚氛圍。開設“蘭州垃圾分類”微信公眾號,及時公布國家政策動態、省市工作要求,定時轉發兄弟城市舉措、權威專家評論,實時推送區縣工作亮點、經驗做法,通過不斷學習借鑒,進一步完善思路,強化措施,推進工作。同時,結合新冠肺炎防疫特點和要求,通過微信朋友圈、地鐵、報紙、短視頻向社區居民講解防疫措施、宣傳分類知識,提高社區居民分類意識。在蘭州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今日城管節目開設“生活垃圾分類紅黑榜”專欄,每周五發布紅黑榜小區名單,自2020年1月起至今已發布98期,其中紅榜小區392個,黑榜小區208個,有效促進了物業企業主體責任的發揮和居民小區分類效果的整體提高。三是堅持協調聯動。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部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及時總結工作經驗,協調解決存在問題,安排部署重點工作。制定了《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核暫行辦法》,實行日檢查、周評比、月通報、季考核排名、全年綜合評定和主流媒體曝光制度;同時,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績效考核、目標考核和各類評比之中,通過簽訂目標責任、強化督導考核,形成長效管理機制,保證各部門各單位職能有效發揮,確保垃圾分類工作整體推進、良性發展。四是堅持依法促動。特別是2019年2月1日出臺施行的《蘭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為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提供了制度保障。2020年1月23日,根據國家《生活垃圾分類標志》(GB/T 19095-2019)和我市工作推進實際,對《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目前正在推進《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上升為地方性法規。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制度,嚴格執行“不落實、有處罰”的措施,強制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經統計,全市共對垃圾分類不到位的單位、物業小區累計下達書面整改通知單1598余份,行政處罰96起。
二、實行“三個舉措”,高效推進分類工作
圍繞生活垃圾分類的目標任務和標準要求,著力從公共機構強制分類、示范片區加快建設、生活垃圾分類教育、重點行業縱深推進等三個方面入手,綜合施策,精準發力,扎實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一是公共機構率先推進。制定《蘭州市推進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細則》,在全市所有黨政機關等公共機構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通過配齊分類設施、開展分類培訓、設置分類臺賬、落實分類考核,帶頭踐行生活垃圾分類制度。二是片區建設提質增效。印發《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建設標準(試行)》,開展以街道為基本單元的生活垃圾分類片區建設,通過黨建引領、志愿服務、簽訂物業企業承諾書,形成黨組織、社工委、業委會、物業企業、志愿者五位一體的工作推進格局,努力實現片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主體責任、分類類別和分類收處系統三個全覆蓋。三是學校教育持續深入。制定《蘭州市中小學校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方案》《蘭州市教育系統生活垃圾分類考核標準(試行)》,編制幼兒版、小學版、中學版生活垃圾分類知識讀本,通過多種形式的垃圾分類進校園、進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生態環保意識和良好生活習慣,努力實現“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文明整個社會”的目標,促進一代人良好文明習慣、公共意識和公民意識的養成?,F階段,城區所有中小學校(含幼兒園)已將生活垃圾分類知識納入教學內容,累計開展家庭、學校、社區互動實踐活動8500余次,“小手拉大手”教育成效顯著。
三、緊抓“三個環節”,加快建立分類體系
緊盯投放、收運、處理三個環節,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收處體系。一是加強教育培訓,引導分類投放。根據不同場所產生生活垃圾的種類、數量,因地制宜、科學合理設置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容器,積極開展桶邊督導、積分兌換、禮品置換、資源回收等活動。對物業公司加強培訓、教育,實行紅黑榜及市場準入和淘汰制度,督導其落實生活垃圾分類主體責任;對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類設置“獎懲榜”“紅黑榜”“時尚榜”,激勵和培育市民養成良好的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習慣。二是推進“兩網融合”,規范分類收運。整合改造現有回收網點,引導生活垃圾收運網絡與再生資源回收網絡融合發展,加快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建設。截止目前,提升改造“兩網融合”網點420家,建成垃圾分類分揀中心14個,構建12345民情通、965955報廢熱線和“愛回收”微信服務網絡。配備生活垃圾收運車輛1196輛,其中:可回收物收運車290輛,有害垃圾收運車18輛,廚余垃圾收運車110輛(含60輛餐廚垃圾運輸車),其他垃圾收運車778輛。完成了全部車輛的標識噴繪工作,通過合理規劃收運路線,基本實現了城區所有已分類居民小區和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收運。三是積極創造條件,拓展分類處理。建成再生資源循環經濟加工產業園區、餐廚垃圾處理廠、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和綜合性垃圾分類運營中心各1座,危險廢物處理廠2座,衛生填埋場2座,在建廚余垃圾處理廠1座,從末端解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處理問題,基本形成了生活垃圾從源頭產生到末端處理的閉合環路。
四、突出“四項創新”,積極探索分類工作
針對生活垃圾分類這個新時尚,不斷創新思路舉措,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精細化管理理念,著力探索垃圾分類新模式。一是推行生活垃圾分類“1353”工作法。“即組建一個生活垃圾分類宣講團,建立黨員先鋒隊、“蘭姐”攻堅隊及“蘭寶”護衛隊三支隊伍,建立“兩網融合、桶邊督導、網格監督、街道指導、城管巡查”五項機制,做到完善基礎與提升意識、主動參與與強制實施、政府引導與市場運行協同推進,統籌全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開展。二是實行生活垃圾分類分層考核制度。遵循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原則,考慮區縣人口規模、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生活垃圾產生量等因素,結合我市實際,將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考核分為市直成員單位和區縣政府兩類進行,區縣政府又分為重點城區和遠郊區縣兩類,區縣政府考核每季度進行一次,市直成員單位每半年考核一次。三是開啟“撤桶并點,定時定點”分類模式。經過科學系統的調查、摸底、論證,2021年,我們在城區選擇26個中心街道,60個居民小區推進“撤桶并點 定時定點 桶邊督導”分類模式試點工作,并根據試點工作情況逐步擴大“撤桶并點,定時定點收運”范圍。四是采用智能手段,創新考評模式。指導七里河區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開發推出蘭州市首個“互聯網 生活垃圾分類考評”治理新模式,該生活垃圾分類考評管理系統對全區范圍內居民小區、機關單位、學校、醫院、商鋪等開展考評工作,將有效督促各街道及相關行業部門嚴格落實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標準化建設,加快推進該項工作步入新階段。
五、代表蘭州參加國際會議發出蘭州聲音
2021年6月28日,蘭州作為NAMA項目和低碳試點城市參加第十六屆固體廢物管理與技術合作國際會議,宣傳城市管理,介紹垃圾處理及低碳城市建設,深化交流合作,在國際固廢平臺上發出蘭州聲音。10月28日,在垃圾低碳綜合管理國際研討會議上介紹蘭州城市生活垃圾綜合管理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