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發布,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學等領域(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0:00
/
0:00
Loaded: 0%
Progress: 0%
Stream TypeLIVE
0:0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subtitles settings, opens subtitles settings dialog
- subtitles off, selected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2月2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茜)今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發布了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學和醫學、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學能源等科學領域。
具體來說,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包括人工智能大模型為精準天氣預報帶來新突破、揭示人類基因組暗物質驅動衰老的機制、發現大腦“有形”生物鐘的存在及其節律調控機制、農作物耐鹽堿機制解析及應用、新方法實現單堿基到超大片段DNA精準操縱、揭示人類細胞DNA復制起始新機制、“拉索”發現史上最亮伽馬暴的極窄噴流和十萬億電子伏特光子、玻色編碼糾錯延長量子比特壽命、揭示光感受調節血糖代謝機制、發現鋰硫電池界面電荷存儲聚集反應新機制。
據悉,“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活動自2005年啟動,至今已成功舉辦19屆。本次活動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和科學傳播與成果轉化中心承辦,分為推薦、初選、終選、審議4個環節。從推薦的600多項科學研究成果中評選出10項重大科學研究成果,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咨詢委員會審議,最終確定了入選2023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的成果名單。(視頻、圖片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責任編輯:原春琳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