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科研獲持續性支持 科技部稱“創新不問出身”(科技創新持續發力)
本報記者 裴昱 北京報道
當代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早已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構建的關鍵所在,在全球范圍內,企業在基礎技術研究、前沿技術開發領域都在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而在中國,企業在創新性研發甚至基礎性的研究中,也在獲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以及相關政策手段的支持。
2月25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科學技術部(以下簡稱“科技部”)部長王志剛介紹科技創新方面的有關情況。發布會期間,王志剛指出,著力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著力抓好科技人才隊伍建設,著力優化科技創新生態,著力提升科技開放合作水平,支撐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
“創新不問出身,不管是國有還是民營企業,大家在創新方面都是一視同仁的,都有同樣的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權利公平?!蓖踔緞傉劶捌髽I在基礎研究方面作為“主力軍”“生力軍”方面的問題時明確表示。
相關權威統計數據顯示,當前中國全社會研發投入中,企業占有重要角色,比例達到76%。比例雖然較高,但是也存在一些結構性的問題。一位長期在大型軸承企業從事研發項目管理的資深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以他了解的情況看,目前企業進行的研發投入,基本上是集中在市場應用的技術層面。
“企業做基礎技術研究的很少,但是,很多企業在重大項目中遇到的卡脖子式的瓶頸,一線人員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很多是由基礎技術研究方面的缺失導致的,而讓企業去從事持續性的基礎研究,大部分企業是很難堅持的,這其中有人才的原因,也有與資金、科研制度等導引政策方面因素。”他對記者說。
近年來,中國一直對企業研發予以鼓勵。2018年,國家稅務總局下發99號文件,即《關于提高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的通知》,對企業研發予以支持。王志剛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希望更多的企業以更大力度投入到科技創新中來。“這方面國家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方面政策上給予鼓勵,同時也給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蓖踔緞傉f。
在這方面,企業的積極性已經有明顯的提升。記者掌握的數據表明,2021年全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立項總數約860余項,其中有680余項由企業牽頭,或者有企業參與。一家曾參與過國家重點科研項目的企業研發業務線負責人告訴記者,此類科研項目大體可以分為兩類:其一是由國家牽頭出題,甚至立項,由企業參與,與相關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共同完成;其二是由企業“出題”,甚至是牽頭立項,并以企業為主體參與研究、研發工作。
他表示,在此前的很長時間中,企業出題的科研立項項目比例相對較低,近年來有明顯的提升態勢,他個人很看重企業出題的科研項目,他認為,這類項目往往出自于企業在市場一線的實際需求,在研發成果轉化方面等,有更高的效率?!斑€是應該有更多的鼓勵措施,讓企業有動力出題、牽頭立項,深入研究?!彼f。
相關鼓勵措施的力度一直在強化之中。記者了解到,為了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推動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全面實施,有關主管部門將制造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了100%,以達到引導企業增加科研投入;同時,通過實行提前清繳核算,2021年前三季度企業提前享受研發費用的減免稅額約3300億元,已經接近2019年全年水平。
這也帶動了全社會研發投入的增長。權威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全社會研發投入達到2.79萬億元,同比增長14.2%,研發投入強度達到了2.44%,國家創新能力綜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
王志剛則強調,要進一步發揮企業作為出題人、答題人和閱卷人的作用,推動更多任務由企業提出,并且企業要作為研發的主體。同時也通過“揭榜掛帥”等方式,能有更多的企業加入到基礎研究、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產業化等方面的科技創新活動中。
“我們從這四個方面來加強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在項目形成、項目投入、項目組織、項目評價方面,進一步加強企業的參與度、話語權。”王志剛說。
一家公司總部設在深圳的芯片設計公司研發部門的人士向記者表示,一些大企業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持續投入和產生的需求,往往可以穿起一個產業鏈或者供應鏈,進而形成一種生態:圍繞在大企業身邊,可以有一系列的中小企業,甚至是專門做專項技術研發的工作室,為其提供服務,這種互相依存的生態,為市場導向性的研發,提供了良性的生存、發展空間。
他所在的公司,就拿到了一家全球知名的中國通訊企業的一些研發服務領域的訂單?!拔覀兊募夹g路線和方向,和他們的需求是匹配的,長期合作之后,創新的方向、研發的路徑等,也就都可以在互相依存的業務中發現,這是一個良性的的生態。”他表示。
對于這種生態,科技部也予以關注和肯定。王志剛表示,一些大企業周圍總是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一起就一些重大領域、重大問題以及產業鏈供應鏈的重大挑戰,從科技的維度來切入,提出科技的方法、科技的成果、科技的答案,來支撐我們國家經濟社會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
“對中小企業方面,我們從兩方面來做,一個是為中小企業營造更好的生態,另一個是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服務。”王志剛說。
在基礎研究領域,雖然結構性的問題仍然存在,但國家投入力度已經明顯加大??萍疾扛泵貢L賀德方表示,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科學問題,深化自然科學基金改革,打通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再到成果轉化的政策鏈條。
記者掌握的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的基礎研究投入已經達到了1696億元,占全社會研發投入的比例已經達到6.09%。
(編輯:郝成 校對:顏京寧)